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美学基本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笔记
绪论1、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①大体分为:前学科阶段。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第一卷出版,他以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的为逻辑学;研究“意”的为伦理学;研究“情”的为美学,至此,“美学”逐渐获艺术界公认。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鲍姆加登感性学基础上,以感性为思考中心,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前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重要命题,对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沿着哲学方向发展的有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沿着心理学方面向研究的以费希纳实验美学为开端,以及谷鲁斯的“内模仿说”等;从艺术社会角度研究的有接受美学、系统论美学。②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概念提出,经过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努力,逐渐深入,代表了古典美学最高成就,但他们的美学都是建立在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存在根本缺陷。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使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具有重大意义。2、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历来美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①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范围自然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两大方面,而人类的审美活动也不能例外,因此还包括美的创造问题所以,围绕审美关系而出现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方面,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②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其研究对象就是艺术,如黑格尔;有人认为美学除了研究艺术中的美与丑外,还应研究生活中的美与丑,并以后者为主要对象,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在我国,有人认为美学即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有人主张美学研究范围应当是很广阔的;还有人认为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重点;前苏联美学界主张研究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审美现象等等。3、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艺术理论、自然科学等的关系如何?①美学曾长期隶属于哲学,随着发展才逐渐独立。哲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美学研究其着指导作用。②伦理学基本范畴是善及其对立面恶、美与善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美学与伦理学不能截然分开。③心理学探讨人类心理活动一般规律,而人类审美活动从意识活动的心理形式来说,是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因此,美学发展离不开心理学发展。④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方面,所以,美学与艺术理论都会研究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等问题,因此,两者关系尤为密切。⑤美学作为人类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同自然科学发展之间是不容忽视的。自然科学一方面受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摄,另一方面,它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哲学(美学)发展及思维方法的发展。⑥美学虽与这些学科互为沟通,但有自己特定的范围,是其它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4、研究美学应当采取什么方法?任何一门科学都必定依据本身特有的研究对象的性质来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①美学的一般哲学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②美学研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③在现代美学理论建设中,我们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又要广泛地吸收美学研究多元方法的合理成分。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美学史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长期分家问题,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研究审美对象。5、对于美学的性质和范围你是怎样认识的?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还包括美的创造的问题。就客体而言,美学要揭示美与丑的区别,研究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内容与形式、美的形态和范畴等。就主体而言,美学要研究美感的本质、美感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美感的心里要素、审美标准等基本问题。美的创造,不仅包括艺术美的创造,还有现实美的创造。总之,美学就是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第2章美的本质与特性1、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提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学说?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些学说?①“美在形式”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②“美在理念”说: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只有这种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才是一种具有客观意义的实在;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③“美在典型”说:苏格拉底认为,画家在创作时,应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美丽;孟德斯鸠认为,美的眼睛就是大多数眼睛都像它那副模样的。④“美在主观说”:认为美是由人的心灵主观决定的。克罗齐认为,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⑤“美在关系”说:狄德罗认为,人们对于美的本质的把握,应当突破个别因素、个别事物而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⑥“美在生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评价:先哲虽然未能摘下美学皇冠上的明珠,但是,他们所进行的有意探索,却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为我们把握美的本质作了良好的开端。一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存在论哲学对于生存源初状态的重视,防止落进先验理性本质主义的陷阱,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之上进行理性分析。2、美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怎样?美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宇宙太空的万事万物,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犹如无所谓真、无所谓伪,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尽管那个时候,日月星辰,山水花鸟都早已存在,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但那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的存在物而已,还未取得美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属性和价值。相对于人的意识,相对于个人来说,事物的美同真、善一样,都是客观的;然而,真、善、美,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直社会价值,踏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否则,它们就会失去自己依赖的社会依据。所以,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当然,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作为物质基础,但美之所以为美,关键还在于这些自然属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并且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3.为什么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1)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有实践活动的能力。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社会关系的制约和支配下,才能有效进行下去。(2)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意识,人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自然的特性。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成为了人化的自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发展和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由于人的自觉能动的参与,使对象被改变的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对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3)人的本质力量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生产劳动和整个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它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达到的相对水平。(4)美来源于社会实践,美的内涵代表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因素,即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相统一的创造力量,体现了人在创造活动中焕发出来的聪明、才能、智慧、技巧、情感、理想。因此,美的内容就是人的本质力量。(5)美是一种感性存在,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美的事物总是存在着具体的感性形式,但不能单纯用事物的形式来探求美的本质,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是在这种统一中表现出来的。美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诉诸人的情感,通过它愉悦人、激励人,使人的精神得到满足。如听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怡。美的感性形态是新颖的、流动的。人类的自由自觉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的、向上的,因此美必然同社会的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生气和新颖性的。4.为什么说美是一种社会价值?(1)美的价值本质问题的决定因素,审美属性决定了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2)价值是事物满足人们需要的标志,客观事物的价值属性也属于事物的客观属性,但价值属性作为一种关系属性是不同于自然属性的,是基于自然属性而又超越自然属性的另一类的新的属性,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成和发展的派生属性。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自身的肯定,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只有当审美主体出现时,主客体之间才能形成现实存在的审美关系,如月亮的观赏。(3)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制约和规定的。审美价值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基于事物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关系而存在的。审美价值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5.怎么理解马克思的“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它同美的规律的关系怎样?(1)种的尺度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真。内在的尺度是指人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目的。人的生产劳动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总是为了使对象产生对自身有利、有益的变化,这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善。(2)人类的劳动过程,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与遵循客观规律性,二是把握和实现主体的自然性。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的统一,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最基本的内容。美的规律的实质,就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性和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在实践中所达到的适度的统一。如果人在实践过程中,把把握真和实现善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而又光辉的形象在对象中显示出来,这个过程和对象就一定会有审美价值。(3)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不仅指出了人类的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的内在联系,还告诉我们美的规律是存在的,只有人才能认识和把握它,一切动物都和美的规律无缘。6.真善美的关系如何?(1)真善美作为对于人类的不同价值,其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有结合人类的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2)真是指各个物种自身的自然状况和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凡是美的东西,首先应当是真的,是符合客观规律性的。真是美的基础。(3)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如原始社会的石斧这类创造物,以感性形态显示了人的意志,就具有了美的价值。善是美的灵魂。(4)美不能离开真善,不能违背真善,但美又有自身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不能同真善简单等同,也不能以真善加以取代。美同真善一样,都是客观对象的社会价值。如羊肉。(5)真善美是客观对象对于人和社会的客观价值,三者又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不能相互取代,应该在实践中得到统一。7.丑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1)作为美的对立面丑,是同美同时出现的,丑就是歪曲和否定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2)美是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具有正面审美价值,丑的存在妨碍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显现,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从内容看,丑是在社会实践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违背的事物。从形式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或无序的感性形式。丑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种种复杂的表现。8.应当怎样认识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美不是孤立无援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与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关系中存在、发展、变化着。具体的美的事物所处的特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社会关系,所以它的相对性就主要表现在它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等方面的差异上。如“燕瘦环肥”。汉代赵飞燕,唐代杨玉环。美的相对性还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有关,同一对象,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审美效果。(2)美的相对性又与绝对性相联系
本文标题:《美学基本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3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