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最新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1教育心理学绪论第一节1.简述教育研究的对象(1)教育史培养社会活动,它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2)所谓教育现象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它是复杂多样的。(3)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工作单位的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4)所谓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规律既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有作用于某一局部的基本规律。既有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学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4.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5.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1.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经验很简单,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也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2.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阶段、理论化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仅仅是以某种教育思想的形式,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2).孔子---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创办私学,学说以仁为核心,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者则殆,”的观点。3).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4).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5).战国末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的《学记》问世,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了(1)“化学成俗,其必有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最早对教师教育的评价)的教师观。(4)“道2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5)“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6).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法的第三步叫助产术。7).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争议国家的工具。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8).亚里士多德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他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它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泛智教育”,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2)卢梭---教育名著《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树起了遵循自身成长规律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大旗。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3)康德---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776年,他在德国格尼斯堡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他在认识人的主体性方面见解独特。(4)裴斯泰洛齐---进行多次产生了世界影响的教育实验。他一毕生精力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初等教育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体现了对儿童心理能力的分析和教材顺序、方法选择地一致性的探讨。(5)洛克---提出“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6)赫尔巴特---著作《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自此以后,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为宗旨的科学地位被确立了。《普通教育学》---a.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b.系统研究了教学与教学过程,提出了按教学过程中儿童心理活动变化而划分的著名的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a.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的教育范畴;b.他的教育观是二元论的;c.他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三)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并形成了许多门类,教育学迅速的发展起来。代表人物:(1)斯宾塞---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他还特别注重3体育。(2)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也是生长的,主张“做中学”,他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他的学说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他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在20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被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称为“新教育”、“现代教育”。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3)杨贤江---1930年出版《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四)教育学的理论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2)1963年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出版《教育过程》一书,提出科学基础结构,提倡发现学习。(3)1975年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4)巴班司机---《论教育过程最优化》第一章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于发展1.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了“教育”一词。2.广义的教育指一切有意思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史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审核会和阶级的要求,对手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大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简答题: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2)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造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4.a.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b.受教育者是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c.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5.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区别);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之外以及动物界是不存在的。6.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现象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现象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离不4开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的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它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制度、方针和内容上。(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一种社会形态下的教育,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关系。b.教育具有与生产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c.“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7.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万物是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否为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也叫做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和人类同时出现的;只有人才能经营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教育的起源是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存在直接联系的;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劳动。教育首先起源于劳动,并为生产劳动所服务;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生产劳动经验的传授。8.教育在原始社会产生的可能性: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的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9.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一)原始社会教育特点:a.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忽然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c.教育的内容简单。主要是与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的知识。d.教育没有阶级性,年轻一代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二)奴隶社会教育(1)产生学校,学校的出现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形态。(2)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3)在中国,夏朝就已有“庠”和“序”的学校,但尚未得到证明。商朝有学校已从甲骨文中得到证实。(4)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以下几个条件: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学校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5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了可能。d.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忽然知识分子。(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a.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在官府”,“官师合一”。b.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的。c.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d.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书、数。e.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封建社会教育(1)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有二馆和六学。(2)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成了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3)特点:a.教育是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官吏。b.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家庭出身的品级都有严格规定。c.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在教育方法上
本文标题:最新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4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