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工种草的意义人工种草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种草养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1、人工种草有利于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为畜禽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饲料来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世界7%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人畜争粮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将会长久存在下去。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饲料用粮达1300亿千克,也就是说全国生产的粮食中,有五分之二用于饲料用粮。肉食的转化90%以上是靠粮食转换而来的,既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粮食还不充裕的国情,也不符合膳食营养结构要求。为了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种植业结构由二元结构向食有粮、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三元结构”转变,把饲料生产作为一种长期发展战略摆上应有的位置;把牧草种植纳入饲料生产,适度发展牧草种植,提高饲草及饲料作物产量,有助于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同互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生产体系。通过人畜分粮的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在不增加耕地的前提下增加动物性食品产出,使饲草饲料发挥其能动的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2、人工种草有助于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全国人均膳食中的动物蛋白摄取量来看,与世界水平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8~1/5;从肉产品结构来看,仍处在以猪肉为主的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客观上要求草食家畜有一个大发展。发展牧草种植、利用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挖掘非竞争性农业资源--光、温、游离氮、非耕地及农业生产中的时空潜力,增产茎叶体的生物量,缓解饲料中粗蛋白紧缺,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将进一步促进畜产品产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人工种草可带动发展高效农业。牧草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含赖氨酸较多,蛋白质优于谷物,矿物质营养丰富,还是畜禽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由于牧草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及其消化率都大大高于秸秆而接近精料,且青绿多汁,气味芬芳,适口性好,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牧草生活力强,有的品种一个生长季可刈割多次,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或相对不利的光、热、水、气等条件;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持续利用多年,耕种管理简便,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多数牧草抗逆性较强,病、虫、草害较少,可大大减少农药、除虫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各种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在荒滩、河坡、沟埂、边角地种植牧草,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一亩地按平均产400千克小麦和1000千克紫花苜蓿干草比较,前者提供的消化能仅为后者的70%,粗蛋白仅为后者的1/4。按照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提供的水肥条件,种植鲁梅克斯、菊苣、串叶松香草、杂交狼尾草等高效牧草品种,鲜草产量可达1万千克以上,干物质产量达到1500千克左右,生产粗蛋白300~500千克,是种植农作物的4~5倍。4、人工种草是让牧区休养生息的有效保障。草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草地面积约3.2亿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6%,相当于耕地面积的两倍。我国草地约占总国土面积的41%,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多。但是,由于盲目开垦,超载放牧、虫鼠害和气候反常,造成了草场退化。植被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天气频率增加,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草原建设,对天然草地进行了大面积改良,一部分草地实现围栏和划区轮牧,减缓了草原退化的速度。随着京津风沙源、退耕还草工程的启动,种草养畜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将会有效减缓天然草原退化的压力,为牧区半牧区草原休养生息提供有效保障。5、人工种草是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改善生存条件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防止水土流通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生物措施,增加覆盖率,停止森林采伐,植树造林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的有效手段,而种植牧草,坚持林草结合,则是最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林和草对雨水和地表径流均有拦截和渗透作用。相关研究说明,牧草冠层截留雨水系数高于林冠截留系数。种草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覆盖地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种草较植树容易,周期短,见效快,覆盖面大,地表由草覆盖后,能减少和防止水蚀过程中的面蚀作用,从而有效地扼制水土流失发生。草还可以作为先锋植被,在一些较脊薄的荒地上先种植牧草,先行固土和增加土壤肥力,然后种树可提高成活率。因此,林草结合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牧草,特别是多年豆科牧草、叶菜类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其根系比小麦、玉米、水稻的根系发达得多,能在土壤中积聚大量的有机质;根系死亡之后,能产生大量腐植质,有利于培肥土壤,使土壤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后茬农作物的产量,豆科牧草的根系具有根瘤,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营养;除此之外,牧草经过转化后,可生产大量的有机肥,反哺于农业,形成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6、人工种草是推进草食畜禽规模饲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广大农区和草原禁牧区,草食畜禽以圈养为主,多数以利用小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主,近年来,在农区利用农田种草,有力推进了农区草食畜禽规模养殖。趋势表明,腾出部分农田种植牧草,使饲料生产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农区草食畜禽规模饲养的问题,而且可以迅速实现干青结合、精粗结合,大大提高农区草食畜禽生产的科技含量,饲养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成为农民适应市场,增收致富的有效门路。7、人工种草是形成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草食畜禽必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畜产品的花色品种和产品质量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国的畜牧业品种和质量与国际水平接轨,除了改良品种,提高饲养技术,加工水平外,提高饲养质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优质的饲料是生产优质畜产品的重要保证。世界上很多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牧草产业,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牧草产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畜牧产业。牧草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经济上涉及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在基础研究上涉及资源调查、草地立法、承包经营、草种扩繁、围栏轮牧、改良植保、科技教育,在生产环节上涉及良种供应、高产栽培、牧草机械、产品加工、合理利用、科学养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较大的产业,都有很多急待破解的难题。因此,抓好牧草的产业化经营,对解决劳动就业,提高畜产品质量,组织草产品、畜产品流通乃至出口,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草业成为一个亟待开发的新兴产业。
本文标题:人工种草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2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