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3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历史背景:(见《学案》课堂导学)•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1.(07广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四个革命阶级)、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同盟军(农民)的问题。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12广东文综)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10四川)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抄下并加强记忆,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4.(09江苏)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5.(13天津)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6、(12海南)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化三改”方针•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7.(10天津)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作用:•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解析与探究•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3)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邓小平理论•(一)、历史背景:•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4、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二)形成和发展过程:•1、19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主要内容: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作用:•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一)背景:•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过程:•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历史意义•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作用:•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道路、三大纲领、三大法宝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邓小理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2011年考纲没有)
本文标题:第23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7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