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片剪辑制作流程最近刚做完一个专题片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结合以前的项目以及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刚入行的朋友一些帮助,文章中提到的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在所有公司适用,那也希望通过此文章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提出各自的不同意见及观点,共同进步!!!一,看文案,理解文案。文案是专题片的核心,也是专题片创意思路和客户需求的体现。有效的分析、理解文案有助于在后期剪辑和制作时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可以根据文案自己进行配音,作为初次剪辑的参考。二,时间的规划。对项目的剪辑制作在时间上有一个规划。越具体越好。以下仅供参考:1、确定方案()天2、找素材()天3、初剪()天4、找音乐()天5、精简()天6、最终调整()天7、内审修改()天三,素材(1)第一次看素材,浏览每一段素材的内容并对素材进行简单的分类或重新命名。(2)第二次看素材,对素材加深印象,对素材进行详细的分类。(3)找素材。根据文案参考,肯定会有一些拍摄不到或者是客户没有提供的一些素材例如大场景航拍,有一定寓意的,烘托气氛的等等这些是需要我们到素材库中去找的。查看公司素材库中所有和项目有关的素材,过程一定要认真仔细,并向公司其他同事询问你所用到的素材他们有没有用过,在哪里。这样可以更快的找到素材。专题片和其他广告项目不同,其素材来源不同,格式也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把素材转换为软件能够编辑的文件格式。并且把素材放在指定的工程文件夹内。四,剪辑。说到剪辑,其实在看素材的同时剪辑工作就可以开始了,在看素材是我们可以将连续性的或是非常有感觉的镜头先拿出来放到时间线上,以备用。初剪,把所有能用的素材导入软件,按照文案把素材放到时间线,适当的剪切,铺满。进一步调整,把素材缩短,留下好的,最适合的素材,如果有配音,可大致和配音的长度匹配,对于文案中提到的没有对应的素材可以用图片或文字代替,对整体项目的进度有一个全局的把握。这个过程肯定要删减一部分素材,被删减的部分素材放到时间线的后边备用。五,精剪调整。到了这一步,文案配音基本已经确定了。这时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段落进行精细的调整,调整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考虑背景音乐的基调了,是大气的,激昂的还是优美的......。这时应该说就精剪和找音乐应该是同步交替着进行的,剪累了就找找音乐,音乐找到差不多的了就搭到时间线上听听感觉在调整。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很乏味的,至少在找到合适的音乐或剪辑找到感觉之前是这样的。这个过程同样也充满了成就感。当你一旦找到感觉以后,这种成就感就越发强烈。在为期几天的最终调整中你会发现每当你早上来看片子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有可能你当天感觉挺好,但睡醒一觉以后再看就不一样了,这样几天下来,你就会感觉片子和之前比提高了一大截。随着对文案及素材的进一步深入,片子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六,制作部分。1、理解文案对于专题片的包装制作部分,理解文案同样重要。读懂文案的内容可以保证包装的准确性,不至于颠覆性的修改。2、确定制作方案在了解文案的同时,搜集素材,找到参考形式、样片或版式。有了大致的方案以后,通过项目负责人和组员的反复沟通确定最终的制作方案,并提交部门总监审核,通过后进入制作。3、拟定制作周期表在制作开始之前建议先拟定一个制作周期表,分镜单帧、动画、灯光材质、渲染、合成、输出。4、制作建议大家先制作单帧或者不带材质的动画预演文件,可以让他人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你表达的东西是什么,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待总监或项目负责人确认通过以后在进入下一步的制作。做到多沟通,多确认,尽量少走弯路。制作过程中有问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或总监反映,需要客户提供的素材要及时向客服或与客户沟通的相关人员提出。七,调色调色相对于专题片和广告来说,不一定像广告那样要求严格,但由于素材的来源不同,拍摄的时间也不统一导致素材的颜色‘亮度等也不尽相同所以专题片调色也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先挑选几断素材和导演确定一下整体颜色基调,然后在进行整体调色,对于颜色偏的比较厉害或者涉及到画面中的物体需要单独进行校色的我们可以用AE或者各专业的调色设备来调色,如果对调整不是很大的素材我们可以直接用剪辑软件来调色。八,混音处理这里的混音处理其实就是把配音和背景音乐进行一个混音处理,让配音融入背景音乐,使片子的视听感受更完美,更专业。这里推荐用Audiotion进行处理,方法网上有都是教程,大家可以去找找。九,项目之外自主解决技术问题网络使我们获得资源更加快捷,现如今各大视频教程网站,关于后期制作的论坛数不胜数,各种软件、各种教程很多,在同事和领导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时,网络就是最好的老师。技术没有尽头。软件的跟新换代,版本越来越高,新功能也越来越多,不断的学习再学习是后期制作工作的必修课。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必须的。自我认证能力自我认证能力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作品的评价。在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对自己所做的作品所要求标准过低,导致没有好的作品诞生。什么是好的作品,相信每个同行在看到一条广告或宣传片时都会指出哪里好,那里不好。不好的地方我们不看,我们专看好的地方,他好在哪,越具体越好,是拍摄好,构思好,特效好,色彩好,材质好,动画好还是导演导的好。例如你觉得这个特效好,ok我们来研究这个特效吧。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没有谁会现场说这个镜头是合的。当然我们不能按照好莱坞电影的水准去做专题片合成,但最起码的一点就是我们得对得起自己,自己都看不上,给客户去看肯定挂。那反过来在看看我们做的特效合成,为什么大家一看就说有点假,一看就是合的,它假在哪里,为什么一看就是和的,因素很多,阴天晴天,风,雨,雪,雷电等自然环境的变化,物体的明暗,颜色,阴影,烟雾写实性的因素等等,正是有了这些东西的加入才会有更真是的合成。那我们在合成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看不出来的特效是好特效,这就是衡量作品的方法。对于色彩,材质,动画等等怎么来衡量呢?同一个色系的配色,可以参考国内外同一色系的成功案例,材质,动画亦是如此。学会了自我认证的方法,是不是就证明就能有好的作品诞生呢?也不一定,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客户。因为再好的作品不卖钱也不算是成功作品。其实,对客户来说片子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为什么呢?例如辽阳文化篇,大家都说这个片子不错,拍摄呀,剪辑制作方方面面都很好,是不是好作品,大家公认的,但客户不接受,所以在客户那,他就是一支烂片。说到这不免有些矛盾,还要做好片,又不一定是客户要的。怎么把两者结合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在做好作品的基础上融入客户的需求,符合客户要求的好作品就诞生了。
本文标题:专题片剪辑制作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