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查房吴银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业务查房查房科室:骨科一病区查房人员:吴银环、张吉琴、王世兰、黄欢、郑金会、曹英、张立立、储瑶2013年03月22日病史资料:•患者戚远合、男、64岁,职业:农民,已婚,因“左下肢疼痛5天于”2013年02月13日17:00背入病房,测T:36•4°c,P76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休息半小时测BP130/80mmhg。患者神志清楚,无头昏头痛、呼吸困难情况,病史资料:专科情况:左下肢沿坐骨神经走行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0°),加强试验阳性,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挺腹试验阳性,左大腿外侧、小腿外侧及足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5级,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脱水消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腰4-5左侧侧隐窝狭窄并神经根水肿,腰椎DR提示:腰椎体骨质增生,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血Rt:红细胞4.081012/l,血红蛋白128g/l,血糖7.14mmol/l,C反应蛋白8.8mg/l,二氧化碳20.6mmol/l。病史资料:于2013年02月23日10:30在手术室Quadrant通道下腰4-5左侧侧隐窝扩大腰5左侧神经根松解术。术毕返病房,查腰背部伤口敷料干燥固定,双下肢感觉麻木,不能活动,伤口引流管固定,无引流液,尿管引流通畅,术后遵医嘱给予消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促进骨质愈合等治疗。病史资料:术后第一日查腰背部伤口敷料干燥固定,伤口引流管无引流液,拔尿管,左小腿外侧触痛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及血运正常;术后第二日拔引流管,指导病人戴腰围做腰背肌锻炼及下床活动,于2013年03月10日查腰背部伤口愈合好,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挺腹试验阴性,左小腿外侧痛触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正常。遵医嘱办理出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剖概要应力集中人体躯干骨骼类似多个倒立的三角形,胸腰三角最大,由于尖部向下,故灵活有余,稳定不足,其中受力最大的部位是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解剖由上下终板,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目前多数研究证明:仅纤维环表面有细小血管供应及窦椎神经支配椎间盘生理椎间盘的生理作用对脊柱具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震荡的弹性垫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和病理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病因ζ椎间盘退行性变(基本因素)ζ损伤ζ遗传因素ζ妊娠临床表现症状:•腰痛: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最早出现症状,由于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传导。•坐骨神经痛:L4—5,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疼痛,股后外侧及小腿的后侧或外侧以及足部疼痛。•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障碍,会阴区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三)特殊检查1.X线平片2、CT和MRI3、其它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按摩硬膜外封闭髓核化学溶解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经皮髓核切除开窗或半椎板切除Quadrant通道下侧隐窝扩大、神经根松解、髓核切除、半椎板切除椎间盘突出Quadrant通道手术椎间盘突出Quadrant通道手术椎间盘突出Quadrant通道手术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与椎间盘突出、不舒适的体位及手术有关。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有关。3.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治疗方面的知识。5.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及疾病有关。6.潜在并发症:褥疮、肌肉萎缩、神经根粘连。护理目标1.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2.在允许的限度内保持最大的活动量3.在住院期间基本的生活需要能够得以满足,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理能力。4.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知识。5.患者焦虑程度减轻。6.并发症得到预防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②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护理措施③指导床上大小便④俯卧位训练⑤清洁皮肤备皮⑥其它准备抗生素皮试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嘱患者术前晚注意休息护理措施:2.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术毕返回病房绝对卧床,去枕平卧6小时后垫枕,可压迫手术切口以达到止血作用,以后每2~4小时翻身一次。应用轴线翻身法进行翻身,保持颈、胸、腰成一直线,对于麻醉未完全清醒和烦躁患者使用防护栏,防止患者坠床,术后第二天拔尿管。护理措施:(2)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尿量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神经系统观察: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排便排尿情况,并与术前对照并做好详细记录。③体温观察:通常情况患者在术后3~5天可出现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8℃,如发现术后高热或不明原因低热,需及时与医师联系,明确发热原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防治水肿压迫,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护理措施:(2)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尿量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神经系统观察: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排便排尿情况,并与术前对照并做好详细记录。③体温观察:通常情况患者在术后3~5天可出现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8℃,如发现术后高热或不明原因低热,需及时与医师联系,明确发热原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防治水肿压迫,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切口及引流管护理①切口护理:术后48h内切口常出现渗血,对渗血敷料需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②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详细记录引流液体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如引流量连续3小时且1h超过100ml鲜红色液体,需考虑手术区存在活动性出血,如2h内引流出淡血性液体200ml左右,同时伴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考虑脑脊液漏。护理措施:(4)饮食:术后6小时禁食,6小时后进食易消化饮食,禁烟酒,不易吃甜食及豆类食品,预防腹胀,多食水果、蔬菜。(5)心理护理讲明减少或预防疼痛发作的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鼓励病人与家属的交流,使家属能够积极帮组病人克服困难及心理压力,同时介绍病人与相同病患进行交流,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及自信。(6)保持留置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嘱患者多饮水并发症的观察1.脑脊液漏病人恶心、恶吐、头痛,如伤口引流增加。敷料潮湿等。处理:一般手术缝合处理。取去枕平卧头低足高位,减轻负压,补充液体。2.椎间隙感染,首发症状背部肌肉剧烈疼痛,多伴有体温升高。第一阶段:(术后1-3天)①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②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功能锻炼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①5点支撑法:(术后4-7天)②3点支撑法:(术后7-9天)③4点支撑法:即拱桥支撑法(术后9-10天)④飞燕点水法:(术后10-15天)出院指导1.一月内禁盆浴,三月后复查,不适随诊。2.术后休息三个月,佩戴腰围三个月,睡硬板床,防止腰扭伤,保持脊柱稳定性,一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3.采取正确坐姿,不可久坐沙发,矮凳,避免弯腰负重,坚持做扶腰直起下蹲运动,防止复发。4.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可口服一些钙剂,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质愈合。腰椎间盘脱出的正确姿势1、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2.坐位坐位进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与病人膝到足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本文标题: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查房吴银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1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