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出“低碳”的九大误区如今,“低碳”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不陌生了,无论是“低碳生活”还是“低碳经济”,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然后人们真正的了解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么?下面我们就低碳的误区做一些解释和讨论。低碳(lowcarbon),顾名思义,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一,低碳生活≠生活质量的降低一提到低碳生活,人们往往就联想到居无空调、出门无车等诸多不便。其实不然。比如大力倡导低碳的欧洲,目前建设了很多有良好隔热效果的零排放建筑,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隔热层可以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长的时间。低碳生活降低的只是生活中不必要的碳排放水平,而不是生活的质量。比如夏天把空调开到适中,而不是一个劲儿地把温度网下调,既可以避免以为温差大而导致感冒,也可以为减排出一份力。二,低碳生活≠省吃俭用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上升,很多人都知道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然而有些人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却很模糊,甚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省吃俭用。因为他们以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而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其实,“低碳生活”和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有着本质区别。“低碳生活”是指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碳的排放。单靠精打细算有时候非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反而增加了碳排放量。例如,选购服装时,化纤、尼龙材料制作的衣服比棉、麻、丝绸材质的衣服更便宜,但是制作过程中排碳更多;白炽灯比节能灯花费低,但是耗电更多。如果单纯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选择,低碳生活就可能会变成高碳生活。同样物品价格低并不等于排碳低,低碳生活切不可以价钱为标准。三,低碳生活≠回归原始低碳生活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回归原始,如冰箱用容积小的,省电;洗衣机用手动的,省水;洗脸用淘米水;出远门最好也步行等等。其实,低碳生活不完全是这个样子。专家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并不是要求大家都回到过去,它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园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草坪灯都是由太阳能提供电源,而且所有的灯具都加入智能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每年可节约用电80万度左右。当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四,低碳生活不光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很多市民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呢。其实,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而这些事情,政府又能帮上多大忙呢?五,低碳生活不能全靠百姓践行有人说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专家则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以及对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这些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六,经济越发达不是就越高碳贫困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低,低碳自然不消说的。但是发达国家依靠技术的进步,仍然可以把碳排放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欧洲国家在推行低碳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如以使用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再生能源,比如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可以说,经济越发达,就越有能力去实现低碳。七,低碳泛滥目前,低碳盛行,仿佛哪个行业不挂出低碳旗号,产品就有问题,就招不来消费者。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不少行业纷纷上马“低碳”项目和计划。专家表示,对于火热的低碳现象,的确有一些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良的行业。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个别商家的炒作之嫌。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在各行业中倡导低碳、节能,更多的是针对能耗较高的产业,对于能耗高的产业通过技术、设备改良,可以轻易实现大幅度的节能、减排。但对于本身能耗就很少的产业来说,即使通过很大努力,其节能减排效果也不见得明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八,低碳产品不一定就贵不少人认为,低碳的产品必然涉及到新兴技术或材料,其价格肯定比较贵。专家解释,依经验来看,流行的必然是价格不菲的。目前低碳风行,那么低碳产品也不排除价格都高不可攀的可能。有些产品通过技术提升、设备改良,初期产品必然会体现为高成本,这样价格就会有提高的可能;另外,有些商家把低碳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故意抬高物价,消费者选购这样的产品时就要多加小心了。不过,也并非所有真正的低碳产品都价高,有些产品是利用国家补贴来提升产品技术、更新设备,企业也就不会把低碳产品的成本附加给消费者了。九,不生产≠低碳为了低碳,电梯停止使用了,停止使用电梯就是低碳吗?停止使用电梯就是低碳来源于人们认为电梯停了可以节电,节电就是低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有些地区,为了节能减排,很多高耗能生产企业快到年终的时候都要停产。为了低碳,高耗能生产企业年终停产一样也是一种误区!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是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过程,经济活动中低成本和高效率是最高目标,低碳的目标绝不能高于这个最高目标,低碳的目标必须是在低成本和高效率这个最高目标之下,如果低碳的目标高于经济活动中低成本和高效率这个最高目标,那么低碳就走进了误区,只有在经济活动中低成本和高效率这个最高目标之下,低碳才有意义,否则一味的追求低碳,把低碳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忘了低碳之上还有更高的目标,低碳将把我们带进死胡同,低碳带给我们的将不会是福音。低碳、低成本和高效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的福祉必须都相互协调,否则,低碳就走进了误区。
本文标题:走出低碳的九大误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1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