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节转场镜头的处理技巧镜头之间的转换方式以所使用的技巧特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特技转换,即利用特技技术或光学技巧,如:叠化、渐隐渐现、划像等作为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二是直接切换,即利用切出切入,直接将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切换是影视剪辑中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任何镜头的连接都是以这两种方式完成的,其中包括转场镜头。所谓转场镜头,特指在段落转换或场面变化时连接前后的镜头。由于转场镜头担负着廓清段落、划分层次、连接场景、转换时空、承上启下的任务,因此,处于转场地位的前后镜头,无论采用特技还是切换连接,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以满足段落转换的视觉-心理要求。一、段落转换的视觉-心理要求剪辑影视作品就如同是在做“视觉文章”,由字成词,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文。文章中的句末段首有明确的格式表示,这使文章条理清楚、表达明晰。而在影视作品中,分割层次、段落的任务由镜头转换的方式来实施,根据不同情形,镜头在转换力度上也有差别。影视中的段落转换,一般有两层含义:1、蒙太奇段落转换:一般来说,一组镜头的组合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这被视为是一个蒙太奇段落,蒙太奇段落的转换是镜头组之间的转换。它们之间虽然有内容上的差别,但是仍然统一于一个大的意义层次中,所以镜头转换比较强调视觉的连续性,强调过渡自然流畅。2、情节段落或叙事段落的转换:叙事段落是若干蒙太奇段落构成的。叙事段落之间是叙事结构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发展的阶段性转换,犹如文章中的自然段,观众心理有较明确的分隔感。其镜头转换强调差异性、变化性,以突出段落感。所谓场面转换,有时是指情节段落的变化,有时是指时空关系的变化,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依据:1、时间转换:电视节目中,如果前后镜头在时间上发生明显转移,比如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时间的中断处便是场面转换处,因为其中省略了大幅度的过程。2、空间转换:前后镜头空间发生变化意味着场面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将不同空间的关系、镜头联系在一起,需要有一定的镜头策略。3、情节转换:情节段落是由若干场面组成的,因此,每一个段落转换处,必定是一个场面的转换处。一个作品内容层次的区分是依据段落来表现的,所以段落的划分首先是内在叙述逻辑的要求,同时,它也需要外在形式上的体现。镜头形式只有欲内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互为呼应,才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要求。在这里,场面之间欲段落之间在转换的目的上也不尽相同。场面转换是为了告诉观众空间的变换,使观众能看出头绪,跟上叙述,并不强调大的心理隔断感,更侧重于转换时内在连贯性,而段落之间则侧重明显的变化性。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段落转场时镜头关联的不同要求。以下,将具体分析转场镜头在不同目的中的不同处理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还具有其他表现功能,并不只是局限于转场。二、技巧性转场方式(特技连接)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影视蒙太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特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它直接关系到影视时空的变化、场景转换的力度、画面内涵的拓展等一系列蒙太奇语言的准确度,并且对观众的视觉感受、审美感知以及叙述风格都产生影响。在电视语言中,特技的表现样式和表现功能都大大胜于电影。这是由于特技的视觉风格明显而丰富,具有较强的以技术辅助效果的痕迹,而电影主要依靠故事本身的张力来吸引观众,由于情节限定的空间相对稳定,在镜头推动情节发展过程中,强调自然紧凑;相形之下,电视类型的丰富性决定了电视视觉效果的多样化表现,使用便利于并且仍不断演进的电子特技技术增强了电视广泛运用特技、创造新视觉表现的趋势。目前,电视特技的类型及其在基础类型上发展变化的各种样式已难以计数。