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领导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温家宝总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198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1993年,中央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现在,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订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发展。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2005年开始,推行全面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国家财政对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当年在国家重点扶贫县实施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这项政策扩大到全国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历史性变革。第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和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的要求,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调整教育结构。目前中职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860万人。高中和大学阶段,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数量都已占全部招生和在校生的一半。从2009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实行免费。第三,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进入大众化阶段。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第四,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目前中职学生受助面达到90%,高校学生受助面达到20%。通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建立国家助学制度,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上不起学”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要求,2009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是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规划。目前这项工作已接近完成,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争取尽快公布实施。制定一个反映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规划,对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本届政府要致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关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强调三个问题:第一,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统一起来。要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不同类型学校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千校一面,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人才。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倡导教育家办学,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第二,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不仅要切实解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上好学”问题,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一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教育公平首先就是人人都有上学的机会。要依法确保每个孩子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防止辍学问题发生。二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薄弱地区倾斜,着力推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们辍学。第三,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一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办好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二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长远看,我们还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办学质量。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学术发展紧密结合。要加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创建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创新人才。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刘延东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就卓著。这一年,教育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继承创新、开拓进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书写了新的篇章。突出体现在: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找准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明确办学思路和方向,集中力量办了一批师生家长关心、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继续全面落实,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涉及全国近40万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进一步改善。地震灾区95%以上的孩子都进入了永久性校舍读书。44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首先享受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惠及2300万人。1000余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实施。三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和长远规划得到加强。通过深入调研、问计于民、开放咨询、反复论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化解难点热点问题取得积极进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一些薄弱学校得到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社会更多关爱。减轻高校债务负担试点工作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五是教育系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诠释了当代青年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价值追求。还有一批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先进教师典型,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和良好风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树立起爱和责任的座座丰碑。六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系统在国家办好大事喜事、应对急事难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方、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辛劳和智慧,充分体现了教育系统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使命,着力在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来做好今年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考察调研,看望广大师生,这既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在地位作用上,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要不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第二,在服务方向上,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要立足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求,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适应人民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第三,在根本任务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
本文标题:一、领导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