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学习重点与难点答疑2003年5月30日(2004年03月10日)浏览人次4285问:为什么说,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答:在教材中总结了四点:一是说散文小品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比其他新兴文体更容易掌握,所以,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都是写过散文。二是说散文小品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接受。三是说散文小品本来就是传统的文体,虽然也有新的变化,接受了新的外来的影响,但与其他新兴文体相比,在化传统(即,将传统文化现代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四是说散文小品的发展更多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应该说,这四个方面的总结是比较全面的,既谈到了散文自身的情况,也将散文与其他文体进行了比较,还涉及到了社会的影响。但是,要想进一步说明和理解鲁迅关于散文小品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比小说、戏曲和诗歌更为成功的判断,则应该更详细地说明小说、戏曲和诗歌在新文学运动初期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所谓新文学运动初期的概念,主要是指1917年现代文学诞生到1920年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四时期,在专科阶段又把它称为新文学的诞生期。这个时期的划分,主要是因为1921年这一年,由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个新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社团的成立,特别是鲁迅的《阿Q正传》、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女神》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已经进入了发展期。其次,我们还应该知道,这里所说的散文小品,其实上是包括杂文在内的所有散文作品。在新文学诞生初期,最早出现的作品应该就是散文。自《新青年》创刊以后,新文学的倡导者们就在批判封建文学和文言文的同时,以白话进行新文学的创作实践。到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随感录专栏时,杂文创作已经风靡一时,而且创造出了鲁迅这样的杂文大家。虽然,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新诗,但直到1919年郭沫若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作品,白话新诗才真正取代文言文旧诗在文坛上的地位。在小说方面,虽然鲁迅于1918年5月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但当时包括叶圣陶、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在内的小说作者所创作的问题小说,大多十分幼稚,白话小说的成熟,大致也在1921年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之后。而戏剧创作在当时几种主要的文体中是最落后的,这主要在于传统戏剧的势力十分强大,新戏剧的倡导者们当时的主要工作还在宣传和介绍西方的戏剧理论和作品,而戏剧的创作与散文、诗歌、小说不同,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影响不仅仅是文本,而必须通过演出的检验。在新文学初期,最有名的新戏剧《终身大事》,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创作,而是胡适仿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也就是《玩偶家庭》,即《娜拉》)改编的一出独幕剧。问:应该怎样理解闲话和独语的概念和区别?答:所谓闲话散文,是一种以口语化为特征的散文,用教材中的话来说,就是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所谓独语散文,则是一种以诗意化为特征的散文,用教材中的话来说,就是采用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但要注意,闲话与独语散文的概念和区别既指现代散文的内容,也指与内容相联系的话语方式、结构方式及文体风格。我们知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创作是非常丰富的,这自然也给散文创作的研究带来多角度和多元性的选择,传统研究的角度一般是:分期研究、分类研究、社团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等。近年来,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学作品文体特征的研究。闲话和独语就是一些学者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对现代散文进行分类的一种做法。依据这样的一种划分法,现代散文的大部分作品是属于闲话类的,它们构成了现代散文的主导,主要的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梁遇春、林语堂等,而独语散文则像一股潜流,主要的代表作家有:鲁迅、何其芳、冯至、沈从文、张爱玲等。问:闲话散文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其实,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说到,散文是新文学初期成就最大的文体,而这时期散文大多都是闲话散文,因此,闲话散文构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主流。教材在第181页上所谈到散文繁荣的原因,其实也就是闲话散文繁荣的主要原因。问: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和风格特点是什么?答:周作人是现代散文的倡导者和成就最大的实践者,他为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会欣赏、分析周作人的散文体式和风格是本讲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了解周作人的散文观和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周作人散文的文体和风格。散文在我国古代是指非文学性文章和文学小品的混合体,从《论语》、《史记》,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清末明初的桐城派,其成就硕果累累,其传统源远流长。然而,越是历史悠久成绩卓著,越是积重难返,不易改革和创新。与其他新文学的倡导者一样,周作人不但较早地参与了现代散文的创作实践,而且更重视现代散文在理论上的定义和定位。