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台湾垃圾处理概括
台湾生活垃圾处理经验与启示2013.05.06台湾简介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面积3650平方公里,人口2600万。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3以上。台湾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自然资源较少,但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宝岛台湾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1、台湾生活垃圾概况1988年每人每天排放0.86公斤1997年清运生活垃圾895万吨,相当于每人每天排放1.15公斤。1988年至1998年期间,年均垃圾增速约6%。2、台湾垃圾处理方式(1)处理方式的四个阶段阶段1(2000年前):填埋为主阶段2(2001年后):焚烧为主、填埋为辅阶段3(1998年后):资源回收(指物质回收,不含焚烧处理后能量回收,下同)阶段4(2002年后):“零废弃”全过程管理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3、处理方式的演变1997年前,焚烧处理占19.52%,卫生掩埋占49.16%,资源回收占3%,委托处理占1.18%,合计无害化处理率达72.86%,其余为一般堆置。台北市1997年拥有3座焚烧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5%。1991年,台湾出台“一县一焚化炉”规划,计划2001年建成21座焚烧厂,焚烧处理率提升至70%。1998年出台《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并为此成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发挥社区、回收商、地方政府(清洁队)和信托基金的作用,社区组建资源回收互助组织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和预处理、回收商建立高效的回收系统,政府承担定时、定点、定线收运,信托基金向回收体系注入资金推动社区、回收商和地方政府清洁队严格执行资源回收制度。四个主体分工协作,合而为一,充分,焚烧处理占19.52%,体现了全民参与及经济激励在资源回收过程的作用。资源回收方案不仅有效减少了垃圾清运量和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而且改变了清运垃圾的组成和特性,2002年垃圾统计资源显示,清运垃圾中不可燃物质仅占9.6%,可燃物质占到90.4%,其中厨馀类占23.3%,纸类30.0%,塑料类占20.2%,资源回收方案提高了清运垃圾的热值,有利于提高焚烧效率和焚烧设备使用寿命。因利用设施不配套、回收利用技术困难与成本偏高、产品价格偏低且销路不畅以及公众配合比例偏低等原因,2002年台湾地区资源回收率仅达15.5%,低于先进国家30%以上资源回收率指标,且一些先进国家提出的“零废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励各国政府深刻反思垃圾处理方案,再加上台湾地区出现焚烧厂垃圾供不应求局面,资源回收方案及台湾地区奉行的垃圾处理观念值得检讨。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2003年3月至4月,台湾立法院永续发展促进会广邀环保团体、民众、立法委员和专家学者,主持召开了6场“全国废弃物政策高峰会”,提出了“停建垃圾焚烧厂”、“废弃物清理信息公开与稽查管理”和“回收与废弃物政策规划与检讨”3大诉求及49项建议,“零废弃”方案顺势推动。“零废弃”方案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为主,搭配中间处理及最终处置为未来垃圾处理的执行方向,将资源有效循环利用,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的目标,预定目标为:2016年整体资源回收率达60%,垃圾减量为2008年的70%(垃圾产生与清运量为2008年的30%)。为推动“零废弃”方案,台湾地方政府将推行资源回收利用法,强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与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等政策工具,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提升回收处理技术和垃圾焚烧技术,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畅通回收管道,强化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炉渣及其它不可燃、不适燃及资源垃圾的分选、回收与利用,逐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并建设环保科技园,逐步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消费及绿色采购等措施,强化源头减量。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4、分类收集台湾以废弃物管理法、废物品及容器回收处理办法为法源,以资源回收“四合一”为基础构架,产品制造及输入贩卖业者费率审议委员会、稽核认证公正团体共同参与筹集基金为经济手段,以资源回收再生业为根本,政府与全民共同监督。分类收集与资源回收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台北市,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不落地”政策,2004年开始实施“垃圾费随垃圾袋征收”政策。“垃圾不落地”政策。台北的居民小区几乎不见垃圾桶踪影。居民直接将分类好的垃圾放上定时前来回收的垃圾车。垃圾车由当地政府的环境部门运营,每天下午16时30分开始,市内180条如公交车路线般的垃圾回收线就会开始运作。每条线路上分布着20个停车收集点,等待垃圾车队来到的市民们,纷纷从家里拿出垃圾,放到车上。这支车队的类型包括资源回收车、厨余回收车、一般垃圾车等。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垃圾费随垃圾袋征收”的政策。市民通过购买一种由政府特制的、带有防伪商标的垃圾袋来支付垃圾费。家庭中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必需用这种特制垃圾袋来装,费用多少按垃圾袋的容量计算,市政府的垃圾收集车也只收集由市环保局指定的专用垃圾袋。专用垃圾袋有从小至大6种规格,最小的袋子容量5升,售价为2.25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不到五角),最大的120升,售54元新台币一只。垃圾清运费就包含在垃圾袋中。这种“多扔垃圾,多出钱”的政策,成功地使台北市民很注意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垃圾减量化。5、资源回收“四合一”模式(台北)台湾地区垃圾处理经验6、餐厨垃圾处理生厨房垃圾通过微生物菌分解制成有机肥料,免费发给市民养花;熟厨余经过消毒、过滤和粉碎,可用来喂猪。7、家庭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旧家具、旧自行车经整修后可作为“二手货”出售。目前,台北市资源回收队每年能回收并维修1400辆旧自行车,10000~12000件旧家具。这些经维修加工的旧家具被称为再生家具,源回收队开办了两家再生家具展厅,通过拍卖会的形式对市民出售。8、焚烧灰渣的综合利用焚烧残余物包括焚烧炉渣、尾气净化设备排放的固体废物、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炉渣经磁选机回收金属,剩余灰渣送入灰渣贮坑。北投焚化厂目前利用密封式灰渣卡车将灰渣送至卫生掩埋场掩埋。台湾垃圾处理演变的启示1、推进垃圾处理必须先制定周密的计划与政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2、垃圾处理必须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且应实现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推动社区自治,调动企业、信托参与的积极性,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且政府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方能变垃圾处理邻避效应为迎臂效应,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垃圾处理秩序,提供广泛、公正、优质的垃圾处理服务。3、协调推进源头管理、收运管理和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的全过程管理。4、成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协调政府与公众行动、设立信托基金奖励分类回收及完善奖励与市场机制举措值得借鉴。5、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并严格管理和监督。
本文标题:台湾垃圾处理概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7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