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一、哲学与世界观二、世界观与人生观三、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一、哲学与世界观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在这种“颠倒的世界观”中,人只有从异在的神圣形象中才能获得存在的根据和意义。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哲学是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是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科学的成熟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总结: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世界观从总体上规范和指导人的全部活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二、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理论的根本意义,它总是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改造世界的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哲学的世界观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人生观问题的根源: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人生观的社会意义人生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等关系。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人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更主要还是社会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社会文明的历史进步,构成人之为人的历史性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争取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的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人生观。总结: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运用这个根本观点去认识、评价、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三、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世界观作为方法论的主要表现: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是人们评价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学哲学、用哲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评价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派别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学派、思潮争论的根本问题。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通常被称作“认识论”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这是哲学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通常被称作“本体论”问题。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只是在近代哲学中“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它既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根本问题,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问题。因此,能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能否坚持意识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能否坚持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就成为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总结:依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凡是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次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1.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有众多流派,归结起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一是客观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活动概括出来的哲学理论,既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揭示了人的认识、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哲学基本问题伊奥尼亚派01科学主义02人本主义两种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潮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哲学探索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研究的世界观问题和普遍规律问题,都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假问题”,因而必须“悬置”哲学的基本问题,“治疗”或“终结”哲学。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特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或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所谓的科学主义,也不是所谓的人本主义;既不能用科学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用人本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因而是现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用科学主义或人本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不可超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冲突与斗争是长期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上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前提。第三节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一、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二、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三、哲学的发展规律中国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有的概念体系与表达方式,形成了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中国哲学精神。掌握中国哲学的历史,有助于深化对哲学发展规律的理解,和会深化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一、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萌芽:夏商周三代成形: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阶段: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三大派别:以孔孟哲学为主要标志的儒家哲学,以老庄哲学为主要标志的道家哲学,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即儒、道、释三大派哲学。1.先秦子学(亦称诸子百家之学)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刘歆《七略》和班固《汉书·艺文志》:分诸子之学为十家,在司马谈所说的六家之外,又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2.汉代经学孔子删述六经以教弟子,开启了经学传统的先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孔子和儒家经典在政治和学术上的主导地位。经学通过解说传统经典的方式服务于现实政治,在哲学上讨论的主要是政治哲学、宇宙论、天人之际等问题。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3.魏晋玄学以道家思想为骨干,结合儒道、会通孔老。魏晋玄学经历了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几个阶段,对有无、言意、自然与名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4.隋唐佛学佛教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古印度,约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经三国魏晋至南北朝,佛学逐渐融入中国社会。至隋唐时期,宗派佛教创立,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系统。5.宋明理学旨在应对释、道对儒家传统价值理念的冲击,接续儒学固有的人文传统,以重建圣学教化和外王事业之形上学的基础。宋明道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其哲学思想的特征可以“心性义理之学”来概括。程颐、程颢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实事求是以及主张变易、承认矛盾和追求和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通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肥壤沃土,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总结:历史分期: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泉。“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几乎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1.古希腊哲学三个时期:公元前6至前5世纪为早期,寻求“万物的统一性”为基本内容的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发展时期;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哲学的成熟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哲人”;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哲学进入晚期,它传播到希腊化地区,又被后来的罗马征服者所吸收,流行于罗马帝国的广袤疆域之内。亦被称作经院哲学,是一种与宗教神学相结合、对教义进行极端繁琐的逻辑推论的哲学,因而又被称为繁琐哲学。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遗产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主要是运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神学作论证,并从而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意识形态。主要是讨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是其主要表现方式。2.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哲学。近代西方哲学明确地提出了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形成了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3.近代西方哲学主要包括:大陆唯理论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心问题:认识论问题,集中地展开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论争。代表人物:笛卡儿、培根、斯宾诺莎、洛克、贝克莱、休谟、狄德罗、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笛卡尔(1596-1650)斯宾诺莎(1632-1677)培根(1561-1624)近代西方哲学的最高成果奠基人: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以其“批判哲学”深入地探讨了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以其辩证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学说,形成了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庞大的哲学体系。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费尔巴哈以人的“感性存在”去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了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德国哲学家。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神圣家族》德文封面在反叛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人文哲学,形成了以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斗争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哲学内容。4.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派别实证主义:孔德、密尔和斯宾塞唯意志主义:叔本华和尼采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为主要代表的精神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5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