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ppt
中国茶文化简介诗云:“茶亦醉人何必酒。”明文征明《品茶图》清任熊《煮茗图》《莫分茶》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芹《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在平常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茶”字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的起源与发展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茶文化发展的历程三国以前的茶文化——饮茶风俗初现追溯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就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关于茶起源的古代传说。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阶段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以茶入文•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饮的普及,各种茶事和茶叶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杜育的《荈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步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茶经》问世,茶道盛行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它是总结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茶具专用,始于唐代此外,唐时茶器具已与食器、酒器分离形成了专用器具。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种茶用具,据其所述,当时茶器具已成为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对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至关重要。产瓷茶器的主要地点有: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刑州,当时有“南青北白”之说,即以浙江的越瓷、河北的邢瓷最为著名。1987年4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其质地之考究,做工之精细,也足见唐时茶具制作水平的高超。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元、明、清——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期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茶录》、陆树声的《茶寮记》,许次纾的《茶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小结唐朝:自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宋朝:茶叶是由团茶,饼茶为主,趋向于片茶,散茶为主。因为团茶,饼茶的主饮方式比较繁琐,对于普通饮用者而言更喜欢廉价,主饮方便的散茶。明清:人们对茶的选择不仅是品位,而是去领会茶之神。通过饮茶达到一种天地人心融通一体的境界。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之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茶沉茶浮茶的种类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更有用药茶制作香囊佩戴身旁,有驱蚊逐虫的功效。药茶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四川特有的盖碗茶,主要冲泡的就是茉莉花茶,青翠的茶叶配上淡雅的茉莉花,焚香静气,活煮甘泉。此外现如今还有一种茶深受大家喜欢,它就是大麦茶。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清凉饮料,把大麦炒制成焦黄,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大麦茶是将大麦炒制后再经过沸煮而得,有一股浓浓麦香,喝大麦茶能开胃,助消化,有减肥的作用。苦荞—苦荞茶有的是用苦荞麦做的,有的是用黑苦荞麦做的。黑苦荞麦的有效成分是普通苦荞麦的3~5倍,用黑苦荞麦做的“黑苦荞茶”肯定比普通苦荞麦做的“苦荞茶”好。而黑苦荞茶又可分为全粉黑苦荞、麸皮黑苦荞、胚芽黑苦荞及全株黑苦荞。但是,“芦丁”、“硒”在麸皮里面含量最高,氨基酸、膳食纤维在胚芽里面含量最高,而所谓全株茶就是用苦荞麦的根、茎、叶等本来应该丢弃的部分做的,这些叶子放在一起很容易腐烂,加工不及时肯定会坏掉,而且只能在苦荞麦收割的时候获得。所以原料是麸皮和胚芽的黑苦荞茶更好。盖碗盖碗茶,四川等地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盖碗茶盛行于清代京城,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故后来各地都流行。长流壶是中国所独有的茶器具,长流壶的名称由壶嘴的长度而来。我们看到的长流壶多为铜制,少数地方有铁质和锡制。也还有脱胎漆器的长流壶。古代有无流的泡茶水器,称为“无流壶”。“短流壶”通常指壶嘴出水口离开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中流壶”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长流壶”,壶嘴长度多在三尺左右,现在常用的“一米长壶”即是由此而来。功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功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功夫茶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闽南潮汕华侨还以功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品茗人生如茶,浓时太苦,淡时悠悠,泡过三四巡后,意犹未尽,回味绵厚。
本文标题:中国茶文化发展史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2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