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CONTENTS01第一部分02第二部分03第三部分04第四部分录目第一部分01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一、作者简介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狂飙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的表现了具有时代性的狂热突进精神。二、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书信体小说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部分是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这部全书以主人公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少年维特受过良好的教育,满怀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却爱上了已经订婚的姑娘绿蒂。深感痛苦的他决定离开绿蒂,寄望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与他格格不入。在爱情失败、事业受挫、为世人唾弃的多重打击下,维特最后一次来到已经结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三、作品简介第二部分02一、故事情节城市•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山村•爱上绿蒂,结识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城市•在公使馆当办事员,结识C伯爵维特行动线一、故事情节猎庄•想从军,未成功山村•物是人非圣诞节前一天•诀别维特是一个性格率真、感情细腻丰富、才思敏捷、爱憎分明的青年形象。他热爱优美壮丽的大自然,崇尚纯真的人性,同时才华横溢,追求个性解放和情感的自由。但维特作为一个“第三者”的形象却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他厌恶虚荣无聊的小市民、矫揉造作的贵族和保守迂腐的官场,尽管面对无处不在的排斥、指责和打击,以致时时在感情的痛苦和心灵的矛盾中挣扎,他仍义无反顾地反抗世俗和传统,追求纯真的爱情。一、人物形象1.美丽活泼,性格开朗,能歌善舞。2.友爱善良,笃于人伦。3.有文学见解。“我最喜爱的作家是,在他的作品中我能重新看到我的世界的作家。”4.在封建社会市民道德的边界上踌躇不前,欲进又退的畏缩态度。“她把自己的女友挨个儿思量了一遍,觉得每一个都有可挑剔的地方,可以把维特交给的没有一个”一、人物形象03艺术特点与主题揭示1.内心独白式的书信体小说2.双重叙事视角本书采用书信体裁,书中绝大部分内容以维特寄给好友威廉的书信展现给读者。威廉作为书信的收信人,他的回信却没有呈现在小说中,他仅以倾听者角色进入阅读视野,使维特更好地倾诉自身情感,表达内心声音。故小说以内心独白的形式,让维特敞开心扉,把忧郁、痛苦、挫折、希望与抱负一股脑儿宣泄出来,坦诚地表露自己的颂扬与批评、反抗与退缩,表达情感更为自然真挚。并且每封书信都配带准确的时间点,如,这些时间点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书信的间隔时间也反映了维特情感的激烈程度和心路历程。第一重叙事视角是在书信中以维特本人进行的第一人称叙述,这类叙述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第二重叙事视角是作者以编者的身份在叙事过程中进行的叙述,如在“编者致读者”中作者以第三人称对维特等人进行的客观性叙述,还有在故事开头编者写给读者的话“有关可怜维特的故事,凡是我能搜集到的,我都尽力汇集在这里,供你们翻阅,我知道你们将为此而感谢我。对于他的精神和性格,你们定会深表钦佩和爱怜,对于他的命运定会洒下你们的泪水……”叙事特点大量的间接抒情在本书中,除了直抒胸臆的直接抒情外,作者更多的采用了间接抒情。“这件可怕的事对他的触动不小,他的方寸全乱了。刹那间,他摆脱了悲伤,摆脱了压抑,摆脱了一死了之的情绪,现在一种不可抗拒的同情心正左右着他,使他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欲望:一定得挽救这个年轻人!”“看到狂暴的山洪在月光映照下回旋激荡,淹没了田地、草场、树篱和一切,宽阔的山谷变成了一片翻腾的汪洋,汹涌的波涛合着狂风的呼啸,那景象真是可怕!”语言风格:诗意化、散文化语言的风格是情调忧郁而充满诗情画意。“!——那是连绵不断的山丘和个个可爱的山谷!——但愿我在那里留连忘返!——我急忙赶去,去而复返,我所希冀的,全没有发现。哦,对远方的希冀犹如对未来的憧憬!”艺术特点推崇自然与天才主题揭示1770年新兴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发起狂飙突进运动,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进行揭露。他们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崇尚自然,标举天才,高扬民族意识。“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颤的心。”维特迷恋的绿蒂是他眼中自然的化身,他的审美观念也从自然出发“这增强了今后我纯粹要遵循自然的决心。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歌德认为天才是最合乎自然、反对束缚、要求平等和个性解放且最富创造力的人。维特正是这样的“天才”,他认为“拥抱大自然的全部奇妙的感情”都“打上了天才的印记”。作为“自然”与“天才”融于一身的维特宁死也不肯抛弃性格与追求,以死宣扬自己的心声。以维特的悲剧揭发德国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维特》创作于法国大革命之前,当时欧洲正面临着伟大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的彻底崩溃已是无可挽回,资本主义时代正在微露晨曦。然而德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德国资产阶级受到贵族的压迫心有不满却无力推翻。歌德借维特之口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虽然封建桎梏推搡着维特走向悲剧,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却更鲜明地彰显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恶。阅读感悟与好句分享04“我选定了留下,你选定了离去,你且先行吧——你没有丧失很多东西”——歌德自杀崇尚自然,反对理性阅读感悟好句分享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诈和恶意还要误事。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剂治我心灵的良药,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战的心。多数人为了生计,干活耗去了大部分时间,剩下的一点业余时间却令他们犯了闲愁,非得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它打发掉。啊,人就是这么个命。当生活中最爱的人让人抬走的时候,最感到伤心的是孩子,很久以后他们还在抱怨穿黑衣服的人抬走了妈妈。世上的事归根到底还不统统都是毫无价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人只是为别人而去拼命追名逐利,而没有他自己的激情,没有他自己的需要,那么,此人便是傻瓜。参考文献1.论书信体小说的表现张力——以《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例.崔颖颖2.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形象.刘为3.“死得其所”——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自杀情景的解读罗汝霖THANKS
本文标题: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0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