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天星初级中学化学共14大页第1页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主要内容: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2.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知识要点:一.奇妙的化学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泡、生成沉淀、气味改变形状、状态联系一定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2.元素:每一类原子二.化学之旅: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4.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A.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B.取用药品注意节约;C.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2)固体药品的取用:A.块状镊子B.粉末状、药匙(或纸槽)C.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3)液体药品的取用A.胶头滴管B.细口瓶里取用试液2.量筒的使用(1)“放平稳”,“凹液面最低处”(2)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3)精确度:0.1ml(4)量筒没有0刻度。3.酒精灯的使用(1)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3)先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4)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试管。(5)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否则易使仪器炸裂。4.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3)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4)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5)砝码用镊子夹取。(6)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主要内容]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3.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4.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5.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知识要点](一)水分子的运动1.水的三态变化天星初级中学化学共14大页第2页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2.水的天然循环:达到水的重新分配和净化。3.水的人工净化“沉降”“过滤”“灭菌”4.几种常见的水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二)水的组成1.电解水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2)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2③化学方程式通电22222HOHO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分重新组合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水的净化:净化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除去杂质类型沉降固体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臭味将不溶性固体从液体分离得到净化程度高的水净化程度顺序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净化程度增强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区别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决定由感觉器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得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三)认识原子1.原子的结构①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11②注意:a.氢原子没有中子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c.原子不显电性2.原子中的电子元素的分类最外电子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稳定金属元素较少(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较多(一般4-7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3.相对原子质量注意:①是一个比值(单位:1)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溶液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出来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用途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经常是比较快的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条件: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天星初级中学化学共14大页第3页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液溶质溶质溶剂1100%100%mmmmm()(2)应用: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mammb浓浓加水··%()%②溶液配制:a.计算;b.称量;c.溶解。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主要内容]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主要用途;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2.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知识要点](一)地球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体积比)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N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稀有气体2.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解于水;有三态变化。(2)化学性质: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2C+O22CO为什么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对于木炭来说,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铁丝为什么弯为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气瓶底为什么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③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点燃④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3.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3)自然界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化学变化)4.氧气的用途:①;②;③;④等。(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分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空气→液态空气加压降温-196℃蒸发氮气液态氧气氧气蒸发-183℃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实验原理:2H2O2===2H2O+O2↑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以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操作步骤:组、查、装、定、收、拆。验满方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内注意事项: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法收集的注意事项以及其优缺点其他制取方法:如:NH4NO3如:NaCl如:NaOH注意综合应用天星初级中学化学共14大页第4页2.概念辨析(1)(2)(3)化合物按组成和性质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三)认识化学元素1.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由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元素原子区别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联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NaNa、都称钠元素,原子则是个体,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易失电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性质稳定,也称惰性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2.元素符号物质的组成: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元素周期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和H。(四)物质组成的表示1.化学式意义:(1)表示物质及组成元素;(2)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原子的个数2.化合价法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3.化合价与化学式(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a.气态非金属单质大都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如H2、O2、N2、Cl2。b.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金属和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如He、Ne、C、S、Fe、Zn等。(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a.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b.标上化合价c.化合价绝对值约简交叉即为原子个数。如PO5225(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如:H2SO4中,H是+1价,O-2价,求硫元素的化合价()()122406××xx4.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本文标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5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