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20世纪初中国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体会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各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共一大党纲和二大宣言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中共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探究20世纪初中国新青年家国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共诞生。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0世纪初中国新青年家国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立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两个事件中,站在时代最前沿的正是当时中国的“新青年”。这些新青年,在民族危机下出生和成长,身上既有传统读书人修齐治平的儒家抱负,又受到近代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浸润,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这些新青年,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以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怀,点燃了民族意识大规模觉醒的火焰。这些“新青年”,在中共“一大”和“二大”上,以改天换地般的豪迈气概,一心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立一个崭新合理的新社会。他们为未来中国规划的蓝图,令人肃然起敬又振奋不已。他们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和世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已经学过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道与其相关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重点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20世纪初期中国新青年家国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旨在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教学过程导入:“国”、“家”的甲骨文写法,解释其最初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国”与“家”的关系。【设计意图】中国的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本课以形象化的文字导入,师生共同对“家”“国”本意进行解读,激发学生兴趣,简析家国关系,开篇点题。一、五四运动1.国民之辱:巴黎和会【设计】展示如下材料,进入五四运动的“历史现场”。材料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提倡国货!罢市救国!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1919年5月4日街头传单【教师引导】上述材料,多次提到“国”字,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设计意图】采取倒叙的方式,用情感激烈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神入”五四运动的现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求知欲望。【设计】阅读课文,结合下图,请回答,谁欺凌了中国?(图片略)【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漫画,展示日本意欲占领山东的企图。同时将漫画内容与课本内容相互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漫画并提取有效信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设计】展示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的七项条件和“二十一条”。中国代表团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界。3七、恢复关税自主权。八、废除“二十一条”。——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地位。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或岛屿,概不让与或租给他国。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设计意图】教师简单介绍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并且通过展示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七项条件和“二十一条”,使学生了解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被拒的处境,营造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和悲愤之情。2.青年之怒:五四运动【设计】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材料5月4日,(北京)几百名归国留学生聚在一起,讨论民族危机和民族受辱时能做些什么。他们决定,向凡尔赛发电报,抗议这个不公平的决定;另外,向中国代表团发电报,督促他们,如果有关山东的条款不修订,就拒绝条约。他们也决定发动一场群众游行,向外国公使提呈请愿书,转递巴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设问】谁首先来守护中国?怎样守护中国?【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训练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中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设计】展示1919年5月4日游行的学校名单表和学生罢课、游行、被捕入狱的图片。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国立国立4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内务部警官学校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税务局北京税务学校私立中国大学私立汇文大学私立民国大学私立朝阳大学——【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翻译(图片略)【设计】展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和乞丐罢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爱国热情。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齐心救国,岂贪区区之微利?挽救学生,不释万万不开门!——商人反应乞丐之首领,六日曾有通告,不准在路行乞,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乞丐反应【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文字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认识到工人阶级蕴含的巨大力量。3.青年之变:五四功劳【设计】展示释放学生、罢免三贼等图片,简单介绍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材料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我抛弃了从前“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的“信条”,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派的文艺思潮,并努力翻译、介绍,这都是受了五四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的影响。只有看得多,才能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只有这样自己探索出来的正确东西,自己才真正受用。——茅盾《五四运动回忆录》【设问】五四运动带来哪些变化?【设计意图】“在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场疾风骤雨式的群众运5动的冲刷,可以使大群大群的人们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这种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大变动,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多少年也难以达到,也不是几个刊物或几次讲话的影响所能相比的。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开始的五四运动,便是这样的一场群众运动。”1教材上着重讲解五四运动在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较少提到思想领域的变化。此处通过茅盾的回忆文字,展示五四运动对当时青年的思想洗礼。【探究活动一】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设计意图】此处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旨在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并且更加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师】五四运动给中国带了巨大变化,那么五四之后的中国,命运又如何呢?【设计】展示五四之后军阀割据图,简单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式。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二、中共诞生1.一大召开,纲领出炉【设计】展示中共诞生前李大钊的个人活动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图。1918年,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这一年11月份的《新青年》上,李大钊撰文庆祝“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1920年3月,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1920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分别和李大钊、陈独秀商谈组党事项。——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设问】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现状?谁来改变?【设计意图】此处通过李大钊个人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政治活动,展示中共诞生的多个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国际的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个人努力等。同时通过对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设计】展示中共“一大”代表的照片和年龄,解读中共“一大”纲领和“二大”宣言。材料一一、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本党的纲领如下:6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材料二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国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中共一大代表的年龄和分析中共一大纲领、中共二大宣言,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初中国新青年的的豪迈气概:12人代表,代表全国57名中国共产党,却要改变旧中国四亿多人民的未来生活。“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消灭私有制”,在我们后人看来:这些目标,无论哪一个,其实现的可能性都是非常之小,甚至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凭借内心炽热的家国情怀,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的奋斗,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早期共产主义者身上这种改天换地的气概,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后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2.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对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的探讨。【设计意图】因为有之前关于中共一大、二大内容的介绍,此处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设计】简单介绍中共十九大相关情况,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探究活动二】为什么20世纪初中国新青年能拥有如此宏伟的家国情怀?身处和平时代,我们应有怎样的家国情怀?【设计意图】唯物主义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存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新青年的家国情怀,既与当时民族危机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又离不开当时国际社会的影响。此处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7问题,发散思维。再者,历史教育的一个职能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的成长。因此,此处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小结】本课通过对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的学习,了解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感受当时中国青年的爱国之情,激励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进步。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卷,159页。板书设计学生游行各界支援共产国际帮助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舞台中共诞生外交失利马克思主义传入革命面貌思想洗礼焕然一新新青年,新情怀新家国,新未来
本文标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4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