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孙子兵法原文白话文及英译文
一、计篇1~1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详审研究的。1~2所以首先要治理好下述五个基本方面再考核敌我双方的有关条件,从而探索出作战或胜或负的情况: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指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以为君主死,可以为君主生,而不三心二意、变化无常。天,是指昼夜、阴晴、寒暑等气候季节。地,是指远近、险夷、宽窄、死生等地形。将,是指将帅的才智、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的素质。法,是指部队的编制、将吏的管理、军费的调配。凡此五项,将帅没有谁不知道的,对此了解深刻的高明,对此了解不深刻的不高明。1~3所以把敌我双方的有关条件再进行考核,从而探索出作战或胜或负的情况。也就是说:哪一方的君主更有道义?哪一方的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更能得天时?哪一方能得地利?哪一方的法令更能够执行?哪一方的军队聚集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严明?我根据这些就能判断谁胜谁负了。1~4如果采纳我这些计谋,任用我就能作战必胜,我将留下。如果不采纳我这些计谋,即使任用我也必然会作战失败,我将离开。1~5有利的计谋已经决定了,才能去制造军事态势,作为辅助性的外在条件。所谓“势”,就是根据有利的条件去进行机动。1~6军事,是一种与常规不同的变易行动。所以有能力反而装作没有能力,要用兵反而装作不要用兵,去近处反而装作要去远处,去远处反而装作要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去引诱它,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它,敌人恼怒就要激挠它,敌人卑怯就要使它骄傲,敌人安逸就要使它劳累,敌人亲密就要使它离心。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击敌人意料不到的处所。这些都是军事指挥家高明之处,不能在事先就死板擅断的。1~7凡是未开战之前就在“庙算”中先知胜利的,是因为得到“胜算”的筹码多;未开战之前就在“庙算”中先知失败的,是因为得到“胜算”的筹码少。得到“胜算”筹码多的当然会胜利,得到“胜算”筹码少的也当然会失败,更何况没有得到一点“胜算”筹码的呢!我根据这些来看,谁胜谁负就一目了然了。二、作战篇2~1孙子说:"凡是出兵作战,要动用驰车一千辆,革车一千辆,军队将士十万人,还要千里迢迢运送粮草。这样前后方的各种费用开支,包括外交人员往来、胶漆采办、战车兵甲供应、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远征军才能出动。2~2作战要速战速决,否则日久将使军队疲惫,挫伤锐气,攻城就会兵力减弱。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财政就会不足。军队疲惫,锐气受挫,就会使人力耗尽,财源枯竭,那么各路诸侯便会乘人之危而发动进攻,即使再有足智多谋的人,也不能挽回败局了。因此,军事上只听说过简单但快速的作战,没有见到过持久却又巧妙的作战。用兵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战例,是从来没有的。所以,不完全懂得用兵的害处,也就不能完全懂得用兵的利处。2~3善于用兵的人,兵役不多次征集,粮草也不多次运送,先从国内取用军事物资,再从敌国获取粮草,这样军队的供应就充足了。2~4国力匮乏是由于军队远道的物资运输,远道运输百姓也会跟着贫困;靠近军队驻地的地方会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又会使百姓钱财枯竭;钱财枯竭就对各种赋役疲于奔命,兵力财力全耗尽在原野中,国内家家虚弱不堪。百姓的财物,失掉了十分之七。国家的资产,由于战车战马的损耗,以及各种攻守武器的损耗,又失掉了十分之六。2~5所以高明的将帅务必取粮食于敌方,取得敌方粮食一钟,相当于已方的二十钟;取得敌方草料一石,相当于己方的二十石。2~6所以要使士兵英勇杀敌,靠的是激起他们的怒气;要让士兵斩获敌人靠的是财货的奖赏。因此在车战中,如果夺得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最先夺得的士兵,而后要更换战车上的旌旗,并混杂编入己方的战车队阵中加以使用,要对俘虏优待供养,这就叫作战胜敌人从而使自己更为强大。2~7所以出兵作战贵在速决,而不重持久。2~8所以深知用兵之法的将帅,是使民众保全生命的主宰者,是使国家安危的统治者。三、谋攻篇3~1孙子说:凡是用兵之法,使敌国完整地屈服为上,击破战胜敌国就为次了;使敌一个“军”完整地屈服为上,击破战胜敌一个“军”就为次了;使敌一个“旅”完整地屈服为上,击破战胜敌一个“旅”就为次了;使敌一个“卒”完整地屈服为上,击破战胜敌一个“卒”就为次了;使敌一个“伍”完整地屈服为上,击破战胜敌一个“伍”就为次了。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3~2所以,用兵的上策是谋略战,其次是外交战,再次是短兵相接的搏杀战,最下策则是攻城战了。攻城的战法,是迫不得已的。修造观察敌情的望楼(橹)和蒙皮四轮攻城车(轒辒),准备各种兵械装备,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距堙),又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将帅怒不可遏,命令士卒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士卒伤亡减员了三分之一,而城池还是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难啊。