比如,“划像”特技根据呈现形状、方位不同可以演绎出几百种样式:上下划、左右划、圆形划(又称圈出圈入)、菱形划、方形划、雨丝效果划、等等。在这一节中,主要是从特技影响叙事和转场是角度,分析几种最常见的技巧方式。(一)渐隐、渐显(又称淡出、淡入)渐显是画面从全黑中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一般用于段落或全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引领观众逐渐进入;反之,渐隐是画面由正常逐渐暗淡直到完全消失,常用于段落或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激发观众回味。通常,渐隐、渐显连在一起使用,对于电视节目而言,这是最便利也是运用最普遍的段落转场手段。它具有以下特点:1、表现大幅度的时空变换,可以有效地省略中间过程,段落间断效果最为明显,主要用于大段落划分中,表示某一个情节或内容结束,另一情节、内容开始。比如,上一段落是夜晚,某人仍在单位工作,下一段落是清晨她在晨练,开始了另一天的生活,渐隐、渐显自然地改变了叙事内容,转换了层次,也使观众视觉或心理上都得到短暂的间歇。巧妙利用渐隐、渐显转场,可以使段落叙事更精练,甚至产生戏剧效果。比如,上一段落结尾,电话铃响,某人拿起电话,刚问一声“喂”,镜头渐隐,当下一镜头渐显时,已是深夜,此人辗转反侧。在这里,渐隐在话音刚落处出现,省略了常见的对话镜头,似乎这个段落很不完整。但是,却有嘎然而止、留下悬念之妙,渐隐的结束意味事实上为此段划上了句号,观众会意识到下一镜头将是另一内容的开始。2、渐隐、渐显的速度影响表现效果。一般来说,正常的渐隐、渐显的长度各为1秒半或2秒左右。但是,在强调抒情、思索、回忆、回味等情绪色彩时,可以放慢渐隐、渐显的速度(称为“缓淡”),甚至可以在渐隐后加一段黑画面。如果渐显速度加快并加白,就成为“闪白”,闪白既有掩盖镜头剪辑接点的作用,又可以增强视觉跳动感,所以,常见于加强动感效果的快节奏剪辑中。3、渐隐、渐显可以分别与切换一起使用。前镜头渐隐,后镜头切入,这样画面节奏由慢变快,转场的节奏较明快;前镜头切出,后镜头渐显,节奏转换舒缓,上镜头的紧张、活泼、热烈的情绪在渐显中得以缓冲。4、渐隐、渐显具有制造视觉节奏的功效。一些强调视觉效果的剪辑片段中,有规律的渐隐或渐显就像在打节拍,有些电视短片的创作很好利用了这一点。有一则美国一家公共电视的形象广告,全片以忆旧的棕色为基调,以慢动作加音乐为渲染,几乎某个镜头都以渐隐加黑的方式结束,这样不仅镜头后的黑场部分可以加字幕表现观点,而且,规律性的一明一暗的变化就像是音乐节拍,赋予影像以视觉节奏的美感。5、由于渐隐、渐显表现大的时空转变和内容转换,视觉效果突出,因此,过多使用渐隐渐显,会使整体布局显得比较琐碎,结构拖沓。所以,不要把这种技巧当成是任何段落转换的灵丹妙药。(二)叠化电视屏幕上,除了切换外,叠化是最常见的镜头连接方式。具体体现为上镜头消失之前,下镜头已逐渐显露,两个画面有若干秒重叠的部分。叠化方式可以是前一画面叠化出后一画面,也可以是主体画面内叠加其他画面,最后结束在主体画面上。不同的叠化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可归纳如下:1、可以表现明显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过渡,常用于不同段落或同一段落中不同场景的时间空间的分割,强调前后段落或镜头内容的关联性和自然过渡。比如,前一段落表现在海边运动,下一段落表现城市生活步履匆匆,这两者之间就可以用叠化转场。又如,表现掩盖剧团作巡回演出,只用把几个带有不同区域特征的镜头及演出片断、海报等叠化在一起,就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剧团走遍各地,既简化了时空转换过程,又避免了切换的跳跃感。2、在表示时间流逝感方面作用突出,这不仅体现在段落转场中,也体现在镜头连接后的情绪效果上。比如,一个人的少年照片叠化青年时期的结婚照,再叠化为人到中年三口之家的照片,短短三个镜头展示了一个人的大半生,如果用切换或其他技巧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又如,一个人在厨房忙碌准备迎接客人,她整理橱柜、清洗水果、切菜拌料等,在这里,用切换连接,比较强调动作性,改用叠化,加强了“忙碌了很长时间”的意味。再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有一段表现年轻时代的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当“教书先生”的父亲送饭,镜头拍摄角度、景别、构图方式等均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木凳上每天变化的饭菜和来了又离去的身影,由于镜头中绝大部分元素都太相似,切换镜头视觉跳动感强,而且叠化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日复一日的效果。如果利用前后镜头的相似性叠化,镜头连接的流畅性、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加强。