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ppt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一、中成药的基本知识•1、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制剂。其特点是具备相应的名称、规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中成药具有保存、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优点。2、中成药的命名(1)以处方来源命名金匮肾气丸(2)以药物组成命名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3)以药味数目命名六味地黄丸(4)以功能主治命名开胸顺气丸、清音丸(5)以其他方法命名紫雪散、川芎茶调散3、中成药的分类方法(1)按功效分类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挟正剂等。(2)按病证分类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3)按剂型分类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4)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3、中成药的处方来源(1)传统方指源于古典医籍,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2)经验方包括民间流传较广的有效经验方,著名医师的经验方,医院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由名家集体拟定的处方。如白带丸。(3)科研方通过研究试制,经国家或地方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处方,如银杏叶片。4、中成药的处方结构•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1)君药(主药)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药物。(2)臣药(辅药)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有三种含意。①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4)使药有两种含意。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5、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①中药传统剂型: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②中药现代剂型: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合剂等。二、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1、合理使用各种剂型: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2、正确地掌握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及使用剂量,采取合理给药途径。3、掌握中成药使用的各种禁忌(见书10-12页)(1)证候禁忌(2)配伍禁忌(3)妊娠禁忌(4)饮食禁忌(5)特殊人群禁忌4、高度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i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中成药本身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由于误用,医生不合理用药,药物质量等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不能称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呈现多样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三、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一)辨证使用中成药中医治病示意图治病辨证论理治疗方法选方或组方选用药物理法方药(二)配伍合理用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药引子使用以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采用内服与外用两种不同使用方法的中成药配合应用。(三)安全合理用药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1)注意剂量疗程(2)注意用药方法(3)注意个体差异(4)注意配伍禁忌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长期临床验证的传统中药的一个创新剂型。由于其在继承传统中药疗效的基础上,拓展了中药的使用范围,成为临床治疗危重急症的独特武器,中药注射剂在防治病毒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肿瘤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2009年我国新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共收录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重点把握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1)质量管理方面:为促进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2007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从立题依据(原料辅料、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等方面提高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门槛,为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2)临床应用方面(见书18~19页)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①中药注射剂应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②临床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范围用药。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④根据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静脉注射或滴注的应加强监测工作;⑤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⑥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初次使用的患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需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⑦加强用药监护。用药前要认真检查药物,如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祛湿剂湿的形符为“氵”,说明湿与水有关联;湿的声符为显,显是什么呢?水加阳为湿,阳蒸水动以成氤氲者为湿。内科:1、消肿利水:五苓散(胶囊、片)2、益肾通淋:普乐安胶囊(片)3、化瘀通淋:癃闭舒胶囊4、扶正祛湿:尪痹颗粒(片)5、化浊降脂:血脂康胶囊外科:1、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2、清热消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通淋消石:排石颗粒•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这四首名方都是治疗脾虚湿聚的方子,而且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逐步递加而成,只是湿聚的轻重程度不一样,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治疗也有相应差别。四君子汤最平和,脾虚就有湿,四君子汤用茯苓来健脾利湿。若湿邪较重,胃脘不适,苔厚,就非四君子汤所能奏效,要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即为五味异功散。若湿邪进一步加重,胃脘胀,苔腻,就要在五味异功散的基础上加半夏,为六君子汤才是药证吻合。若湿邪进一步加重,胃脘胀痛,苔厚腻,这时非六君子汤力所能及,而要用香砂六君子。•逍遥散(柴胡、当归、茯苓、芍药、白术、生姜、薄荷、甘草)是治疗肝郁的代表方,也是一首名方,是千百年来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剂。细观全方思路清晰,配伍巧妙。首先是肝脾同等用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次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治肝郁的代表方,全方不用一味行气药。照常理,青皮、陈皮、香附、川楝,也应随便选一、二味,为什么不用行气药!一则肝郁首先影响肝藏血;而行气药多香燥耗血;其次肝郁容易化火,而行气药香燥助火。由此可见,行气药香燥于肝郁不利。逍遥散不但不用行气药,反用当归配白芍来养肝血,这就是该方组方的绝妙之处。•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都气丸(五味子)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肾气丸(制附子、桂枝--肉桂)桂附八味丸(肾气丸、车前子、川牛膝)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枸杞子、炙甘草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川牛膝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4:3:3:2)•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八珍汤(四物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黄芪、地龙)外、妇、眼、耳鼻喉科、骨伤科中成药应用举例(74~102种)外科:一、清热利湿•74.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二、清热消肿•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三、清热解毒•76.季德胜蛇药片•77.连翘败毒丸(膏、片)•78.如意金黄散四、通淋消石•79.排石颗粒五、软坚散结•80.内消瘰疬丸举例:如意金黄散•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厚朴、苍术、生天南星、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方解】方中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味共为君药。姜黄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白芷、天花粉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以加强君药解毒消肿之效,为臣药。陈皮、厚朴燥湿化痰,行滞消肿;苍术燥湿辟秽,逐皮间结肿;天南星燥湿散结,消肿止痛,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法用量】外用。红肿,焮热,疼痛,用清茶或凉水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1.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2.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至真要大论)3.“疮全赖脾土”(《外科正宗》)--脾胃--气血有源、药物吸收--“得土者昌,失土者亡”。4.经络、脏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治外必本诸内”。(《外科启玄》)•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疮家之圣药。君•当归尾、赤芍药、乳香、没药、陈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臣•白芷、防风----疏风解表,散结消肿。佐•皂角刺、穿山甲----通行经络,溃坚决痈。佐•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排脓。佐•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使•妇科:第一节理气剂一、养血舒肝•81.妇科十味片二、活血化瘀•82.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第二节清热除湿•83.妇料千金片(胶囊)第三节扶正剂一、养血理气•84.艾附暖宫丸二、益气养血•85.八珍益母丸(胶囊)三、滋阴安神•87.更年安片第四节散结剂消肿散结•88.乳癖消片(胶囊、颗粒)•举例:乳癖消片(胶囊、颗粒)•【药物组成】鹿角、鸡血藤、红花、三七、牡丹皮、赤芍、蒲公英、连翘、天花粉、玄参、夏枯草、漏芦、昆布、海藻、木香。•【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痰热互
本文标题: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6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