1921年5月,他发表了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美文》一文,认为现代散文不但应是记叙的,是艺术性的,而且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这给现代散文文体和标准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正是以他的这一理论为中心,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周作人倡导散文要言志,即抒我之情,所以他的散文创作大部分是言志类的,由于创作思想的变化,又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风格。前者主要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多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如《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等,有比较积极的社会作用。后者主要写于五四退潮后,这部分散文不仅量大,而且更能显示周作人的创作个性。这也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1924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问:周作人是鲁迅的亲弟弟,为什么他的创作与鲁迅不同?答:周作人是鲁迅的亲弟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是清代翰林,小时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这一点上,两人在生活经历上受到的影响应该是一样的。虽然两人都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新文学初期就以周氏兄弟著称,但是,他们两人散文的风格和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在于周作人的个人情感经历比鲁迅顺利,家庭生活也比较平稳、讲究。首先,周家曾因祖父的科举案发生重大变故,从此家道中落,家里人都因此而饱受煎熬。本来,周家的变故对鲁迅兄弟都有影响,但发生变故时周作人年龄尚小,又主要是随在杭州保外就医住的祖父生活,不须像家中长子鲁迅那样承担过多的家庭重负,对社会人生自然没有鲁迅那么深切的感悟。其次,周作人与鲁迅虽然都曾留学日本,但鲁迅是在南京求学时接受了进化论思想影响后到日本的,他到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科学救国,而周作人到日本留学才18岁,这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在日本学习和生活期间,娶日本女子为妻,很显然比鲁迅受到日本更多文化的影响,同时,他还广泛涉猎西方的文化,对西方文化中讲求个性自由、把生活艺术化的人文精神也特别推崇,这对他的文学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周作人学贯中西,精通几国语言,不仅对中外文学有深入的研究,而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晓,非常博学。问:学习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难在什么地方?答:学习周作人的内容,主要难在四个方面:第一,他曾做过汉奸,在政治上有污点,把政治态度与文学成就区分开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第二,他的作品量大,单是文集就近二十本,要通读他的作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三,由于他的政治态度与文学观和人生观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使得他散文创作的风格复杂多样,既有浮躁凌厉,又有冲淡平和,还是一个文抄公,没有广博的知识,要真正读懂读明白,更非易事;第四,他的大部分作品看似简单,且富有情趣,但要真正理解其妙处,则必须对他的人生观与文学观有所了解。问:鲁迅在闲话和独语散文中都成就卓著,为什么周作人只钟情于闲话散文?答:第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中国大地进入了思想烦闷和迷茫的时代,即五四落潮期,许多新文化运动的勇士都从五四的浪尖上退了下来,陷进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中,周作人也不例外。周作人的矛盾主要是:(1)在政治态度上,是继续做战士还是做隐士,即为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与绅士鬼轮流折磨;(2)在文学观上,对艺术是独立的还是文以载道感到矛盾,既反对文以载道,但自己总做不出一篇为文章的文章;第二、受欧美作家爱迪生、兰姆抒情小品的启示,觉得这种文体是其矛盾排遣的最好喷发口,遂于1921年5月,发表《美文》一文,提出现代散文的文体应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第三,周作人在无奈中选择了抒情小品文学作为自己精神上的避难所,但这种闲适的小品文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周作人在这里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即中国传统士的身份与地位。成功的喜悦,促使他自觉地把闲适的小品文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乐园。于是,进行闲话散文的创作,成了周作人毕生的追求。问:怎样理解周作人散文的涩味与简单味?答:涩味与简单味是周作人对现代散文文体的一种理想追求。他在给俞平伯的散文集《燕知草》所做的跋中有一段话:但是在论文--不,或者不如说小品文,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的,有人称他为'絮语'过的那种散文上,我以为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周作人散文的涩味与简单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词的涩与简单。周作人认为文词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一,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我说雅,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装出乡绅的架子。在他的散文中,随外可见这种文白杂揉,简单又自然的文词。如他自己最为欣赏的《知堂说》: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了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杨伯起不受暮夜赠金,有四知之说,后人钦其高节,以为堂名,由来旧矣。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云尔。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涩,但读起来,并没有艰涩、生硬之感。全文才100多字,几乎是一句就产生一个转折,简洁通达的文词,却形成一种古雅、低徊趣味的审美效果。(2)心绪的涩。周作人的人生观之一就是顺从自然,天人合一,他说过: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
本文标题:现代散文五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