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品读梁家河感受榜样力量
品读梁家河感受榜样力量毕业五年,工作五年,随着学习氛围渐行渐远,工作氛围的纷繁复杂,人变得浮躁,学习的认真劲头渐渐缺失,甚至连静下来读几页小说的耐性也没有了。时不时陷入堕落的恐慌,感觉到缺少精神食粮的饥渴。近日,单位为每名干部发了一本梁家河,工作之余,受同事推荐,拿起书本开始阅读,翻开第一页,仿佛跟随着年轻的习主席步入了陕北延安广袤的土地上,看到了主席年轻时亲切、爽朗、精干的形象,被他的工作、生活深深震撼,一发不可收拾,没想到竟然一口气把书读完。文章质朴的语言、感人的场景、贴近生活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毕业,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日子。也曾一腔热血、干劲十足;也曾受困现实、渴望逃离;也曾重拾信心,迎难而上。从开始的未知、彷徨,到渐渐地熟悉、前行,这是一段艰难而值得回味的日子,也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以挫折为“垫脚石”。受挫不要紧,关键是能够迅速从苦闷中走出来,并从中成长。初到延安,习近平也曾经历过普通人的挫折和苦闷,也曾受到现实重重的打击,“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这是习主席初入社会的心声,也同样是我们普通人在成长路上常常会面临的苦闷。面对这种苦闷,有的人勇敢的站起来,成长为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的人,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放弃前行。人与人进步的程度、成长的速度就从此体现出来。面对高强度劳动带来的身体上的疲惫和周边不信任带来的心理上的疲惫,习近平没有被打趴下,而是短暂的逃离后,坚强的回归。“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他以此表明心迹,从被动变主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以为民为“推动力”。在书中感受最深的是习主席的为民情怀。他抛掉北京来的“城里娃”姿态,与乡亲们一起打坝、修梯田,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得到了乡亲们这样的评价。他敢想敢干,为了改变梁家河面貌,思考了很多办法,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因此收获了显著的成绩。为了解决村里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他耐心做通思想工作,为村里打了一座水坠坝,形成了村里第一片良田,成了村里人永远的财富。面对村里人的质疑,他坚持当一个行动派,亲手建成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最终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寻找到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的一把钥匙。这些历历在目的成果成了他一心为民、敢想敢干最好凭证。以修身为“强心剂”。习主席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他的学习精神。初到梁家河,他的箱子里重重的装的全是书,忙碌的劳动之余,他充分挤出时间阅读,常常看书至深夜,脸都被煤油灯熏黑了。正是这些“像砖头一样的书”给他了渊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高贵的素养。“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正是对自己这种对自己严苛的要求,督促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成为我们伟大的领袖。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农村工作有苦又累,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我,你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一口气读完梁家河,内心五味杂陈,有感动、有震撼、有尊敬……一个高大的榜样的形象耸立眼前,督促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本文标题:品读梁家河感受榜样力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9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