比如,前一个镜头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后一个镜头是这棵大树被锯断只剩下了一个树墩。采用切换或其他方式,前后两镜头的关联就不能明确体现,用叠化就可以生动显示这棵大树的变化。3、表现丰富的视觉效果,尤其是一组镜头的连续叠化,视觉流动感强,便于营造氛围、深化情绪。电视片《新加坡透视》一片在10分钟里介绍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文化信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繁多,色彩艳丽。由于大量使用连续叠化,特别是连续运动镜头的叠化,使得全片整体风格非常流畅。再比如,在一部片中结尾处,一个人由近至远离去,剪辑时,取这个镜头的近景、中景、大全景三个片断叠化在一起,这样看似变化不大,但是利用叠化,可以强化他越走越远、不会停止的意蕴。多重叠化(或者称多层套叠)也是丰富画面效果的特殊用法,它是指3、4个以上的镜头重叠在一个主体画面上,常常被用在表现变幻莫测、信息丰富或者幻觉想像等情形中。在现代电视节目的片头或宣传片中,利用电脑技术,大量采用了多层套叠的方式,也就是在确立基调的一个画面的各个局部叠化多种形象,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展示丰富的信息量。4、前后镜头长时间叠化可以强调重叠画面内容之间的对列关系。比如,一个女孩孤独地走在田间小道的镜头与乡间小学书声琅琅的全景长时间的叠化,那么在女孩和学校间就建立了一种蒙太奇关系,激发人们的联想。5、叠化速度不同,产生的情绪效果不同,叠化速度快慢实际上体现为镜头重合的时间长度。通常一次叠化在3秒左右,达到6、7秒以上的缓叠就具有舒缓、柔和的表现效果。6、叠化有时也称作“软过渡”,因为当前后镜头组接不畅、镜头质量不佳时,比如镜头运动速度不均、起落幅不稳等,都可以借助叠化冲淡缺陷影响,同时避免了切换镜头的跳跃。(三)定格(或称静帧)前一段的结尾画面作静态处理,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段落的画面,比较适合不同主题段落的转换,而且一般来说,定格具有强调作用。因此,采用定格转场的段落结尾镜头通常选择有强调必要、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电视片《一座雕塑的诞生》中,在某一个大的情节段落转换时,都采用了定格加音乐、加片花隔断的转场方式。其中,所选的定格镜头大多是已身患不治之症的主人公在各种情形下的笑容,瞬间凝固的笑容和略带忧伤的主题音乐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关注主人公命运的愿望。由于定格具有画面意义强调性和瞬间静止的视觉冲击性,因此,在强化画面意义、制造悬念、表达主观感受、强调视觉冲击效果(比如,运动镜头、运动主体突然静止)等场合中,经常被使用。在本教材的第三章电视时空中的停滞时态表现中,曾经详细地介绍了定格的这种用法,此处不再赘言。定格画面还可以弥补由于镜头表现不足而造成后期剪辑困难。比如,在一部关于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的电视片中,前一段落是一组70年代澳洲执政内阁成员开会的黑白资料镜头,其中有当时力主建交的澳洲总理霍克的特写,他的目光和形象都很有感染力,可是镜头太短,不足1秒,很难让人看清。采用定格后,活动影像变为固定性镜头,达到了延长画面并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这个定格镜头恰好与下一段落中20多年后霍克的彩色头像相呼应,利用色彩渐变,这两个镜头自然转换,内容上也相应地转到对人物现状的介绍上。所以,利用定格,转换镜头动静效果可以延长镜头长度,突出画面内容或者增加画面内的信息叙述时间,有时也是和谐连接镜头的一种手段。(四)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画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个段落。如期所述,划像根据画面退出方向以及出现方式不同,可以有多样化的具体样式。划像可以造成时空的快速转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多种内容,所以常用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事件的分隔呼应,节奏紧凑、明快。比如,一个话题的现场记录部分与演播室或主持人评说部分之间的转换;又如,在体现快节奏、大信息风格的电视节目中,常可见划像技巧。不过,划像有时失之生硬,如果采用不当,人为痕迹明显。所以纪实性强、风格从容的电视片现在已较少使用划像转
本文标题:转场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5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