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一章 康复评定总论
第一章康复评定学总论王玉龙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一、基本概念(一)定义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二)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1)利用各种量表使评定方法标准化,也使某些检测方法简化,并使内容规范、目标明确、易于掌握。临床康复决策过程:评估——确定目标——制定治疗措施——实施——评估疗效——修改治疗方案。(二)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2)1.掌握障碍情况:如检查障碍的部位、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以及障碍对患者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所造成的影响。2.设定康复目标:为此需寻找和分析阻碍患者重返社会和重返家庭的具体因素。例如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低下或平衡和运动协调功能障碍;心理状态、社会影响也可能为其原因。(二)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3)3.制订治疗和训练方案:如选择适当训练手段以促进功能恢复,或考虑如何进行自身功能代偿和研究应用轮椅、支具或其他辅助器具进行补救以增进功能和能力的具体方法。4.判断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别,必须用客观、统一的标准去衡量。5.帮助判断预后:对预后的判断可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准备,可使制定的治疗计划更合理。如Barthel指数低于20的中风患者治疗意义不大,因其多将死亡;而高于80者多将自愈,不必特殊治疗。(三)康复评定的内容(概1)康复评定的方法必须标准化、定量化,具有可重复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次康复评定的结果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康复评定一般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三种。1.初期评定:初期评定是在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康复目标和开始康复治疗前的第一次评定,主要是掌握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2.中期评定:中期评定是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所进行的评定,主要是了解治疗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修改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3.末期评定: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时或出院前的评定,了解患者总的功能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康复处理或重返社会的建议。(三)康复评定的内容(概2)康复评定是评定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1)1.康复评定概论: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和不同时期康复评定的任务及其注意事项,了解康复评定的方法和过程,熟练掌握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方法。2.人体发育评定: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熟悉儿童感觉、运动、语言和心理发育的特点,熟练掌握儿童躯体发育水平评定表、儿童智力和社会行为发育水平评定表。能独立操作常用的神经反射检查,并了解其临床意义。3.人体形态评定:了解人体的正常姿势,熟悉常见异常姿势的评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能明确导致姿势异常的常见原因。掌握肢体和残端围度、长度的测量方法。4.感觉评定:了解常见的感觉障碍,掌握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的检查方法。(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2)5.肌力评定:了解肌力评定的常用方法,掌握躯干、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6.关节活动度评定:了解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常见原因和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原则及其常用的工具,掌握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7.平衡功能评定:了解人体正常的三种平衡状态及其反应形式,熟悉常用的评定方法。8.协调功能评定:了解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熟悉常用的评定方法。9.疼痛评定:了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熟悉疼痛评定的常用方法。10.步态评定:掌握正常步态的特点,熟悉常见的异常步态及其临床表现,了解步态检查的常用方法。(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3)11.心功能评定:熟悉常用的运动试验及其临床意义。12.肺功能评定:掌握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了解肺功能障碍评定的临床意义。13.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掌握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熟悉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主要方法,如Brunnstrom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Carr-Shepherd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等。14.言语语言功能评定:注意言语和语言概念的区别,掌握对言语语言障碍常见种类与性质的判断,了解失语症及其检查方法、构音障碍及其检查方法。15.心理评定:了解伤残发生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熟悉智力测量、情绪测量、人格测量和临床神经心理测量的内容和常用方法。(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4)16.认知功能评定:熟悉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了解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评定方法。17.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的内容,重点掌握Barthel指数和FIM的评定方法,了解Katz指数、Kenny指数和PULSES评定等方法。18.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熟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四)康复评定的工作内容(5)19.生存质量评定:掌握生存质量的定义和概念及其包含的主要内容,熟悉常用的评定方法和量表。20.职业功能评定:掌握职业功能评定的定义,了解职业功能评定常用方法。21.环境评定:了解环境评定的内容,能独立对患者家庭和社区环境进行评定,熟悉环境评定报告的书写方法。22.残疾评定:了解国内外残疾人的状况以及残疾评定的程序,掌握残疾的分类和分级。二、康复评定的方法(一)评定方法的分类1.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2.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段3.定量评定:如Cybex(二)选择适当的评定手段(1)1.交谈: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直接接触,可以了解患者功能障碍何时出现、持续的时间和发展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从患者周围的人那里了解有关的信息。通过交谈,还可将治疗的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赢得他们的信赖,取得他们对治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二)选择适当的评定手段(2)2.