3~3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靠兵战,夺取敌人的城邑而不靠硬攻,击破敌人的国家而不靠久战,必定是本着上“完整取胜”的原则来争胜于天下。因此,军队不受挫而又能取得完整的胜利,这就是用智谋攻取战胜敌人的方法。3~4所以用兵的法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围歼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攻取它;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分割它;与敌军势均力敌就设法战胜它;比敌军兵力数量少,就要潜伏隐蔽起来,比敌军兵力质量差,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如果能使敌人变得弱小,自己就会更坚固;反之,敌人就会强大,自己就会被敌所擒。3~5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之人。辅佐得周详,国家就必定强大,辅佐得疏略,国家就必定衰弱。3~6所以国君给军队造成祸患的有三种情况: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军队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退却而命令军队退却,这叫做牵制军队;不懂得三军的事务而参与干涉三军的管理,士兵就会迷惑;不懂得三军的权谋而参与干涉三军的指挥,士兵就会疑惑。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惑,那么各诸侯国乘机攻袭的灾难就会降临,这就叫扰乱了自己的军队并失掉了自己的胜利。3~7所以判断胜利有五种情况: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或者不可以打的一方会取胜;懂得兵力多与少调用的一方会取胜;上下同心同德的一方会取胜;以有防备对无防备的一方会取胜;将帅有能力而君主不加干预的一方会取胜。这五种情况,是判断胜利的原则。3~8所以古兵法说:了解敌方又了解己方,百战也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方仅了解己方,胜负就各占一半;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己方,每战都必定危险。四、形篇4~1孙子说: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先为自己创造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再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不可战胜在于自己,可以战胜在于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创造自己不可战胜,却不能够造成敌人被我战胜的条件。所以古兵法说:胜利可以预先知道,但不可以强求。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要防守;使敌人被我战胜,要进攻。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善于防守的人,像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地底;善于进攻的人,像从高不可及的天顶突出降临,所以能够保存自己的力量并取得完全的胜利。4~2预见胜利不能超过众人的见识,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打败敌人取得胜利使众人称赞,也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举起一根鸟的毫毛算不上力大,看见太阳和月亮算不上眼明,听见雷霆轰鸣算不上耳灵。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是取胜在与平常不同的胜利。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取得胜利,既不显出智慧之名,也不显出勇武之功,因此他们会取得胜利而没有任何差错。没有差错,是因为他们的所有措施都是有胜利把握的,是战胜了已经处在失败位置上的敌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失去任何打败敌人的时机。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有取胜把握然后才去战斗中求得更大胜利,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去作战然后才去战斗中企图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修明战略方针并确保战术运用,所以能够制订出掌握战争胜负的军事决策。4~3古代的兵法记载了衡量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拥有的土地产生出了面积或大或小的“度”,“度”又产生出了物产多或少的“量”,“量”又产生出了兵员众或寡的“数”,“数”又产生出了军力或强或弱的“称”,“称”又产生出了战争或胜或败的“胜”。4~4所以打胜仗的军队好比是用镒这个大单位去称量小单位的铢,而打败仗的军队好比是用铢这个小单位去称量大单位的镒。