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幼儿园游戏》面授辅导课件
《幼儿园游戏》——-课程辅导课件天津教科院白燕baiyanfeifeik@126.com第一讲: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第一章游戏的概念第二章游戏的特征第三章儿童游戏的特质1234第一章游戏的含义语言学中的游戏含义教育学中的游戏含义人类学中的游戏含义心理学中的游戏含义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5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语言学中的游戏含义外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希腊语中游戏的三种含义梵语中游戏有四层含义现代欧洲语言中游戏的扩展概念。1972年《韦氏新世界词典》中关于游戏有59个定义。汉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汉语中关于游戏的含义•汉语中对游戏一词,有好几种表达方式。主要有“玩”、“游”、“嬉”、“遨”等。•游戏在汉语中的几层含义:•第一,游戏是一种供人们在休息、闲暇时娱乐的活动或运动。有随心所欲的意思。•第二,游戏有不认真、不严肃等意思,有玩世不恭之意。•中西方语言中游戏含义的相似之处•①游戏的本义都与运动或动作有关(身体的、思维的)。•②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以及具有工作性质的“学习”。其特点是“逸”——游戏的“游”都表示随风飘逸、飘荡之意;游戏是一种轻松、松散、休闲、自在的娱乐活动,没有沉重的任务和负担之意。•③游戏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自由而放松的活动。•④游戏是无价值、不认真、不严肃的,这可能是游戏受到轻视的原因所在。二、教育学中的游戏含义•早期思想家对游戏含义的理解•1、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2、亚里士多德——游戏是幼儿应有的活动。•3、昆体良——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特有的资质。•4、夸美纽斯——成人要应和儿童并与他们共同游戏。•5、洛克——儿童多做体操与游戏,能提高能力,对健康有利。•6、卢梭——儿童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7、王守仁——顺应儿童乐于嬉戏的性情进行诱导。专门的教育机构中的游戏•1、1816年,欧文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新兰纳克•学校。•2、福禄贝尔——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他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3、杜威——他认为:游戏是幼年期儿童主要的活动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他的生活。•4、乌申斯基——他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5、陈鹤琴——他提出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快感。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三、人类学中的游戏含义•1、朗格威尔——他认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儿童的世界具有三种意义。•2、阿什利·蒙塔古——为了防止“心理硬化”,在生命的所有时间里,都需要游戏,即继续去发出欢笑、歌唱、跳舞、恋爱、尝试和探索。•3、人类学研究同时提出游戏具有三种功能。四、心理学中的游戏含义•1、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2、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发性、社会的自发性。•3、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4、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但游戏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式的内在规则,由儿童自行协调制定。游戏随着儿童和情境的不同而有弹性的变化。•5、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当前对幼儿游戏含义的理解•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教育大辞典》游戏的定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教育大辞典》第二章游戏的特征•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一)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二)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三)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四)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五)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游戏操作性的定义•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第三章儿童游戏的特质•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一)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二)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三)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幼儿的基本需要:三个层次九种需要尊重认可的需要交往和表达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解环境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一)游戏与工作对立•(二)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三)儿童游戏就是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一)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二)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受到保护,以免受到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影响。儿童有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游戏的愿望,可以自由选择同伴。•(三)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席勒指出:只有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每个儿童不仅应拥有游戏的权利,同时要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即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的空间和游戏的玩具材料,以及全社会对儿童游戏的理解和支持。第二讲: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第一章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第二章国内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第三章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再认识国外主要的游戏理论流派•1、古典的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娱乐论”“练习论”“自然展露”)•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发泄、补偿说”“掌握论”“角色扮演”“宣泄说”)•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同化、顺应”“游戏发展阶段”“象征性游戏”)•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最近发展区”“游戏过程说”“角色游戏”)•5、游戏的生态学理论•(“环境的三层系统”“情境中诸关系”“特征刺激模式”)1、古典的游戏理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代表人物有:•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论”,•拉扎鲁斯的“娱乐论”,•霍尔的“复演论”,•格罗斯的“练习论”,•福禄贝尔的“自然展露”游戏观。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佩勒的“角色扮演”,•门宁格的“宣泄说”。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认知发展学派将儿童游戏研究推到了鼎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游戏的认知本质:同化超过了顺应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超过了同化:外部的影响超过了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二是同化超过了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了外部影响而占居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转变现实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这是游戏的特征。皮亚杰游戏理论的贡献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2.认识到了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冲击了游戏-学习对立观3.注重游戏帮助儿童处理情感问题的价值。(一)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二)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的“角色游戏”。游戏的主要观点: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3.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5、游戏的生态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多领域交叉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是帕顿、哈特勒和雪尔等人。•本理论更多地采用对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游戏做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在对这些记录做结构分析的方法。如男孩的在家较多时间参加被动的娱乐和正式的比赛、放肆、不顺从•夏令营参加探索性、建设性和戏剧性游戏,结识朋友、同龄人和成人。第二章国内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中国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论述•1、关于游戏的价值•(1)发展身体。•(2)培养高尚道德。•(3)能使脑筋敏锐。•(4)为休息之灵丹。•2、关于游戏教学•陈鹤琴提出: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应以儿童的年龄,给予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们有适当的游戏。要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与儿童非常亲近,一起玩耍,以明了每个儿童的性情能力,便于更好地指导儿童,促进他的发展。•陈鹤琴强调,教学要游戏化,要以“做”为中心,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开展游戏教学。他指出,只有让儿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游戏,才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进步。第三章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再认识•一、目前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1、对游戏的主导价值认识不足:•2、对儿童游戏的根本方法认识不清•3、对儿童游戏的基本要求把握不准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正确认识•1、游戏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儿童为本•2、游戏教学的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3、游戏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于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身心发第三讲: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第一章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第二章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第三章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第一章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一、根据儿童发展的分类法•(一)认知的分类(四类)•(二)社会性的分类(六类)•(三)情绪体验的分类(四类)•(四)根据游戏发展理论进行的分类(六类)•(五)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七类)(一)认知发展角度的分类•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二)社会性的分类•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三)情绪体验的分类•1机能性游戏2想象性游戏•3接受性游戏•4制作性游戏(四)根据游戏发展理论进行的分类•1探索性活动•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3假装/象征性游戏•4规则游戏•5结构游戏•6象征性规则游戏(五)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2.初期的假想游戏•3.物体假想性游戏•4.代替性假想游戏•5.社会戏剧性游戏•6.角色的知觉•7.规则性的比赛二、根据游戏活动的分类法•(一)以游戏的特征分类(四个阶段)•(二)以游戏的内容分(四大类)•(三)以游戏的主题分类(五类)•(四)以利用的替代物分类(三阶段)•(五)依据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两类)(一)以游戏的特征分类(四个阶段)•1功能游戏•2建构游戏•3扮演游戏•4规则游戏(二)以游戏的内容分(四大类)•1模仿游戏•2探索游戏•3尝试游戏•4造型游戏(三)以游戏的主题分类(五类)•1未分化型•2累积型•3连续型•4分节型•5统一型(四)以利用的替代物分类•1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2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3不依赖于实物(用语言、动作等)的替代(五)依据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两类)•1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此类游戏由儿童自由玩。•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此类游戏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第二章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一)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二)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见后面)•(三)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四)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五)关于自主性游戏的讨论•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
本文标题:《幼儿园游戏》面授辅导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6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