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悬架系统KC特性综述
悬架系统K&C特性综述作者:蔡章林,CaiZhanglin作者单位: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刊名:上海汽车英文刊名:SHANGHAIAUTO年,卷(期):2009,(8)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8条)1.HBPacejkaSimplifiedanalysisofsteadystateturningbehaviorofmotorvehicle,Part1:Handlingdiagramofsimplesystem1973(2)2.M米奇克.陈荫三汽车动力学C卷19973.郭孔辉汽车操纵动力学19914.蔡章林.宋传学.安晓鹃车辆稳态回转特性的虚拟仿真2006(3)5.CaiZhanglin.SongChuanxue.AnXiaojuanVirtualSimulationResearchonVehicleRideComfort2006(1)6.宋传学.袁鸿.蔡章林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悬架虚拟样机库[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5)7.蔡章林动态仿真技术在悬架和整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20048.蔡章林基于VPD技术的悬架设计及整车试验优化200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孟冰忱.冯传荣.宋新华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山东交通科技2002(4)介绍了汽车的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和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2.学位论文陈弘MATLAB软件在汽车悬架系统的模拟与分析中的应用2000该文分别对汽车的被动且要系统和主动悬架系统建立了双轴四自由度的模型,列出了这两种模型的状态方程,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调节器理论对主动悬架的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该文在分析悬架系统工作特性的基础上使用了C语言对MATLAB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出的这套软件它能对不同型号的被动悬架系统和主动悬架系统汽车进行模拟仿真,并进行分析,因此命名为SAS软件(以下简称SAS).利用SAS软件对被、主动悬架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的结果对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汽车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平顺性进行了评价.3.期刊论文宋毅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改善分析-公路与汽运2006(1)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主动悬架系统使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有效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采用主动悬架系统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4.期刊论文苏小平.殷晨波.魏学军.苏家竹IVECO汽车悬架系统性能参数设计方法-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1)本文给出一种IVECO汽车面向行驶平顺性分析的简化仿真模型,应用仿真模型对某型号IVECO汽车进行随机不平路面输入下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参数仿真试验研究,得出了悬架系统性能参数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指标-车身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规律,为确定该车悬架系统性能参数优化设计的设计空间和初始值提供依据.5.学位论文鲍明全汽车悬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2007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自汽车问世以来,悬架系统的设计一直倍受关注。现如今,人们在追求轿车高性能的同时,对轻型卡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独立悬架在轻型卡车上的广泛使用,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因此开展轻型卡车悬架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以某轻卡的双横臂式独立前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ADAMS软件,从改善原悬架参数性能的角度,对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研究悬架系统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要求。论述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并介绍了利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ADAMS/View模块建立了双横臂式独立前悬架子系统,以及建立整个前悬架系统模型所需要的转向系、轮胎等子系统,并根据仿真要求装配前悬架仿真模型。本文基于汽车操纵稳定性,从理论上分析悬架系统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对前悬架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计算,并运用解析计算的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理论验证。本文对在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等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及汽车侧倾运动时悬架垂直刚度、侧倾刚度、侧倾中心高度等侧倾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并且利用现有的汽车理论知识以及前人的经验对仿真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原悬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种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调整前悬架的梯形断开点Z坐标的位置,并对调整后的悬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断开点Z坐标的位置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从中选出将原车的断点Z坐标增加1mm的最优方案,从而使原悬架各个参数的性能得到了改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改进及开发提供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对今后改善被动悬架系统的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将有益于今后汽车工业产品的开发和改进设计。6.期刊论文于江.赵凤杰.YuJiang.ZhaoFenjie电磁悬浮技术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2)汽车悬架系统承受着路面传给汽车车轮的各个方向的力,同时担负着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任,是汽车各总成中磨损较为严重的部分之一.本文借鉴电磁悬浮技术在磁悬浮列车上的成功应用,结合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结构,提出电磁式电控悬架的想法,并把传统的电控悬架的特点与之相比较.电磁式电控悬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摩擦,增加行驶平顺性,简化悬架结构.7.学位论文郭小刚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2007悬架系统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被动悬架的结构参数不能随外界的条件而变化,因此很难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主动悬架克服了被动悬架的缺陷,但其能耗大、成本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而半主动悬架的阻尼、弹簧刚度等结构参数能跟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很好地满足平顺性的要求。与主动悬架相比,半主动悬架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因而成为汽车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悬架系统的性能与汽车行驶平稳性有着密切联系,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国内外上述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三方面:首先,建立了六自由度汽车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对角型数学模型;其次,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模糊控制器,运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建立半主动悬架系统模糊控制器;最后,用MATLAB软件对被动悬架系统和模糊控制下的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模糊控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建立了悬架系统对角型数学模型。8.期刊论文陶永林.苗福生.TAOYonglin.MIAOFusheng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离散最优控制-宁夏工程技术2008,7(4)为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作性,研究1/4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离散最优控制问题,给出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离散化模型,并通过引入路面扰动补偿向量,给出悬架系统的有限时域前馈反馈最优控制律.通过求解矩阵微分方程得到扰动补偿向量.该控制律容易实现,对由路面引起的振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期刊论文余强.马建.YUQiang.MAJian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改善分析-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得到主动悬架系统使得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了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了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了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以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10.学位论文潘志鹏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2009空气弹簧利用给橡胶气囊充放气可灵活改变其刚度特性,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出理想的刚度曲线,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采用最优控制策略的悬架能有效降低车身振动加速度,减小了轮胎动变形和轮胎动载荷,明显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使悬架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对空气悬架的最优控制研究,无论对车辆本身还是对驾驶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如下:对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的车辆进行了力学分析,基于流体力学建立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非线性动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所建立的两自由度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在悬架长时间的运作下导致的阻尼系数的变化,加入了附加控制阻尼来调节原有阻尼系数,建立了新的两自由度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以尽可能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变形、提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对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求最优控制力来算出所加入的可调附加控制阻尼,从而实现对空气悬架的最优控制。建立路面输入模型,并选取适当的车辆参数,基于MATLAB/Simulink对所建立的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控制策略的悬架有效降低车身振动加速度,减小了轮胎动变形和轮胎动载荷,明显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本文对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为今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9日
本文标题:悬架系统KC特性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6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