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人人都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二理论基础:1.1自我治愈的潜能罗杰斯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的尊重和信赖。他认为人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是建设性的。人有追求美好生活和为之奋斗的本性。健康代表着人格健全和人性的完满发展,病态是健康人格的异化。心理疾病患者并没有失去自身原有的潜能,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发掘自身潜能恢复健康。1.1.1造型倾向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罗杰斯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有一种不变的诊断,即认为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罗杰斯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帮助的人正如地下室的马铃薯一样,曾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扭曲。但他深信这些患者中的成长方向或潜能实现的倾向,即造型倾向仍然存在,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可以自行矫正而恢复常态。罗杰斯还提出“人的建设性”的概念认为人的基本属性是建设性的、可信赖的。他承认人有消极和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但是不同意把人说成是非理性的,只要对这些心理冲突不采取防御的态度,能开放地面对自身的多种需要和社会要求,人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建设性的。1.1.2追求美好生活罗杰斯认为,在病态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开的界限。患者虽然有心理障碍,但并没有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关于美好生活的定义罗杰斯与某些传统看法不同,他所说的美好生活是指患者自身的某些心理上的体验。假如医师能够与患者建立真诚、理解和无条件的尊重的医患关系,在这种理想的治疗情境中,患者开始敢于对他自身内部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探索,于是他能够理解自己过去曾排斥于意识之外的某些体验。罗杰斯所描述的美好生活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对经验采取日益开放的态度。趋向美好生活的人更能认同自己的恐惧感、沮丧感,而不是排斥否认他们。第二个特征是更加重视现实生活。一个的经验如果充分开放,那么每一时刻对于他都是新鲜的。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则由现在开始,自我和人格都源自经验,而不是解释或歪曲经验使它适合预想的自我和人格。第三个特征是对自身机体不断增进的信赖。有充分开放态度的人能够利用得到的广泛信息对周围的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为,即使判断和行为错误,由于经验开放,也会较快得到纠正。当患者发现他越来越信赖自己的反应时,便会产生自信和满意的体验。1.2人际关系罗杰斯认为,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境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罗杰斯提出了良好人际关系的三项原理,它们是:倾听;真诚;给予爱和接受爱。人际关系的第一条原理是倾听。罗杰斯认为,与人交往时首先要认真地听。只有认真地听,才能使自己和对方接触,才能理解人、理解人格和人际关系。听是指深深地听,要听出深埋在表面语言下心的呼唤。心理治疗中需要的不是过早地做出诊断和评价,而是倾听、理解和对所谈问题各种层次的反应。这往往能使患者的紧张状态缓解和放松,进而从混乱中走出来,重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本来似乎不能解决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第二条原理是真诚。罗杰斯认为,在与人交往时,当自己能接触到他人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时,是件非常愉快的事。当对方不是隐藏在伪装的背后而是说出内心深处的感受时,他会跳起来迎接它。相反,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是他本来的面目而是在演戏时,他觉得自己很讨厌。人际交往的第三条原理是给予爱和接受爱。罗杰斯的童年没有一个亲密朋友,直到进入大学才有了变化。通过心理治疗的实践,他进一步认识到,有人因有所求而奉承他,有人怕对立而奉承他,但也意识到有人是真诚地欣赏他,喜欢他,由此而感到温暖和充实。当他能真正关心和喜爱他人时,自己也同样感到生活的丰富和充实,他把欣赏人比为欣赏无限美好的夕阳,欣赏它,而不能也不去控制它。欣赏人的反面是敌视人、轻视人,不被人们欣赏或不能受到人们尊重就会感到人的萎缩。2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实施方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疗法,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题。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2.1治疗过程罗杰斯在其工作的早期,曾就治疗过程提出12个步骤。但他强调说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a来访者前来求助这对治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B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治疗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出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治疗者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治疗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c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治疗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治疗者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d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这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奥妙的一步。治疗者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矜持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治疗者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有时治疗者也需要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e来访者成长的萌动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f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治疗者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g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做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使得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常常会不论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这与人的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而在治疗中,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了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来访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h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此时治疗者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做出的选择。另外,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做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此时,治疗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i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由于是来访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己已经会去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事情,仍然很有意义。j进一步扩大疗效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后,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来访者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如果来访者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k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来访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治疗者共同讨论。l治疗结束来访者感到无须再寻求治疗者的协助,治疗关系即就此终止。通常来访者会对占用了治疗者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治疗者采用以前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非指导治疗方式罗杰斯早在1942年就在其名著《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倡非指导(nondirective)的治疗方式。他认为采用较多指导性(directive)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的治疗者与更多地采用非指导性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的治疗者,对于治疗的目的与看法是不同的。指导式的治疗假定治疗者应为来访者选择治疗目标,指导来访者努力去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治疗实际上假定治疗者地位优越,而来访者是无法全部承担为他自己选择治疗目标的责任的。非指导的治疗认为来访者有权为他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尽管他选择的目标可能与治疗者的看法很不相同。非指导的治疗还认为,如果来访者对自身的问题有所
本文标题: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7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