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张志林哲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言逻辑准备为何学哲学?1)哲学有助于我们重获整全知识,探索人的独特性,思考生活的意义。2)哲学有助于培育整体性的批判思维,并揭示它与各专门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促进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哲学是什么?1)词源提示:哲学=爱智慧2)中西对比3)历史追溯4)特征分析:视界(概念框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方法(分析、论证、反思)主要任务:质疑并澄清日用不疑的普通概念5)哲学方法评价标准:概念清晰(结构,意义,语境);论证严谨(前提-推理-结论);反思平衡(逻辑一致性,解释融贯性)6)哲学理论评价标准:合理性;普遍性;客观性7)哲学分类:存在问题(形而上学/本体论);知识问题(认识论/知识论);价值问题(道德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美学/艺术哲学);推理问题(逻辑学)怎么学哲学?1)弄清大问题2)学会反思据以讨论这些问题的基本概念以及框架3)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4)学习严格的论证5)思考问题,阅读文献时注意:问题背景;理论根据;论证结构第二章实在与现象形而上学概述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对实在的基本成分及其特征的研究;对表述实在的基本概念及其框架的研究。形而上学的目标是形成一种关于宇宙的全面而整体的世界观1)旨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区别于各门学科:研究具体的存在)世界真实地存在的方式(始于对一系列关于实体以及它如何显示在具体事物中的问题的答案)2)关注的主要问题:本体论问题;宇宙论问题;上帝存在问题;心身关系问题;自由问题;知识的合理性根据问题;语言问题a.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的中心;关于存在本身的研究):存在多少实体?(一元论/多元论)这些实体是什么?个别事物是如何构成的?不同事物和不同实体如何相互作用?b.宇宙论问题(关于宇宙的研究):实体是如何形成的?(上帝创造/一直存在)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中吗?空间和时间是实体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c.上帝存在:第九讲本体论+宇宙论d.人类灵魂存在:第四讲心身关系e.形而上的自由问题第五讲f.知识的合理性根据:g.语言分析与形而上学:语言转向关键区分:实在与现象1)为何区分?为何引入实在概念?实在是一个评价性术语,它是一种衡量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什么事最基本和最真实的方式。该区分有助于理解世界,探索人性,审视生活什么是终极实在1)特征:独立性;基础性(其余事物都依赖于它);永恒性(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2)唯物论:以物释心以霍布斯为例:运动中的物质就是终极实在(实在-心灵-语言)---当代:物理主义:只有物理实在才是终极实在3)唯心论:以心释物只有观念/精神才是终极实在,所谓物质只是观念或精神的表现形式a.主观唯心:把人的精神局限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极端: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以贝克莱为例:能经验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能经验到的东西就是感觉或观念-大小和形状就是观念-不存在有大小和形状而没有感觉或观念的东西-只有感觉或观念存在b.客观唯心:对观念/精神做了推广,超越了个人内心局限,而赋予某个整体有多少种终极实在1)笛卡尔:二元论(心与物):运用怀疑方法,寻找不可怀疑的标准——确定论证的根据,论证心灵实体存在——用本体论论论证上帝存在——论证外部世界和物质实体存在——论证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彼此独立2)斯宾诺莎:一元论(神即自然)上帝等同于宇宙,是唯一实体。心灵和实体是上帝无限属性中的两个属性,也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唯二的属性实体-属性-样式3)布莱尼茨:多元论(单子)上帝不同于其他所有实体,后者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所有实体根本上都是非物质的。