观察:除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外,应着重观察障碍的部位,既要观察静止状态下的情况,如坐位、立位等,也要观察运动时的状态,如体位转移过程中的情况。此外,还应从患者的言谈举止中了解其性格、情绪、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等。3.填表:填表的方式能迅速收集多个人多方面的资料,也可信访填表,省时省力。缺点是填表人对表中的项目常难以用文字全面而准确的表达。4.检测:可对患者的功能状况用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其结果便于比较。(三)对评定方法的评价为实现康复评定目标而使用的方法必须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实用性要求具有临床价值,容易为患者接受。科学性要求信度、效度好,灵敏度高。它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可靠性:要使评定的结果可靠,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并能够进行重复性评定,要求其相关系数达0.9。2.有效性:评定的结果应能明确区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3.灵敏性:所用标准应能充分反映病情的进步和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4.统一性:为了判断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同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的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的治疗人员对同一种障碍的处理效果等,需要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信度信度:即可靠性,指评定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包括组内可信度:同一对象不同时期反复测定的一致性。组间可信度:多个评定者对同一对象评定的一致性。测试可信度:同一评定方法在不同的两组对象测评结果的一致性。效度效度:即准确性,指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特征,包括结构(构想)效度:所设计量表的评估结果与预期的假设是否一致。内容效度:量表中所涉及的条目是否能够反映评估的要素,即反映某一主题的程度。相关(效标关联)效度:同一患者采用所涉及的量表评估结果与其它标准量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三、康复评定的流程和实施(一)评定过程的五个要素1.病史询问:障碍史是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2.观察:①局部观察(以障碍部位为中心);②全身观察;③静态观察(即形态观察,如观察姿势、肢位等情况);④动态观察(即功能观察,是在活动时进行观察,如了解步行时是否存在异常步态)。3.检测:4.记录:5.分析:将病史和观察所得,结合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释,也是评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二)评定的实施康复评定的实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SOAP法,即:1.S(subjectivedata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2.O(objectivedata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3.A(assessment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4.P(plan计划):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前的准备(1)1.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主要的障碍情况通过康复评定可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是属于躯体性、精神性、言语性、社会性、混合性中的哪一种?何者为主?何者为次?从而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决定采取何种康复治疗措施。2.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对于患者功能障碍不仅应了解其种类,还应判断其程度。患者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常以其独立程度的受损为标准。一般独立程度分为四级:①完全独立;②大部分独立(小部分依赖),需小量帮助;③大部分依赖(小部分独立),需大量帮助;④完全依赖。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前的准备(2)3.判断患者的代偿能力在康复医疗工作中,我们不仅应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知道其丧失了什么功能,更应该了解其代偿能力如何,还残存什么功能,能发挥多大的代偿能力,怎样利用这些残存的功能去发挥代偿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对截瘫患者,我们不仅应了解其下肢瘫痪情况,也应了解其上肢代偿能力情况,以便制定出训练计划,利用上肢功能去代偿下肢的功能障碍。4.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对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严重程度和主要功能障碍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以后,治疗的重点即可明确,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预期使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到何种水平?这种水平即是治疗需要到达的目标。最基本的指标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水平。其次是对家庭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恢复程度等。(三)制定康复治疗计划(1)1)建立治疗目标:(1)建立治疗目标的依据:处理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目标。目标应建立在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如患者对问题、目的和性格的调整和适应;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合作和责任;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治疗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3)长期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康复结束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要用常用的功能性术语来描述。(4)短期目标:常被称之为行为的目标。一个长期目标可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需要多项技能,短期目标就是反映这些技能的完成情况,在指导决策的过程中是有帮助的。它常是在治疗1-3周内可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下肢功能下肢的功能是两侧的步行运动,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Ⅰ不能步行:可分为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三种目标;Ⅱ能乘轮椅,自己驱动;Ⅲ在平行杠内起立,步行;Ⅳ用拐杖步行:根据能否立起,可区别有无实用意义;Ⅴ用手杖步行:分有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Ⅵ无手杖步行:分有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行走功能的描述Ⅰ社区功能性行走:要求达到:终日穿戴支具并能耐受;能自己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米左右。Ⅱ家庭功能性行走:只能完成
本文标题:第一章 康复评定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1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