所以打胜仗的军队好像是从万丈之高的山涧中决开积储之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叫做“形”呀!五、势篇5~1孙子说:治理众多士兵如同治理少量士兵,是靠组织编制的“分数”;指挥众多士兵如同指挥少量士兵,是靠政令统一的“形名”;三军将士,可以使他们全部都遭遇到敌人而不会失败,是靠战术多变的“奇正”;军队发起攻击,能像以石击卵一样,是靠变化多端的“虚实”。5~2一般作战,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兵”的人,其战法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像江海。如日月出没周而复始,如四季更替死而重生。声音不过五种,但五声的变化是不可尽听的。颜色不过五种,但五色的变化是不可尽看的。味道不过五种,但五味的变化是不可尝尽的。作战的态势不过“奇”与“正”两法,但“奇”与“正”的变化是不可穷尽的。“奇”与“正”的相互变化,就像旋转的圆环没有终端,谁能够穷尽它呢?5~3激流的速度之快,竟能使石块漂走,这是因为水势强大。猛禽的捕杀之猛,竟能使鸟兽顷刻丧命,这是因为节奏迅疾。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要造成险峻的态势,掌握短迅的节奏。这种态势像强满的劲弩,这种节奏像扣动扳机。5~4在纷纭混乱中作战,要面临混乱而有条不紊;在浑沌不清中作战,要布阵严整而无隙可击。5~5混乱从整齐中产生,怯懦从勇敢中产生,虚弱从强大中产生。整齐与混乱,决定于组织指挥,勇敢与怯懦,决定于用兵布阵,强大与虚弱,决定于军队实力。5~6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做一个假动作,敌人必定信从;给一点小利益,敌人必定信从;给一点小利益,敌人必定接受。这就可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奇兵去伏击敌人。5~7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力求造成有利态势,而不强求于人。所以就能放弃有限的人力而造成有利的态势。能够造势的人,指挥作战有如转动滚木圆石。木头石块的特性,平放就静止,倾斜就滚动,方形的就停止,圆形的就转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造成的态势,就像把圆石从千丈高山上推下来一样,这就是“势”呀!六、虚实篇6~1凡先到达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安逸主动,后到达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招致调动敌人而不会被敌人所招致调动。6~2能使敌人自动前来,是用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无法前来,是用害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安逸就要能使它疲劳;敌人饱食就要能使它饥饿;敌人安静就要能使它乱动。出兵要前往敌人必定急救的地方,行动却要使敌人无法意料。行军千里而士兵不疲劳,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的地方。进攻必然取胜的,是因为攻击的是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牢固的,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无法攻陷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该防守哪里;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该进攻哪里。微妙呀,微妙,竟不露任何形迹;神秘呀神秘,竟不露一丝声响,所以就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了。6~3进攻而不可抵御,是由于冲击敌人的虚弱之处;撤退而不可追击,是由于远离敌人使它赶不上。所以我要作战,敌人即使是高垒深沟防守,也不得不与我交战,这是因为攻击了敌人必须去救援的地方;我不想作战,即使划地为营防守,敌人也无法与我交战,这是因为改变了敌人预定的进攻方向。6~4所以,使敌人暴露形迹而我却不露形迹,那么我军的兵力就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分散。我兵力集中为一股,敌人就分散为十股,因此用十倍于敌的兵力攻击敌人,那么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态势。能够用优势兵力去攻击劣势兵力,那么与我军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军要发起进攻的地方不被敌人察觉,那么敌人就会去防备许多地方。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那么与我军作战的兵力就少了。所以防备了前面则后面薄弱了,防备了后面则前面薄弱了,防备了左翼则右翼薄弱了,防备了右翼则左翼薄弱了,处处防备则处处薄弱。兵力所以会少,是因为防备而造成的;兵力所以会多,是因为使敌人来防备我军的结果。6~5所以,能知道会战的地点,会战的时间,就可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原文白话文及英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3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