怎么以实在解释现象1)机械论解释:依据的基本概念:原因-结果典型比喻:宇宙是一座大钟2)目的论解释:依据的基本概念:目的-手段典型比喻:宇宙是个有机体第三章知识、真理与科学引言:认识论转向1)认识论/知识论研究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能从事复杂高深的思考,获得丰硕的知识?2)转向:JohnLocke从形而上转向认识论研究终极实在——研究人类知识(知识如何获得?什么是知识?我们是否拥有or我们为何没有?)认识的分类与知识的标准1)认识/知识的分类:①按认识对象区分命题知识(关于事实的认识);实践知识(实践);亲知知识(特殊事例的直接认识②按认识根据区分经验知识;先验知识2)知识的定义:被辨明为真的信念分析模式(信念条件、真值条件、辨明条件)3)知识的预设:被当作所有知识主张和论证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式的哲学原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所有知识主张都预设了一定的形而上学的原理】真理是什么1)真理的分类:①理性的,先验的,必然的真理/知识②事实的,经验的,偶然的真理/知识2)根据什么判断命题的真假:符合论(真理即符合事实);融贯论(真理即整体融贯);实用论(真理即效用)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典范1)为什么科学是知识和真理的典范?①科学在预测自然上非常成功,它使我们有能力发明出工具,照我们的意愿来改造自然②科学同时具有经验的和理智的诚实性。2)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①确定问题——②提出假说——③检验假说——④构建理论——⑤应用理论第四章自我与心-身问题认识自我与审视生活1)认识自我的主要视角:立足于人本身,揭示自我的本性;根据人与世界的关系,阐明自我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站在超越性高度,探索自我与“神”或“天”的关系)2)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凭借自我认同,揭示判断本质自我的标准,阐明自我与他人、世界、超越者的关系认识自我的三个维度:物、心、神1)以物观我:用物理特征作为自我认同的标准论证根据:唯物主义2)以心观我:用意识特征作为自我同一性的标准①笛卡尔(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自我同一性的标准在于思想②洛克(经验主义-强调经验的感觉和知觉能力)自我同一性的标准在于记忆唯我论困境/他心难题3)以神观我:根据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参见第五章)自我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1)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个人主义:自我处于基本存在和中心价值地位】(形而上学/认识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才有意义】(方法论的整体主义)2)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对抗与共享心-身问题1)重看笛卡尔:①要点:心身是彼此独立的实体;心灵无广延而能思维,身体有广延而不能思维;心身之间有双向因果关系——松果腺2)心身平行论和偶因论:坚持二元论,取消心-身因果作用(对笛卡尔方案的改造)①平行论关键:只承认物理-物理/心理-心理因果关系,不承认心理-物理因果关系,代之以系统共变关系②偶因论关键:上帝是造成共变关系的根本原因3)唯心论有的唯心论者认为心理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贝克莱否认,主张上帝才是造成心理事件有序性的真正原因4)附随现象论(唯物论的特殊版本)精神现象不过是大脑的结构和过程的副产品5)行为主义(还原论的唯物论)①主张任何心理语词和语句都可以还原为关于可观察行为或其倾向的语词和语句;所有关于精神事件的说法都应翻译成为某些方式去行动的倾向②根据:刺激—反应/输入—输出③困难:不能说明感觉的本质;未能论及大脑及其功能6)心-身同一性理论①精神状态和精神事件其实是与具体的大脑过程和大脑事件相等同的②侧重于理论的同一性-一种现象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表述和解释;③困难:难以解释为何大脑具有如此惊人的性质7)功能主义①精神活动是大脑的某些功能构成的,这些功能也完全可以用脑物质以外的东西复制出来。