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关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的思考
关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的思考“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语言具有巨大社会作用。语言是人类为满足表达和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谁都离不开语言的应用。一个人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能够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准确地说明事物,有条理地描述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和种种复杂的关系,这是他良好素养的表现。所以,开设语言文字应用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的使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也提出:“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应用与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交往的基本需求。因此,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的高考也把它作为必考内容纳入考试大纲。一、什么是简明、连贯、得体。(一)简明。何谓简明?“简”即“简洁”,言少意丰,不啰嗦重复,不说多余话。它是指“量”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即“明了”,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的要求,是表达的效果达到最佳,是表达的明晰度达到最高。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嗦、无条理。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用语重复啰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清晰,实际上就是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二)连贯。所谓“连贯”,是指表达语言时,句子与句子间排列组合符合语言习惯,并且前后衔接畅通,文从字顺,辞意畅达。句子与句子之间应当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如人体的血脉一样是一贯相通的。古人评价文章时要求“文气畅达”“语势贯通”,就是强调语言的连贯。所以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不乱不涩。它特别强思维的条理性、语言的连贯性、语言的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三)得体。所谓语言得体,就是指说话或写文章,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做到语言有分寸,恰到好处。《文心雕龙·熔裁》篇中强调“规范本体”,也就是强调文章的内容、语言要得体。什么是语言环境呢?语言环境就是说话或写文章时的各种条件,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内部语境,即上下文之间或说话前后之间的内部关系,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要注意思路清晰、连贯,有条有理;因果、假设、条件、递进、目的等各种关系明确。二是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时的各种客观条件。如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的不同,职务、地位、官阶、辈份、文化水平的高低,语言表达的快慢,文体的差异等。语言得体就是在语言表达或交际时要根据这些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使听者或读者感到满意或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一)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要想做好“语言表达的简明”,我们必须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多读书,培养语感;再次要多练习,熟能生巧;最后在练习与应用中还要归纳一些技巧。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做到语言简洁。(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不旁生枝节。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例: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而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避免词语简单重复。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必重述原来的内容。比如“昨天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道路标牌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的通知》,这个通知要求……”,这里的“这个”就替代了“关于道路标牌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这一长短语所表现的内容,用代词代替就简洁多了。(3)用语简洁,删除多余,避免冗长。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第一,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比如“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谢顶了”这句话中“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这一生理现象,再加上“头顶”就是多余。第二,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如“这是一件新毛衣”不必说成“这是一件新的毛衣”。第三,根据具体的语境,减少或删除多余信息。例如下面的对话:……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五元。”“一夜天?”他冒汗了。“是一夜五元。”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送到了县委招待所。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例如下面的一道题目:读下列一则报导,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选自93年高考题)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①学术讨论会,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②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③。“超对称性”和“超引力”④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⑤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⑥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⑦。⑴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有主体。一般说来,标题应是导语内容的概括,导语应是主体部分内容的概括。据此,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因而②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表达了导语该有的内容,再来一句说明会议的内容,便同前一句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啰嗦、累赘,而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的“学术”是与上文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应当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处再一次出现,读来显得重复累赘,但又不能删除。倘使删除,是介绍国内外的什么情况又不明确,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有人认为⑦应该删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是对这次学会讨论会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没有最后这一分句,报道的主体部分便不完整。第四,要避免滥用修饰,滥加形容。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例如:“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再如: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第五,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例如: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例如: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老舍《骆驼祥子》)这句话采用合说的形式,很简明。2.做到语意明白确定。(1)对于口语,要注意重音恰当、停顿合理和避免同音误听。重音恰当。在口语中,由于重音的不同,同样的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比如“好好,我想起来了”一句中“起来”重读,表示“我想(站)起来了”;“起来”轻读,表示“我想到了”。停顿合理。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比如“演员要演好戏”一句如果停顿不同,意思就大不相同:“演员/要/演/好戏”和“演员/要/演好/戏”是完全不同的意思。避免同音误听。由于是口语,人们见不到词语的书面形态,有时免不了对同音词形成误听。如“长期食用这种食物可以致癌”,“致癌”可能被误听为“治癌”。(2)对于书面语,一要避免表达不准确、不严密,二要避免晦涩难懂,三要避免歧义,防止误解。书面语要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就要力求文字与事实相符。古语云:“笔下有财产千万,文中有人命关天,字字有是非曲直,句句有忠奷毁誉。”可见语言文字的准确十分重要。例如:下面是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条款是()①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全部经济损失。②甲方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期限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③甲方向乙方提供的钢瓶1000只,分三次供完,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④此协议自1996年1月l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3年。期满后,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协议继续有效。⑤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人民币2万元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上题①句“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语意不明,应改为“甲乙任何一方不得单独终止协议”。③句中“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也不明确,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还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这有明显分歧,容易产生纠纷。④句中“有效期”分明是4年,却写成3年;期满后协议能否生效,那是“后话”,可以不写;句中“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句意含混。②⑤句表达准确。严密、无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B。有些书面语,由于语句过长,成分复杂,让人一时难以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语言表达还要避免晦涩、冗长、拖沓、混乱,努力做到简洁明快、井井有条。例如: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2001年高考试题)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这是一道变换句式的题目,通过变换句式,使语言表达更简明。仔细审读原句,我们会发现,原句主脉是“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机器人”;造成原句因较长而欠清楚的症结是:“机器人”的三个定语过于冗长的铺排。修改的主要思路是将原句的三个铺排定语“抽调”出去,另行组句从而使句子简明。参考答案:①现在许多国家都能
本文标题:关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6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