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解读狄更斯《圣诞颂歌》中主人公人性的转变
解读狄更斯《圣诞颂歌》中主人公人性的转变赵娟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以浓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以及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意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推崇。本文对狄更斯著名短篇小说《圣诞颂歌》中的主人公斯克鲁奇的人性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狄更斯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情怀和讽刺批判意识。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人性转变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等,狄更斯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通览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世界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创作以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以及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意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追捧,历来被读者奉为召唤光明和仁爱的灵魂之灯。从1843年开始到1848年,几乎每年的圣诞节狄更斯都会发表一篇与圣诞节有关的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圣诞颂歌》与《钟声》《炉边的蟋蟀》因都与圣诞节有关,而被合称为‘怪诞三部小说”。小说《圣诞颂歌》创作于1843年,主要讲述了吝啬鬼斯克鲁奇在圣诞节之夜因为受到三个小精灵的启示和感化而发生人性的转变,由一个自私冷漠的吝啬鬼变为一个善良仁慈、乐善好施的好心人的故事。小说《圣诞颂歌》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文学评论界认为小说《圣诞颂歌》的发表,是狄更斯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其中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讽刺批判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学评论界则认为,小说《圣诞颂歌》不仅丰富了西方圣诞节的节日内涵,成为西方现代圣诞节的文化滥筋与精神源头,更有意义的是,小说所宣扬的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的精神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影响的深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优良传统而保留到现在。由此可见,狄更斯的《圣诞颂歌》是一篇备受推崇并且深入人心的优秀小说作品。通过对《圣诞颂歌》中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现实的讽刺批判意识。二《圣诞颂歌》主人公的人性转变在狄更斯的短篇小说《圣诞颂歌》中,主人公斯克鲁奇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商人,他整日与金钱、票据以及账本打交道,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金钱为中心,作者笔卜的斯克鲁奇是一个冷漠自私、一毛不拔的吝啬鬼。然而,圣诞节前夜三个圣诞小精灵突然造访斯克鲁奇,并且带他穿梭于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不同阶段的生活片段,使得他对自己、金钱、人生本质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解读和剖析《圣诞颂歌》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不难发现以卜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主人公人性转变的背景富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二是主人公人性转变的过程表现出怪诞夸张的艺术特点。这两点恰如其分地运用,不仅表现出作者狄更斯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其充满了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学感染力。1将人性的转变放置于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之中以“神话—原型”的观点对《圣诞颂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狄更斯始终将主人公斯克鲁奇放置于传统的宗教文化氛围中。一方面,在小说《圣诞颂歌》的一开始,斯克鲁奇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在生意伙伴杰·马立的葬礼上,当教堂的牧师向唯一参加葬礼的斯克鲁奇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时,他极不情愿地扔去两枚硬币,并且说到“两枚硬币也是钱”,正是教堂庄严肃穆的氛围巧妙地烘托出了斯克鲁奇金钱至上和一毛不拔的丑态。另一方面,主人公斯克鲁奇的人性转变发生在圣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当中。小说《圣诞颂歌》的情节布局,紧紧围绕圣诞节前夕三个圣诞小精灵对斯克鲁奇的造访而展开。正是在这三个圣诞小精灵的指引和感召卜,斯克鲁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金钱甚至是人生,重新审视金钱与亲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一夜之问发生了道德和人性上的彻底转变。小说主人公斯克鲁奇的人性转变因其发生在宗教文化氛围浓郁的背景之中而更具深远的隐喻性和象征性,渗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自私冷漠的吝啬鬼形象,而是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呼唤人道主义精神,深刻折射出人类文化的伦理价值观念和情感需求。2人性转变的过程表现出怪诞夸张的艺术特点小说《圣诞颂歌》表现出独特的怪诞和夸张的艺术风格,这就使得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的过程同样表现出怪诞夸张的艺术特点。小说主人公斯克鲁奇是一个非常富有但极其自私冷漠、吝啬透顶、失去了人性温情的人,他对亲情置之不理、对卜属尖酸刻薄、对穷人缺乏同情和关爱。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时空的穿越、虚幻与现实的交错、精灵与现实人物的重逢,一起构成了充满奇异色彩的小说世界。在三个圣诞小精灵神奇的指引卜,在回顾过去、反观现在和遥望未来的过程当中,斯克鲁奇人性中那善良、宽容、同情和仁慈的一而被慢慢唤醒,他心中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私、冷漠、吝啬的人性缺点被逐渐融化,一夜之问消失得无影无踪。斯克鲁奇穿梭于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情景中,终于彻底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并在一夜之问变得宽厚仁慈、乐善好施,最终摒弃了人性的弱点,真正实现了“灵魂的还乡”。由此可见,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的过程表现出怪诞夸张的艺术特点。然而,这种怪诞和夸张并不是简单的戏谑,而是将严肃深刻的思想主题放置于戏谑的叙述过程当中,使怪诞成为批判拜金主义、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表达手法。作者这一高超的艺术表现方法,既唤起了广大读者浓烈的人道主义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赋予了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三《圣诞颂歌》中主人公人性转变的价值意义1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洋溢着浓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圣诞颂歌》是狄更斯文学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小说作品,它极力宣传和弘扬了仁爱、宽容的圣诞节精神,以浓烈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备受广大读者的推崇和追捧。