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刈麦白居易制作唐承刚广西桂林荔浦民族中学不看书,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白居易白居易诗歌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观刈麦白居易题目解说《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观刈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沉重的租税剥削下的痛苦生活。2、在正确有感情的诵读中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巩固诗歌的知识。注音:刈荷箪饷灼秉敝晏yìhèdānxiǎngzhuóbǐngbìyàn·····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一番话,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译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听她诉说的一番话,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品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刈:割倍:更加。覆:遮满。田家:指农民。荷:挑着。壶浆:用壶盛的汤水。丁壮:指青年人。灼:烧,晒烤。敝筐:破篮子。敝,破旧。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重点词句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叙事抒情农家辛苦赋税繁重官员舒适对比鲜明品诗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触景生情全诗精华)割麦者农民的艰辛拾麦者赋税的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明对比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观刈麦》叙事详尽生动,虽着墨不多,却把割麦与拾麦者的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明的对比,希望“天子”有所悟,手法委婉巧妙,可谓用心良苦。品诗二诗中景1、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思考:文章描绘了几个场面?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田家,五月。夜来南风起,小麦。妇姑,童稚。相随,丁壮在南冈。足蒸,炎天光。力尽不知热,。复有,在其旁。右手,左臂。听其相顾言,。家田,拾此。今我何功德,。三百石,有余粮。念此,不能忘。你还读过哪些描写劳动场面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句?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感染?请结合实际说一说。联想迁移迁移联想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白居易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观刈麦》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不仅写了农民割麦的场面,还对他们的内心进行了细致刻画。尤其是记叙拾麦贫妇人的诉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撼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填空:《观刈麦》作者是代诗人,他字,号。这首诗描写_________的农民和由于__________不得不拾穗充饥的农妇,作者眼见此景,深感自己不劳而获,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失去土地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练习你知道诗的分类吗?诗分“古诗”和“近体诗”。诗古诗近体诗:泛指古人所作的诗;特指与唐代格律诗不同的、不讲究格律的古人诗歌。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律诗绝句七律五律长律七绝五绝八句四句提示:读诗背诗1、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刈麦》的主要内容。点拨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即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叙述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间给正在割麦子的青壮劳力送水送饭。随后描写青壮劳力辛苦劳碌的情景,更令人心酸的情景是:一个贫妇怀抱孩子,手提破蓝,在捡拾麦穗,原来她家无田可种--田地因为交税已经卖光了,只能捡拾麦穗来充饥。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深感惭愧,整日都不能忘怀。诗人能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入微,尤其善于刻画劳动人民在生气勃勃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2、这首诗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好用《观刈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