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3.ICF的定义: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5.智力障碍出现率: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6.中国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级别分级标准发展商(DQ)0-6岁智商(IQ)7岁以上适应行为(AB)WHO-DAS分值一级≤2520极重度≥116分二级26~3920~34极重度106~115分三级40~5435~49重度96~105分四级55~7550~69轻度52~95分7.按ICF分类和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类别支持程度间歇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零星的、视需要而定的(如失业或生病时)。有限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如短期的就业训练或从学校到就来的衔接支持)。广泛的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需要在工作中或居家生活中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全面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持久的且需求度高,在各种环境中都需要提供,并且可能为终身需要。8.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开创者为精神病医生伊塔德,他因为研究和训练野孩子维克多而创立了一些教育方法,这些方法经他的学生塞甘发展成为最早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方法。塞甘的感官训练方法对之后的蒙台梭利方法有直接的影响。9.国内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起源概况:国内对智力障碍儿童实施系统的教育开始于20世纪中叶,改革开放以后,智力障碍教育事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突破,为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10.智力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出生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先天获得性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均为染色体异常所导致,苯丙酮尿症、粘多糖IH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为不同类型的先天代谢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形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染性疾病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的智力障碍,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等。某些药物、放射性物质和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损害胎儿的发育,胎儿受辐射影响的响度与辐射剂量及妊娠时间有关,辐射剂量越大,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越高。此外,孕妇吸烟与饮酒也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出生时的致病因素主要有早产和低体重、窒息以及产伤。出生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发生性疾病,如高热惊厥及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和脑膜炎等,此外,脑损伤、中毒、营养不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11.智力障碍的三级预防的含义:一级预防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主要通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及围产期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来实现;二级预防是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伴有智力障碍的疾病,早期干预,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主要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对高危儿随访、出生缺陷监测、发育监测等实现;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对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问题的不利后果受限,并改善个体功能程度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12.如何发现智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的及早发现与鉴别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筛查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的方法是观察与筛查测验。观察是全面了解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智力障碍儿童往往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中落后于正常儿童,对照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智力障碍的迹象。筛查测验可以省时省力地从大量儿童中初步地筛选出可能有发育问题和障碍的儿童。13.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筛选工具:(一)丹佛发育筛查测验(二)画人测验(三)瑞文测验(四)团体儿童智力测验14.智力的概念:智力又称为智能,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想象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智力结构理论的分类:(一)因素分析理论(1)特殊因素理论(2)二因素理论(3)群因素理论(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二)结构理论(1)智力三维结构理论(2)智力层次结构理论(3)三棱智力结构模型(三)信息加工理论(1)智力PASS模型(2)智力三元论(3)成功智力理论(四)多元智力理论(1)逻辑数学智力(2)语言智力(3)音乐智力(4)空间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内省智力(8)自然智力16.智力测验的分类:(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智力年龄(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与比率智商(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17.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一)盖塞尔发展量表(二)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三)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18.如何看待智力测试结果: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别与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和适应行为测验工具。关于智力的结构和内容,不同的心理学派有有各自的理论和看法,但都试图通过一定方法对人的智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各种智力测验工具的内容结构、适用对象、施测方法均有所不同,使用智力测验进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智力测验工具都有测验的标准误差,因此,应当将测验中得到的IQ分数视为一个范围。在解释测验分数时要注意:愈是偏离均数的极端值,其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同时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诊断结果。19.如何看待适应行为测量结果:适应行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适应行为是具有年龄特征的;依生活条件、文件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适应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使用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时要注意:同智力测验一样,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也有其标准误差,如果儿童在适应行为测验中的得分低于平均分1个标准差,有必要补充使用别一套测验,以帮助判断;适应行为所涵盖的内容很广,任何一个测验工具都无法测得全部领域,不同的量表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适应行为量表不可能充分反映个体全部的适应行为水平,对于个体的诊断还要补充其他相关信息;适应行为的评定结果与智力功能的评定结果对于智力落后的评定有同等重要的作用。20.常用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一)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二)适应行为诊断量表(三)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四)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五)儿童适应行为量表21.如何看待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况: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况总体水平较低。在形态发育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平均身高偏低,平均体重偏高,平均胸围偏大。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握力的成绩和同龄普通儿童比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在身体机能发育,智力障碍儿童的脉搏、血压、肺活量等与同龄普通儿童相比均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开始时间略晚于普通儿童,但除其中的特殊人群之外,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性发展阶段与过程和常人并无显著差别。智力障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普遍滞后,最显著的表现是动作技能发展迟缓。普遍的规律是智力障碍程度愈严重,其神经系统发育的问题愈明显。智力障碍儿童在偏胖及肥胖检出率较高的同时,营养不良也普遍存在,“双峰现象”很明显。22.智力障碍儿童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口腔疾病、感官疾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疾病、皮肤病、免疫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23.掌握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认知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机级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同龄正常儿童想比,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低,且个体差异大。24.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智力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有意注意处于缓慢的形成过程之中,25.注意特性的发展:(1)注意广度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数量。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2)注意稳定性注意稳定性指注意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很难将注意力持续维持在某一特定学习任务上。(3)注意分配与转移智力障碍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也比正常儿童差,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外部刺激的变化转移注意对象,即很容易分心。26.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智力障碍儿童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无论是信息的存储还是信息的提取都有一定的困难。(一)感觉记忆刺激物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感觉记忆,亦称感觉登记或称瞬时记忆。智力障碍者的感觉记忆可能存在某种缺陷。(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为1分钟,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短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也表现出近因效应,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和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记忆长度上。(三)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巴德利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暂时性的储存与加工。智力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能力方面存在障碍。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语音环”的能力都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不会进行自动复述。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表现也较差。(四)长时记忆长时记
本文标题: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9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