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对于本节课,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的教学理念,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评价分析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首先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作者突破“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束缚,直接讲述作者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部分指出:能阅读多种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学习应该注意在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倾向。因此我设计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了解法西斯的暴行;(2)理解新闻写作中感情蕴含其中的特点,掌握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这则新闻蕴含的情感和独特的写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教学的重点是:从品味新闻的语言入手,通过对细节的揣摩,把握其观点。教学的难点是:体味新闻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对于这篇文章,我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其次说教法。为了达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即自主阅读、点拨法、讨论法。本文篇幅不长,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感受文本表现出来的情感。当然,为了课堂教学方便展示相关资料,我在课前准备了PPT课件。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学生,说一下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新闻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在学习过《别了,“不列颠尼亚”》之后对新闻各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巩固。文章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学生对这则新闻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比较难把握,我会通过初读、再读、研读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与课文所写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而在学法上,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搜集资料法;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阅读法和圈点批注法。接下来是说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一共设计了七个个步骤。在课前布置三个方面的预习作业:(1)课前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网络搜集一些有关“法西斯”、“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3)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作者。在课堂上,首先回归历史作为导语。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如1939,年纳粹德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地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13年后,当《纽约时报》记者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奥斯维辛似乎没有新闻发生。然而罗森塔尔却以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由于课前布置过预习作业,所以请同学们注意相关字词,确保阅读时的流畅。在此之后正式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首先,初读感知,思考疑惑。对于“为什么作者以这篇新闻获得了普利策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阅读课文,并思考:“没有什么新闻”是什么意思?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其次,再读感受,分析体会。在一个或许被人认为没有新闻的地方,作者却执著地去写,而且果真写出了大新闻,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这样一个大主题,并获得了新闻界的大奖。作者为什么要写呢?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再次阅读文章,可以从语言表现、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文章这次属于精读。然后研读思考,探究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从头到尾大量运用了否定句,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别有匠心。请大家阅读课文,依据文章的思路,随着作者的参观顺序,把文中所有的否定句都勾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含义和作用,加以揣摩品味。重点分析文中的否定表述,让学生深入体会这个独特的语言特点,明确:(1)“不该有”是反讽手法;(2)“并没有新闻”体现另选角度;(3)“无须多说”表达了无声愤怒;(4)“没有祷告地方”是在说着无声控诉;(5)“没有新鲜东西”是要启示人们反省罪恶。分析完文本后,总结全文,情感升华。最后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1)用文中的两三句话把这篇报道进行概括压缩,要求体现主体内容。(2)观看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感受这一庄重的场合,回味本文。(3)预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现在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是以三次阅读文本所要探究的问题为主组成了板书的主体,以否定表述为重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阳光明媚以乐衬悲人间地狱参观者:侧面烘托否定表述罗森塔尔不该有:反讽手法并没有:另选角度无需多说:无声愤怒没有祷告地方:无声控诉没有新鲜东西:反省罪恶?使命感最后我来说一下总结评价。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多读文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和文字的力量。对新闻背景的了解我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而不在课堂上多做分析。重点是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否定表述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力求让学生有所收获。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本文与一般新闻消息不同的特点正是作品的亮点,但是教学中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需要“留白”,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自己思考。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1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