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3白杨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3.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重点难点1.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体会它的写作特点。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4.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的含意。教学课时两课时。13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2[①这一句写出了戈壁怎样的特点?]段导读:第1自然段形象概括了大戈壁的特点。�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段导读:第2自然段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白杨树。3�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②“高大挺秀的身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列车在茫茫戈壁上行驶,窗外不时闪过白杨树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4�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1知识点详解☜2①戈壁的特点:广大、荒凉、气候恶劣。3②重点句解析:拟人,说明铁路沿线有许多白杨树,它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中,抵挡风沙的袭击,护卫着铁路。同时,也写出了白杨树生命力的顽强。4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5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③“从来”一词说明了什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6[④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什么样的特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⑤“不管……不管……总是……”这个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⑥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⑦三个“只知道”强调了什么?]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⑧这一句照应前面的哪一句?]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这是全文的重点,讲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5③“从来”一词说明树干挺直是白杨树的天性。④这句话写出白杨树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的特点。6⑤这个句式有力地体现出白杨树的顽强品格: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着。⑥爸爸看着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树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⑦强调了孩子们知道得十分有限。⑧照应了第12自然段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一句。⑨这句描写意味深长。“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的意思是:爸爸看到小白杨树可以在边疆茁壮成长,相信自己的儿女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在边疆健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有用之才。他想到建设边疆的事业后继有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⑨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第四部分(第16自然段):讲几棵小白杨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白杨的图文资料。2.新疆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一导入新课1.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文题目质疑:在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不像柳树那样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生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解决这个疑问。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标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用“?”标画出来,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注意:大戈(ɡē)壁清晰(xī)浑(hún)黄一体抚(fǔ)摸陷(xiàn)入沉思“疆”字不要丢掉“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理解:“浑黄一体”指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画出来。(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默读课文,思考找出的三个问题,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个人为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能从课文中直接找到。(1)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2)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3)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小结显然,全文不只是在向我们介绍白杨树,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1.导入时,教师可以“什么是大戈壁”提问,学生分别回答之后,教师再综合讲述说明“在这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植物”,再以“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要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工夫,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比一比谁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这样能激励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课件,大戈壁的录像片。一抓住“沉思”一词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引号标出来。二抓住“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的。(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出示录像片: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讲述: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争论打断了他的沉思。(3)学习课文的第5~11自然段,分角色朗读。①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种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4)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提出读书要求:请你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②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特点吗?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读懂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树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C.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后,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读懂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下面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雨雪打来,白杨树。面对干旱,白杨树。面对洪水,白杨树。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5)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抓住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呢?(板书:画出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①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树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②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④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怎样的了?我们接着往下学。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①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②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①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A.指心脏。B.指思想、感情等。②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板书:心情、心思、心愿。③让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④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领悟了更深的内涵;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也能像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看板书释疑,擦掉
本文标题:3白杨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3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