大脑并不必然具有独特性②关键:计算和实现第五章自由何以可能自由的重要性1)自由不仅是好的生活的先决条件,也是道德和道德责任的逻辑前提从“自我”到“自由”1)自由依赖于自我认同①以物观我:自由体现为追求自己物质利益时具有自我选择/决断/管理/控制的能力和条件②以心观我:自由体现为意识的发展③个体主义:自由体现在摆脱他人和社会④整体主义:自由包含我们与他人的关系⑤佛教:自我是一种幻觉,自由是摆脱这种幻觉,作为佛性的一部分去实现自我2)什么是自由①基本含义:自我选择、自我决断追求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在追求和实现过程中能够实施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而不受任何外在强制性因素的束缚和阻碍(强调主动性和能动性)②分类意志自由(形而上的自由)行动自由(实践的自由)③行动自由:包含积极自由【要做的自由】和消极自由【摆脱的自由】困难解决方案共和主义自由观⑤意志自由:本来能做但实际未做——揭示自由可能的两个要点1双重能力;可选机会2合理的限制⑥行动自由以意志自由为基础自由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1)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追求自由——逃避自由2)科学解释包含的决定论观点——生活日常经验决定论与非决定论1)决定论:任一事件都是由其充分的原因所决定的。我们既不是自由的,也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①神学决定论:(基督教)上帝全知(绝对正确的知识)上帝全能(绝对支配能力)上帝的知识和意志能支配未来发生的每一件事②因果决定论因果法则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只要知道过去的事件和因果规律,就能决定未来发生的一切事件③决定论对自由的否定:任一事件都是由其充分的原因所决定的—人的每一次选择/行动都是一个事件—所以人的每一次选择/行动都是由其充分的原因所决定的,即人的每一次行动/选择都不是自由的。因此人的选择/行动自由是不可能的2)非决定论未来发生的事件并非完全由上帝、命运或因果规律决定自由是如何可能的1)非决定论论证:并非任一事件都由其充分原因所决定——人的每一次行动/选择确实是一个事件——所以并非人的每一次行动/选择都是由充分原因决定的,即人的每一次行动/选择都可能是自由的。②主要困难:自由意志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我们要做的事,而且做出的决定能够付诸实践。2)弱决定论论证:(相容论-既相信自由,也相信决定论)任一事件都有可解释性的原因——人的每一次选择/行动都是有可解释性的原因——但并非任一原因都能决定人的每一次选择/行动,使人自由行动的原因和使人不能自由行动的原因应该区分开——因此人的选择/行动的自由是可能的3)康德:根据现象-本体的区分把作为理论知识主体的人和作为实践道德主体的人区分开。理论视角:人是求知者,决定论支配一切实践视角:人是行动者,自由毋庸置疑两种视角并不冲突,他们均为理解人的本性所必需。人的选择/行动自由是可能的。第六章道德、伦理与生活认识自我与审视生活道德哲学:对最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行为准则的探讨何为伦理学(道德哲学)?1)研究对象:道德的原则、行为或品格2)核心:道德的基础指导我们的行动的基本规则3)目标:关心道德价值和正确行动,提出关于如何做人和怎样行事的学说4)内容:价值理论和行动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是如何可能的?1)威胁:①否认道德事实的合理性②否认其理论的客观真理性2)两个否认道德事实的论点:①权利论点(尼采对道德的攻击:道德是一种获取权利的轨迹)【批驳:权力合理性的讨论涉及道德问题】②观察论点:(虚无主义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真理、道德知识援引道德事实并不能有助于解释观察现象)【批驳:承认道德事实是我们理解道德领域可观察行为的前提条件】3)两个否认伦理学客观真理性的论点:①道德相对主义:任何道德判断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文化、传统或社会实践而言,因此没有普遍的客观真理性【批驳:行为表现的差异不等于道德信念的差异;文化共性的存在】②道德主观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私人的事情,道德判断仅仅是判断者对某事表示赞同或反对的主观态度【按主观主义理论,不同的道德判断不会出现真正的分歧,但人们经常道德误判】三种典型的伦理学理论1)后果论典型—功利主义伦理学——按后果好坏来评价行动对错的理论①边沁:人类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就在于功利最大化-求得最大幸福量或快乐量;根据任何行为是否增加或减少利益相关方的幸福趋势来赞同或不赞同这个行为【困难:幸福计算法难以精确计算;只重视快乐和痛苦经验的量的方面,而忽视质的方面】②密尔: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快乐和痛苦除了有量的不同之外还有质的区别【困难:某些情况功利原则与最基本道德价值相冲突】2)义务论典型—把对行动的对错的评价建立在是否履行义务的基础上,义务是约束行动的道德要求①行动义务论:道德行动不依规则来指
本文标题:张志林哲学导论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0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