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上述事实表明()。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2.下列关于教育功能说法错误的是()。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按照教育的作用方向来分的B.隐性功能是不能转化成显性功能的C.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D.隐性功能不见得都是负向功能3.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竟技”一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A.素质教育B.终身教育C.全人教育D.全纳教育5.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6.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什么教育理论?()2A.远程学习B.连锁学习C.终身学习D.观察学习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A.夏朝B.商C.周D.秦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句话反映出古代教育的典型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目标明确C.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D.鲜明的阶级性9.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10.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这一特点是出现在()。A.原始教育B.古代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11.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A.依赖性B.继承性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12.“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3.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15.主张“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的当代教育思潮是()。A.继续教育B.终身教育C.生涯教育D.补偿教育16、“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于()。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神话起源说17.我国最早的私学出现在()。3A.春秋B.战国C.夏D.商18.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A.文法、修辞、辩证法B.文法、几何、天文C.算术、几何、修辞D.几何、天文、音乐19.西周的官学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A.府学B.内学C.乡学D.藩学20.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是()。A.梁漱溟B.黄炎培C.蔡元培D.陶行知21.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22.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A.“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D.“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2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教育性B.公平性C.科学性D.培养人的活动24.“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功能的重要性。A.个性化B.社会化C.职业化D.主体化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26.下列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教育的基本要素②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③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④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调控着整个教育过程4A.只有一个是正确的B.只有两个是正确的C.只有三个是正确的D.全部正确27.学校教育一般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三个要素。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28.“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相对独立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文化制约性D.教育的保守性29.在教育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A.教育内容B.教育活动C.教育方法D.教育中介系统30.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学生、班次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D.教师、学生、教材31.“学为文士”是()的教育目标。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埃及32.“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思想出自()。A.陶行知B.胡适C.陈鹤琴D.梁启超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B.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有和非正式教育2.下列关于洋务教育说法中,正确的有()。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核心的教育思想B.洋务教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C.洋务教育介绍西学,培养早期科技人才,客观上是有积极作用的5D.洋务教育中开设的“西文”主要是指外国文学,“西艺”主要是指西方的艺术知识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支柱为()。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学会共同生活4.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有()。A.教育应该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B.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C.这也反映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D.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它在空间上应该由学校拓展到社会5.下列属于“六艺”的有()。A.乐B.礼C.作D.射6.下列选项属于四书的是()。A.《中庸》B.《孟子》C.《论语》D.《学记》7.教育现代化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继承性B.教育将随国家的兴亡而兴亡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9.下列关于我国近代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陈鹤琴主张活的教育B.梁漱溟提出了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的思想C.蔡元培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D.晏阳初被称为国民平民教育之父610.关于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学生的观念B.整顿教师队伍C.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D.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11.学校教育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12.现代教育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13.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会教育1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体育B.文法C.修辞D.辩证法1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理念是()。A.全民教育B.素质教育C.终身教育D.创新教育三、判断题1.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2.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3.教育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4.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说。()6.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7.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8.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9.教育从来就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10.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归属问题。()7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最为重视的是()。A.算数B.哲学C.体育D.军事2.亚里土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所应享受的,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其实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分别是闲暇和()。A.自由时间B.自由学科C.教学科目D.自由教学3.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A.格赛尔B.赞可夫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5.批判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A.杜威B.皮亚杰C.舒尔曼D.谢夫勒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7.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9.()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大教学论》B.《普通教有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0.1632年,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目的、学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则和方法、课程教材内容与组织等内容,建立起了“大教学论”体系。他在论述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时,首要面对的问题是()。8A.教学是什么B.教学生学什么C.如何教学D.教学的作用11.19世纪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引人教育研究,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强调教育学科科学性的教育家是()。A.杜威B.裴斯泰洛奇C.赫尔巴特D.康德12.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显著的标记,它使我们非常容易把握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相反,在教育的其他一切职能中,学生直接处在教师的心目中。”根据这段话和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基本主张,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A.知识B.技能C.德育D.价值观1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研究教育现象B.解释教育问题C.提出教育对策D.揭示教育规律14.“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15.“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渭“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孔子16.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熹的教育有主张的是()。A.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之本B.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D.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致;而精之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17.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A.教育课程理论之父一一泰勒B.现代教育之父一赫尔巴特C.实验教育学之父一一斯宾塞D.幼
本文标题: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50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