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一、学者及其作品、观点1、国外古、现代社会学家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孔德:法国学者,创立“社会学”术语,“社会学之父”。他关心的是秩序问题和进步问题。围绕秩序问题他发展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机构和社会稳定。围绕进步问题,他发展出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孔德的独特之处是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出发,强调必须协调一致,恢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一致性。在分析方法论上的贡献是探索了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法。他开创的社会学传统被称之为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章太炎:1902年他在翻译日文著作《社会学》时直接沿用了日本学者使用的“社会学”一词程颐:他的“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日本学者注意到:对这个场景的描述中,程颐不但记录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而且指出人们认识到了彼此之间关系的存在,还制定了规则来规范彼此的交往互动,维护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系。日本学者严重的“社会”已经超越了其字面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对人们交往互动、人与人之间关系体系以及相关规则的多重关注。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对喝咖啡简单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展示了社会学想象力的具体运用。维柯: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研究对象是政体和制度,但它对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分析是与对社会结构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他关注是贸易与政治的联系、贸易与民风的联系。斯密伏尔泰弗格森马克思如果孔德为社会学赋予保守色彩,那么,马克思则给社会学打上了浓郁的革命烙印。他对孔德老师圣西门崇敬有加。他的社会学观点主要有:P9。由于他创立了批判社会学传统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奠基人。托克维尔:为社会学缔造了自由的性格。他关心的问题是民主与自由的问题。其名著《民主在美国》第一卷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是时间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他不仅明确地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事实,确定了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论,并将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区分开来,而却通过对社会分工、自杀、宗教等社会现象的出色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的实证社会学传统,他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奠基人之一。韦伯:开创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理解社会学。他主张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中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他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其代表作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由于他创立了理解社会学传统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奠基人。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他将“社会秩序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个问题界定为社会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发展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社会价值体系是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他规定了将社会行动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并从社会价值规范的角度综合了涂尔干、韦伯等欧洲理论家的观点。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涂尔干、韦伯的理论取代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理论被确定为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学界称为”帕森斯注意的时代“。2、中国古、现代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最初发端于清末西学东渐和维新变法时期,提出“群学“的严复和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国社会学奠定了基础。严复那里,中国现代性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社会观念的形成,而他构思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是以社会学为中心,以实证为最基础本方法。费孝通:《江村经济》林耀华《一个中国的村庄:山东烟台》许烺光《祖荫下》杨庆堃《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中国村落》二、基本概念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继承和吸收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等景点理论家有关冲突的思想,激烈地抨击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模式,发展出来一种用来考察和解释现实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与斗争的社会冲突模式。这种理论认为冲突不仅普遍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助于社会的整合和稳定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科塞,德国的多伦多夫。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反对结构功能主义那种抹杀人的个性,只把人当做社会制度或社会结构制约下的角色的观点,而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机互动中最基本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的动因。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实证主义方法论:他是社会学的方法论中的一种,它认为客观事物有其存在的规律,因此应该用经验事实来验证社会学的假设,用数量分析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他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问卷调查、量表与测验、实验等定量方法。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他们认为社会现象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现象,因为社会现象被社会行为者人赋予了“意义”,因而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科学大方法来研究。主张研究社会现象时,要注意解释社会现象的这种主观性,要对人的生命世界和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就要比较注重量化程度较低的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历史比较等定性或质性研究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田野工作)文献法三、基本问题1、帕森斯的主要社会学理论思想是什么?对他思想的批评,形成了那几个流派/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他将“社会秩序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个问题界定为社会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发展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社会价值体系是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他规定了将社会行动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并从社会价值规范的角度综合了涂尔干、韦伯等欧洲理论家的观点。围绕对他的批判,形成的流派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2、中国早期社会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中学释西学,具体表现在严复的群学思想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思想是如何激活韩语的古老语汇的,而韩语的风骨内涵又是如何改造西方概念的。第二阶段是以西学发明中学,具体表现为社会科学是如何作为刘师培、章太炎等晚清新国学派拯救国学的利器的。第三阶段是社会学学科形式的本土化。第四阶段是社会学学科实质的本土化。3、谈谈对“社会学的想象力”的理解。4、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三种主要研究传统。第二章社会化一、基本概念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与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最红要的社会化机构,它是人们来到世间后接受的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社会结构中一中特殊的社会化场所。同龄群体:又称同辈群体、同伴群体,是有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自发地竭诚的一中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工作组织:是指个人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种职业所归属的社会单位,是个人社会化的又一重要机构,是成人职业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取的各种传宝手段,如印刷媒介(报刊、杂志、书籍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网络等)。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的社会所期待一套行为模式。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自我发展理论。所谓“镜中我”是指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无效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的传递给下一代。吴晓文化传递最显著的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反社会人格是指那些基本上未社会化的、其行为方式使其不断地与社会发生冲突的个人人格。其表现自私、无情、不负责任、冲动、缺乏罪恶感等。代沟:代沟在社会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二、基本问题1、社会化的条件有哪些?具备四个条件:(1)人的依赖生活期相当长。(2)人有独特的语言能力。(3)人有复杂的思维能力。(4)人又较强的学习能力。2、社会化的五种类型初始社会化。发生于幼年和童年时期,主要社会化机构是家庭。预期社会化。是一种向未来角色的学习过程,在学校学习的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继续社会化。它也称发展社会化,它是指成年人为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传统是指长辈向晚辈传授社会知识和规范。但现代社会中是是双向的,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者是基本不适用,而从新学习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如犯人的改造。3、社会角色失调的表现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4、人格发展理论:这是心理分析的奠基人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这与库鲁与米德强调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不同,弗洛伊德看到的是两者之间更为经常的冲突。他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某些基本的冲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他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的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遵循的原则是现实的原则。超我可以看做是做人的良心的等同物,是人格结构中最高不笨,是个体长期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形成的。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使其,即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7岁至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之后)。5、“角色扮演”理论:它是社会学家米德创立的理论。他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主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赶到饥饿、痛苦、快乐、压抑,赶到需要满足自己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和自我是互相影响的,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和“客我”之间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绝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自我的产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每一个阶段“角色扮演”的能力是不同的。模仿阶段,“角色扮演”的能力非常有限;嬉戏阶段扮演特定的、重要的角色这角色称为“重要他人”群体游戏阶段则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他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从职能扮演“重要他人”角色到能够扮演“一般他人”忽而色的角色演进过程。6、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修正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把人的社会化扩展到人的一生。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阶段,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阶段,第三阶段:自主与内疚阶段,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第五阶段:认同与角色混淆阶段,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第七阶段: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阶段,第八阶段:完善与绝望阶段。他认为,人在这八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任务,如果人能够成功地堆特定阶段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做出反应,就会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负面心理,从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第三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结构一、基本概念1、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发生于个人之见、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2、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着各个流派主要研究的是人们以符号为主的社会互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收拾、姿态和表情等。他们认为人类的行动主要是根据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展开的,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中。代表人物有布鲁默。3、拟剧理论拟剧理论是从符号互动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认为社会和人生就是一个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利用各种装饰和道具进行表演一样,生活中人们也通过穿着打扮、说话办事在进行表演以驾驭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人们的表演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3、常人方
本文标题:最新社会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9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