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级)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级)2008-5(1/1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单选(A)先天的成熟(B)动作(C)后天的经验(D)吸吮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2/1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单选(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参考答案: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艾里克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①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②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③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④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⑤青少年期(12~18岁,青春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⑥成人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⑦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⑧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3/1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单选(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参考答案: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表现为:①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②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4/11)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单选(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规则游戏(D)象征性游戏参考答案: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象征性游戏是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情境的创造性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补充知识:【童年期及以后,主要是规则性游戏】(5/11)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单选(A)婴儿晚期(B)童年期(C)幼儿期(D)婴儿早期参考答案: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婴儿期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许多研究都表明,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6/1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单选(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参考答案: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春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7/11)幼儿记忆的特点有()。多选(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D)词语记忆占主导地位参考答案:A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②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③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D选项: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8/1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多选(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D)社会焦虑与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AB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①心理上的成长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②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③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④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9/11)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多选(A)内省日趋明显(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为人处世日趋圆通(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参考答案:A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中年期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表现为1、内省日趋明显中年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性别角色日趋整合。(10/11)消极的依恋类型包括()。多选(A)安全型依恋(B)亲子依恋(C)反抗型依恋(D)回避型依恋参考答案:C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婴儿期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的依恋。(11/1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多选(A)成熟(B)经验(C)同化(D)社会环境参考答案:AB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2008-11(1/10)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单选(A)吸吮(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先天的成熟参考答案: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2/1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单选(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心理测验法(D)临床法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年期柯尔伯格采用开放式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进行研究。(3/10)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单选(A)2岁(B)6个月(C)1岁(D)3个月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婴儿期视觉悬崖实验发现,约从六个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两个月的婴儿也对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变化)。这说明婴儿的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4/10)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单选(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D)条件反射的笑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婴儿经历: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是生理反射性微笑,无选择的微笑是婴儿偏好人的声音和面孔。在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婴儿能够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开始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微笑反应,对熟悉者报以更多的微笑,因此称为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10)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单选(A)情感(B)依恋(C)亲子关系(D)母子关系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婴儿期依恋定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6/10)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下列没有的是()★单选(A)关注自己的外貌(B)关注自己的人格(C)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D)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反复萦绕于心参考答案: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年期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②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③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④有很强的自尊心。(7/10)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多选(A)容易抑郁(B)容易焦虑(C)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D)青春期躁动参考答案:C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春期少年期的心身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少年期情绪变化的特点:①烦恼增多。②孤独感、压抑感增强。(8/10)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多选(A)内省日趋明显(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D)为人处理日趋圆通参考答案:A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中年期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表现为1、内省日趋明显中年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性别角色日趋整合。(9/10)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B)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D)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参考答案:AB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春期少年期记忆的主要特点:①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初中阶段的一生中最高11.04)。②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B选项,到了童年期,学龄儿童就会使用各种记忆策略(10/10)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基础上多选(A)地理位置接近(B)喜爱共同的活动(C)拥有有趣的玩具(D)志向相似参考答案:AB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2009-5(1/9)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单选(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参考答案:A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艾里克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①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②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③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④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⑤青少年期(12~18岁,青春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⑥成人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⑦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⑧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2/9)第一逆反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单选(A)1~2岁(B)3~4岁(C)7~8岁(D)13~14岁参考答案:B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3/9)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单选(A)皮亚杰(B)普莱尔(C)吴伟士(D)班杜拉参考答案:A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4/9)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单选(A)饮食(B)睡眠(C)游戏(D)学习参考答案:C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意义:①游戏主导着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②学习多通过游戏活动进行。③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5/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单选(A)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B)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C)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D)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参考答案:A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年期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①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②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而第6阶段的道德准则则是抽象的,适于全人类,但却是难以实现的。③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职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6/9)安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单选(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参考答案:A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依恋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的依恋。(7/9)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多选(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D)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ABCD举一反三:发展心理学/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①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之间的矛盾。②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③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④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8/9)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包括()多选(A)促进认知(B)体现创造性能力(C)培养健全人格(D)增强体质参考答案:ABCD举一反三:发展心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2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