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主动融入长三角委展合作共建开发区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第10期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2009年9月9日主动融入长三角合作共建开发区滁州市充分发挥与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发展互补性强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园区,探索跨省合作共建园区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和产业有序转移,努力在合作共建中促进园区新发展,在产业转移中实现经济新跨越,进一步加快了滁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步伐。一、合作共建园区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滁州市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从2003年到目前,全市累计引资近1000—1—亿元,其中引资70%来自长三角地区。今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实施“主动承接上海等地产业转移、加快共建合作园区”的聚力攻坚行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高规格的合作共建领导、协调组织,滁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加快共建合作园区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确立了规划同筹、信息同享、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的共建原则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合作思路,推进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开发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谯经济开发区、琅琊工业集中区先后与上海莘庄工业区、无锡高新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上海宝山区大场镇、上海交大、无锡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目前,合作共建园区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签订的协议正在逐一落实到位。一是市经济开发区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出资,在滁州注册成立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在滁州开发区开发建设“宁滁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园”。该示范园首期用地300亩,由研发区、科技培训与展示区、办公区、生产制造区、配套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组成,成为双方合作共建的平台、促进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平台、产业孵化的基地,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二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上海交大科技园公司合作建设上海交大(滁州)科技园项目。依托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重组滁州—2—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开发区征地500亩,建设以新能源、应用电子、先进制造业及绿色农业的科技创业、研发、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技术、更广领域的合作共建。三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上海漕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以新型工程塑料、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为主导产业的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区合作方案,建立3平方公里高新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11栋标准厂房,总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其中一期5栋厂房即将交付使用,二期6栋厂房将在近期建成使用,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漕河泾开发区推荐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入驻,实现利益共享。四是向对口园区派驻挂职锻炼和驻点招商干部,在项目承接、信息互通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接互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向上海莘庄工业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派驻驻点招商干部,几个月来,传递招商信息15条,其中6个项目成功签订协议,2个项目正在洽谈。琅琊区人民政府已确定向上海宝山科技园管委会派驻干部任管委会副主任、招商部副部长等职。南谯区人民政府与向上海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管委会派驻的两名科级干部已经到岗。二、共建合作园区新举措(一)行政高位推进。积极推动与上海等地高层领导定期互访,加强政府多层面互动交流,促进合作共建。市委、市政—3—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到长三角地区开展了承接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的专题对接活动,与当地政府、开发区共商合作共建的有关政策、措施等事宜。今年4月,滁州市党政代表团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安徽·滁州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座谈会”暨签约仪式,9月在江苏昆山举办了滁州(昆山)投资环境说明会,先后6次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江苏、浙江进行宣传推介、洽谈合作、扩大成果。(二)多层次工作推进。市经协办、发改委、经委、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口合作交流,做到“两个最先”,即各相关开发区转移企业时最先想到滁州,滁州最先了解合作园区产业、企业转移信息。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琅琊区、南谯区建立了与相关园区定期互动机制,每月实现信息交流,每年不少于两次定期互访交流,每年对口园区至少举办一次招商引资专题活动,建立了人才学习交流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在上海对口园区进行挂职锻炼和驻点招商。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纽带作用,市驻沪办正在筹备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滁州分会,10月份召开分会成立大会,并以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滁州分会等民间组织为平台,开展产业、项目对接。(三)政策创新推进。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合作共建园区各种有效模式,力求合作共建的新突破。当前重点在园区的规划实施、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科技孵化、环境建设、信息交—4—流、人员交往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尝试在GDP统计、税收分成、环境容量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建共赢。(四)加快合作园区载体建设。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琅琊、南谯工业园区都规划一定面积的区域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加强合作共建的载体建设。市经济开发区出台了《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莘庄、漕河泾开发区共建合作园区行动计划》,精心编制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共建的两个规划,把滁州开发区城北新区整体规划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编制《城北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详规》,全方位做好迎接大规模产业转移和合作共建的准备。编制了绿色照明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光伏太阳能产业等一批合作共建特色园区规划,通过建设园中园,为合作共建和产业转移提供新平台,尽快形成集聚效应。三、思考与建议随着沿海先进地产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结构优化升级和开发区的“腾笼换鸟”步伐加快,给滁州市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滁州市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不断创新推动,在合作共建园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何进一步大规模推进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园区,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必须坚持行政高位推动。跨省合作共建园区刚刚起步,合作的深度不够、广度不大,还没有现成有效的合作体制、—5——6—机制可供借鉴。在实际工作中,搞好合作共建,必须首先坚持行政高位推动。一是建立健全以高层领导为主的各级领导层的交流平台和机制,引导和推动各项工作走向深入。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平台和对接机制,明确牵头部门,研究和制定加快合作共建的各项政策措施。(二)必须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合作共建园区,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目前,由于合作的规模、范围较小,合作双方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基本能够解决园区的合作问题。但随着合作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规划、土地、税收、GDP核算、环保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必要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合作共建园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合作共建园区健康发展。(滁州市发改委供稿)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发:各市、县(市、区)分管开发区领导,委领导,委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各市、县(市、区)发改委、开发区。省直各有关单位。地址:合肥市红星路92号邮编:230001联系人:杜昌秀电话(传真):0551—2602773E-mail:sjw-dcx@ah.gov.cn
本文标题:主动融入长三角委展合作共建开发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4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