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复习
必修2化学期末复习2011年6月2试卷结构:100分(基础知识)25道客观题(选择题50分)6道主观题(有机化学、能量、电化学、速率、周期表律及实验、元素化合物推断和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推断等综合应用)B卷20分(能力的考查)期末考试的说明有机化学25-35%左右概念、理论(周期律、周期表、物质结构、、化学用语等)35-40%元素化合物及应用(能量、速率、限度、电化学、速率计算)等30-35%应用(环境、半导体、糖类、油脂、蛋白质、水煤气、天然气、石油裂解、化石燃料、造纸、白酒、溶剂、保鲜、食醋去垢、海带提取)10-20%实验(强弱比较、取代(烷烃、酯化)除杂、分离、鉴别、实验目的判断、放热与吸热、速率、制备)40%化学用语20%左右各点占百分率复习建议认真根据教学中的弱点和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点(补习和加强落实)知识的梳理和成网络化(学生好提取)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落实紧密结合(以题代点或者以点代题的方法)落实基础提高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具体做法:知识梳理;根据模拟测试和以前的考试题的练习进行补漏洞的工作;应知应会的落实检查。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的书写。课本上知识的描述、实验现象的落实、图像与图表、模型、课后习题等。优秀学生的提高与现在学习的五部分知识结合,选择有关的高考、模拟的真题练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练习、不见题、不可能提高)注意基础和能力题的选择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完成好的地方(不断激励是提高和进步的关键)•落实化学必修模块的任务,初步养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提升应用能力。7注重几个方面的整合情境创设与知识结构化的整合元素化合物与概念原理的整合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实验的整合生活和生产与知识理论的整合系统化结构化延伸拓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的梳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五个部分知识系统整理和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书写和判断计算)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确定位置、性质、结构2、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计并判断实验证明2、元素周期律(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难点必考点1、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半径Na>Na+Cl<Cl-2、相同主族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增大。如:半径Li<Na<K<Rb<CsF<Cl<Br<I3、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如:半径Na>Mg>Al>Si>P>S>Cl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如:半径Na+>Mg2+S2->Cl-粒子半径的比较规律:A和B是短周期的两种元素,它们的离子A2—和B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B.原子序数:BAC.元素所在周期序数ABD.离子半径:BA电子层结构周期表的位置典型例题下列粒子中,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Mg2+B.NH4+C.F—D.Cl—10电子的粒子:18电子微粒NeHFH2ONH3CH4F—O2—N3—OH—Na+Mg2+Al3+NH4+H3O+规律技巧粒子的数目典型例题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2)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化学键1、离子键:A.相关概念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相关概念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H2、Cl2、H2O、NH3、CO2、HCl、NaCl、NaOH、MgO、Na2CO3C3H809、10年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H4B.NaOHC.SO2D.H2OE.NH3F.CaCl2G.H2O2H.Na2O2典型例题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判断08、10年既能够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的物质有A.铝B.氧化铝C.氢氧化铝D.铁E.碳酸氢钠F.碳酸铵G.二氧化硅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单质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单质与酸的反应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性强一、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相关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lMgCaB.酸性:H2SiO3H2CO3HNO3C.稳定性:HFNH3CH4D.碱性:Be(OH)2LiOHKOHE.非金属性:SiPSClF.金属性:LiNaKCsG.氧化性:F2Cl2Br2I2H.最高正价:NaAlSiClI.金属性Na>Mg>AlJ.稳定性H2S<H2Se<HClK.酸性H3PO3<H2SO4<HClO4L.原子半径Mg>Na>H综合度增强1-20号元素位置的重要性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从物质具有的能量分析: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能量变化分析: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一、化学能与热能4、常见的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大多数分解反应;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6、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二、原电池1.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工作原理理论上讲,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三、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电极反应现象四.原电池设计思路: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通常需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3.电解质溶液4.还原剂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三个方向三个书写氧化还原实质1.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简易原电池,干电池):负极:M-ne-==Mx+正极:析氢或吸氧或析出不活泼金属2.两个电极均参与反应(铅蓄电池,纽扣电池):金属为负极,金属化合物为正极3.两个电极均不参与反应(燃料电池):助燃气体在正极反应,可燃气体在负极反应五.电极反应情况六、电极反应原电池总式的书写1、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2、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但也可能是O2在正极上得电子,或正极本身得电子)3、总反应式(即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注意事项:1.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3.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燃料电池特点:电极一般不参加反应,将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断的输入到电池中,同时将产物不断的排出;可持续使用;产物无污染。请写出将图中氢气换成甲烷时所构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电解质为KOH),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CH4+2O2+2KOH=K2CO3+3H2O总反应:2H2+O2=2H2O酸性负极正极中性负极正极碱性负极正极2H2-4e-=4H+O2+4H++4e-=2H2O2H2+4OH--4e-=4H2OO2+2H2O+4e-=4OH-2H2-4e-=4H+O2+4H++4e-=2H2O化学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银锌蓄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锌银纽扣电池七、化学电源分类优点:携带方便缺点:电量小,污染大1、干电池(Zn-Mn干电池)2、铅蓄电池正极材料上涂有棕褐色的PbO2,负极材料是海绵状的金属铅,两极浸在H2SO4溶液中。优点:可反复使用缺点:污染大3、锂电池4、纽扣电池(1)负极为密度最小的金属材料;(2)使用和贮存寿命长;(3)工作效率高;5、燃料电池八、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最主要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O2,其次是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的H+。1、定义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被损耗的过程。2、金属腐蚀的类型(1)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在金属的腐蚀中属于次要因素(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发生原电池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阳、氧、负、失、腐类型吸氧腐蚀(主)析氢腐蚀条件水膜呈中性或弱酸性水膜呈酸性正极反应(C)O2+2H2O+4e-=4OH-2H++2e-=H2负极反应(Fe)Fe-2e-=Fe2+Fe-2e-=Fe2+其他反应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失去部分水变为铁锈3、金属的防护(1)制成合金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不锈钢。(2)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3)电化学保护法。九、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制作化学电源2.加快反应速率: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4.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典型习题★请写出氢气所构成的燃料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电解质为KOH),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它的优点是:稀硫酸ZnCu★下列关于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的叙述中,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第二学期-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8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