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赫鲁晓夫的改革⒈背景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⒉内容⑴经济农业: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价格;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⑵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叛;平反冤假错案⒊结果:失败⒋失败原因: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②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③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④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⑴积极: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⑵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⒌评价:赫鲁晓夫之后,苏联上台的是?勃列日涅夫(1964——1982)二、勃列日涅夫改革⒈前期(有所发展):重点在工业上,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⒉后期(逐渐停滞):70年代初,社会陷入因境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失败1985年54岁的————上台三、戈尔巴乔夫改革⒈改革进程:⑴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⑵1988年后,政治改革,失败(苏共解散,苏联解体)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②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⒉后果:经济滑坡;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党内斗争尖锐化(即全盘西方化,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苏联改革已经是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来……苏联解体一发而不可收拾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8•19”事件大权落入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共产党彻底瓦解,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⑵八一九事件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影响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⑶完全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起因四、苏联解体⒈过程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⑵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⒉原因苏联解体的教训:⑵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⑶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⑷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⑸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⑴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戈尔巴乔夫政治)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摘自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1981年的16m2。——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僵化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事实上的终身制的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党外民主和群众监督机制的破坏和削弱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地干部的侵蚀,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这个“特权阶层”成员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第二,多数人文化程度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经常去西方国家访问。第三,这些人已不是当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对他们来说只是口头上说说的东西,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他们头脑中已经淡薄。第四,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他们中的不少人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作为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据估计,在80年代初期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子经济”的收入已达到数十亿卢布之巨。——《俄国史》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那么,历史上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俄罗斯学者的估计,当时这个阶层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这个阶层的成员凭特殊的优待证件可以买到莫斯科市场上紧缺的食品、汽车、进口电器等产品。莫斯科格拉诺夫斯基大街2号楼的入口处有一间不太引人注目的房子,上面挂着牌子:1919年,列宁曾在这里发表过演说,看起来像是一个纪念馆,但实际上它是苏联中央委员和政府高级官员们的特供商店。——《俄国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除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使经济效益低下,增长率越来越低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的比例重。我们知道,重工业占用资金多、周转慢,自我服务比例大,产品与人民生活较少联系,而军事工业则纯属消耗性的非商品性生产。但热衷于同美国争霸的苏联领导,特别是其中与军事工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军内外集团却极力支持它的发展。1988年,苏联工业产值相当与美国的79%,但其机械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6%。1991年苏联宣布的国防预算是966亿卢布,占国家预算的35%,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美国兰德公司一位苏联问题专家说:“没有任何社会能够忍受这种水平的国际开支”——董大业主编《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据一九八四年美国统计,苏军总人数是六百四十万,有七至八万枚核弹头,有全世界最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还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空军及纵横四大洋的海军。•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马鼎盛撰文•您认为俄罗斯是中国真正的战略伙伴吗?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演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的一幕。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年过70岁。1980年,76岁的柯西金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接替他的是75岁的吉洪诺夫。勃列日涅夫之后,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三年三易领导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材料一1922年12月30日,莫斯科召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大会。------建立联盟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自愿参加联盟;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民族自决权。——《俄国史》材料二(《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免费论文《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问题探究材料三186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林肯政府庄严宣称:“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合众国只能有一个,每个州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脱离合众国”•材料四•(赵)一力:当你面对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受威胁时,是使用武力维持国家统一,还是让各加盟国依据民主原则进行自决,这种进退两难的选择,是否使你十分矛盾?戈氏:这是个重要问题。------一力:你是否认为动用武力,还是可以阻止前苏联的解体?戈氏:那是毫无疑问的。-----一力:那么是否可以说,你改变了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却失去了你的国家。——《焦点访谈》记者赵一力与戈尔巴乔夫访谈依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提出你对维护中国统一的几点建议。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从动摇到背叛•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夸夸其谈,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缺乏大国领袖的人格魅力斯大林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并非单纯出于体制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倒是由于发展战略的失误。如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不正确估计,单纯追求产值的粗放经营等,都不是体制造成而是过急过快的发展战略造成的。——董大业主编《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回顾资本主义展望社会主义•1、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到基本成熟,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经过了大约300年的时间。•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看,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在其诞生初期,从总体上说,还不会很快超越旧社会形态。这是因为:第一,新社会形态大多都是在旧社会形态的薄弱环节突破生成的,先天就有不足;第二,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基础,客观上也确实需要一段较长的艰难奋斗过程。例如,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1688年“光荣革命”这段时期,英国就一直处在新旧社会转型的纷扰动乱之中,那时的社会情形还不如伊丽莎白一世开明统治时期;即使是“光荣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英国总体上也还是不能与当时中国的康熙盛世相媲美,只是到18世纪末,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英国的生产和交通,才使英国资产阶级全面超越了满清八旗子弟。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结论5: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改革、发展、完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1、社会主义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苏联工业化中可以看出),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诞生,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要防止认识、体制方面僵化。2、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切合各国实际,根据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3、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最终必须要取代资本主义,但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复杂、曲折艰难的。既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防止急于求成的“左”倾冒进、又要防止右倾动摇。一、社会主义运动史角度: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克服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死守教务不思进取,教务主义害死了苏联、教条主义害苦了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活,坚
本文标题:赫鲁晓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