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马原复习提纲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列举说明。答: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太多没打完)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答:1)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基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凡对对一切已丧失生命力的事物采取妥协的态度,反对把自己的学说当成僵死的教条;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要求。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关系与重要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矛盾分析方法、辩证思维能力。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只中。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其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自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辨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6.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结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然而,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7.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理与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时间作为人类有目的的物质活动,一方面要求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并通过这样的认识去把握真理;另一方面有要求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真理和价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历史发展中具体地实现的。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实践基础上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对价值的追求同样是具体的、历史的。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原理)。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应。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种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3)重要指导意义: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或总体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思想文化的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9.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分析中国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意义与作用。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2)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的每一次革命性跃迁都离不开科技革命的推动,往往只有那些抓住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生存发展。毫无疑问,大数据是当前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领域。大数据将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既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新,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变革。1.大数据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类别。数据资源如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第二,大数据正在孕育出更多的经济新业态。2.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对大量动态数据的快速有效的处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决策能力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是除了大数据的所扮演的经济推动角色之外的又一重要功能。3.大数据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利用堪比工业革命中的能源与技术突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与新兴技术,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11.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具体分析中国当前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1)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就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2)如今,我国的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全面商品短缺转变为相对市场过剩。整体而言,我国市场结构性矛盾表现极为突出。首先,从供需层面看,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需求上,既有内需不足,也有需求外溢,许多国人利用假期旅游、全球网购等形式在大肆采购国外商品;在供给上,低端产能和低层次产品严重过剩。而高端产业和高品质产品有效供给却严重不足。其次,从产业层面看,传统产业过剩问题严重,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出现大面积过剩,还有一些传统轻工产业如衣服
本文标题:马原复习提纲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6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