小说《圣诞颂歌》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热情讴歌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字里行问洋溢着浓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奉劝世人要时刻怀有一颗宽厚、善良、仁慈、怜悯的美好心灵。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越来越严重,因此《圣诞颂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呼叮人们重新审视自身、金钱和生活,重新思考金钱和幸福的关系,感召人们抛弃自私和冷漠,发扬宽厚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精神品质,让爱心、真诚和快乐播撒在世界的角角落落,去温暖和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发现,作家狄更斯}一分相信正义和善良,相信人道,相信恶行终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善行也会得到应有的回报。由此可见,狄更斯的作品}一分注意弘扬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并试图用道德标准衡量和调解生活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这个角度来看,狄更斯的短篇小说《圣诞颂歌》应该算得上是一首真正的“真善美”颂歌。2揭不丁人性中邪恶的一向,显现出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识在小说《圣诞颂歌》中,狄更斯通过主人公斯克鲁奇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冷漠、自私、邪恶的一面,以及部分资产阶级为富不仁的丑恶面目。斯克鲁奇是一位唯利是图的商人,非常富有却自私冷漠,毫无人性可言。他对待雇员冷漠刻薄,拒绝外甥的圣诞邀请,拒绝施舍穷人,是当时英国社会资产阶级中为富不仁者的典型代表。斯克鲁奇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与狄更斯本人的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1842年,狄更斯第一次出访美国,亲眼目睹了当时美国社会虚伪的民主政治、黑暗的蓄奴制度以及残酷的监狱,这一切引起了狄更斯极大的震惊和愤慨,进而影响了作家以后的小说创作。因此在1843年发表的小说《圣诞颂歌》中,资本主义社会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主人公斯克鲁奇,其自私冷漠、富不仁者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总之,狄更斯运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当时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以及为富不仁者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真实面目。虽然,有的文学评论者认为狄更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产阶级心怀仁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讽束」和批判不够深刻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管结果如何,透过小说《圣诞颂歌》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狄更斯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已经做出了应有的努力。3丰富了圣诞节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狄更斯的《圣诞颂歌》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过程的描述,丰富了圣诞节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们对圣诞节并不是十分了解和热衷。然而,狄更斯的《圣诞颂歌》改变了人们对这一西方节日的认知,狄更斯也因此被认为是‘怪诞节的发明者”。一方面,小说中描绘的各项圣诞节活动如举行家庭聚会、互相交换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餐饮习俗,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而在现实生活的圣诞节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圣诞颂歌》中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美好行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在一些西方基督教国家,每逢圣诞节,慈善机构都会募捐并帮助生活贫困的人们。所以说,狄更斯的《圣诞颂歌》通过叙述小说主人公斯克鲁奇人性转变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同时也奉劝人们要时刻怀有一颗善良、仁慈、怜悯的美好心灵,只有心怀仁慈、助人为乐,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四结语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对现实社会进行讽刺和批判的同时,使读者能够切身体会到强烈的感染力,并产生新的希望。在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中,狄更斯都善于歌颂人道主义精神,宣扬仁慈与宽容、善良和真诚,主张以宽恕、容忍的方法来调解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狄更斯这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与其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贫富超级逐步扩大、两级分化日益严重、宗教信仰开始动摇、社会风气越来越不好。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变得浮躁和焦虑,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觉,道德沦丧和精神滑坡问题越来越严重。以查尔斯·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家们,正是因为深刻洞见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现实问题,才开始专注于社会问题题材小说,试图以文学的形式呼唤基督教的慈善和仁爱精神,奋力拯救当时社会的精神危机,从而寻求英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透过小说《圣诞颂歌》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为此所做的努力,小说以主人公斯克鲁奇的人性转变历程热情讴歌了宽容、博爱的圣诞精神,并奉劝世人要时刻怀有一颗善良、仁慈、怜悯的美好心灵,只有宽厚热情、助人为乐,才能体会到人生真正的乐趣,才能最终实现“灵魂的还乡”,这就是其主要宗旨。参考文献:[1]谢茹:《圣诞颂歌中多变时问的不变魅力》,《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第2期。[2]孙丽伟:《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浅析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的精髓》,《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30期。[3]李秀玉:《心灵的“还乡”——解读圣诞颂歌中的时问意识和死亡意识》,《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4]湛小莉:《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双重艺术风貌》,《文学教育》,2007年第11期。作者简介:赵娟,女,1983-,云南楚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语、英美文化,工作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本文标题:解读狄更斯《圣诞颂歌》中主人公人性的转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3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