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1)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课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2.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2)教学方式的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5、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汉字源流》(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考汉字的来源和发展、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或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古埃及的文明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当古印度的史迹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依然屹立于古老东方,在瑰丽的世界文化宝藏中大放异彩。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包容。悠悠文明古国,沉淀的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亿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斩不断的传统脉络,犹如山中林木,生长不息,悠悠大河,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犹如一位长寿的智者,沉稳包容,集聚精髓。中国人泡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深、四泡清冽、五泡幽淡,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茶真正属于底蕴深厚的东方。中国结的历史经历了几百年,织法变更了几百种。中国结永远是中国结,变的只是编织的方法,无法褪去的是中国人的情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糅合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就是中华文化。万世沧桑,潮起潮落。它依旧吐露着醉人的芬芳。因为——越是民族的,是世界的!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多媒体显示)活动一:展示文明------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学生活动:学生分四个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获取文字、图片、录像及多媒体资料。各组学生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和古印度曾经辉煌的文化成就。展示的时间为3分钟(用多媒体)。根据各组展示的效果,学生互评。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结合展示的内容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活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追溯、比较这些曾经跟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了解她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活动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活动二:知识抢答——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课前准备5道反映中华文化辉煌发展历程的知识问答题,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抢答。总题量是20道选择题,答对5分,答错扣2分,不可补答。对每小组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之间可进行互评。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收集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学生设置题目的质量及回答的效果评出优秀小组及优秀学生,对其作精神上鼓励。活动目的: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多媒体显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多媒体显示)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64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多媒体显示)活动三:收集资料——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生活动:第一、二小组同学课前搜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或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材料,整理后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2008年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学生思考: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教师活动:教师对包容性作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多媒体显示)活动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媒体显示)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多媒体显示)活动四: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第三、四小组同学结合教材第65页框内内容搜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教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探究中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及时评价。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历史,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多媒体显示)【活动与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对外域文化,能敞开胸怀,批判吸收。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2、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各种思想能够共存,相互吸收。3、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活动五:畅所欲言——新时期中华文化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科代表或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发言的次数和效果,并进行总结统计,据此评定本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活动: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给学生提供文字及图片资源。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开放交流盛况空前,但文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也日显突出。一项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俄罗斯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近10倍。近年,国外团体来华访问演出项目来一个火一个,而我国表演艺术种类在英美艺术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却只有杂技、武术等少数几个。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曾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却在全球文化贸易中步履艰难?2、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新的辉煌呢?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活动目的: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通过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的新篇章。四、知识拓展(可介绍《中国文化掠影》一书)(多媒体显示)《中国文化掠影》对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介绍。它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时间的跨度是从远古直到鸦片战争。阅读此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多媒体显示)
本文标题: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5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