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堂同步训练卷一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生物(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U型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及S,并为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所示)。与S相比,R浓度较低。当图中的U形管内已达到平衡时,U形管两侧溶液的高度及浓度分别是(注: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B.右侧较高;右侧浓度较高C.左侧较高;右侧浓度较低D.两侧高度相等;两溶液浓度相等【答案】B【解析】与S相比,R浓度较低,吸水力较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右侧扩散,导致右侧液面升高;达到平衡状态时,右侧溶液浓度应较高,以维持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选B。2.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A.x>yB.x=yC.x<y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说明NaCl溶液浓度小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破裂;而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说明NaCl溶液浓度大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因此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是x<y。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3.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正确图是【答案】B【解析】在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细胞液呈现紫色,细胞质为无色,C、D错误;A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分离开,即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液呈现紫色,细胞质和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呈现无色,B正确。故选B。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选用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A.其细胞液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B.只有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C.其细胞膜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细胞壁区分D.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的液泡特别大【答案】A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解析】选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大液泡中有色素,细胞液呈紫色,在质壁分离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A正确;只要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的液泡是紫色的,而细胞膜是无色的,C错误;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大是作为材料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根据AB段曲线可以推测此时该种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越来越强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才逐渐增大D.甘蔗中富含蔗糖,人食用甘蔗会导致人体细胞中也有蔗糖分子【答案】B【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液泡,将其放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会失水,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AB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减小,表明细胞在不断失水,其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据此可推测:此时该种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越来越强,B正确;BC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表明细胞因不断吸收乙二醇而导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逐渐由失水状态转为吸水状态,出现质壁分离复原,而不是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C错误;甘蔗中富含蔗糖,人食用甘蔗,其中的蔗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所以人体细胞中不会有蔗糖分子,D错误。6.下图为某同学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绘制的一幅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减小B.乙→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甲→乙→丙的变化可发生在同一细胞D.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停止【答案】C【解析】甲→乙,细胞失水,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变大,A错误;乙→丙,细胞吸水,随着细胞的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低,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错误;甲→乙→丙的变化可以是同一个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在复原,C正确;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C.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B【解析】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A错误;两种模型都认为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组成,B正确;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是三层结构的观点,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表面或镶嵌、贯穿生物膜,C错误;三层结构认为生物膜中各组分是静止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错误。8.被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被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的细胞进行融合,在37℃条件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该现象表明细胞膜A.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B.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C.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具有识别与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解析】被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被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的细胞进行融合,在37℃条件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该现象证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A、B、D项错误。9.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与细胞识别、保护、润滑有关B.②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②和③共同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②和③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与细胞膜表面识别、保护、润滑有关,A正确;蛋白质是细胞膜功能的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②与③分别是指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根据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可以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移动,D正确。10.提取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将其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相应细胞,下列关于质膜和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脂质体膜与质膜在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选择透过性B.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是因为它是一个两性分子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质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质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答案】A【解析】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结构,脂质体上虽然没有蛋白质,但只有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才容易进入脂质体,所以脂质体也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磷脂分子存在亲水端的头部和疏水端的尾部,故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B正确;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也是脂质,图中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CD正确。故选A。11.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A.氨基酸B.O2C.Na+D.葡萄糖【答案】B【解析】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B正确;N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能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12.将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部位②的颜色分别是A.无色、绿色B.红色、绿色C.红色、无色D.红色、红色【答案】B【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②是原生质层;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部位①充满了蔗糖溶液,所以部位①无色;②是原生质层,含有叶绿体,呈现绿色,所以B正确,ACD错误。1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C.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D.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图A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图B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错误;图中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都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自由扩散方式中没有体现细胞膜成分的移动,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D错误。14.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方式b的转运速率可能不受细胞呼吸的影响B.方式b的最大运转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乙醇分子是通过方式a来进行跨膜运输的D.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答案】D【解析】图中方式b曲线表明,一定范围内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转运速率也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转运速率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存在载体饱和现象,说明方式b的最大运转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因此方式b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若为协助扩散,方式b的转运速率可不受细胞呼吸的影响,A正确;乙醇分子是通过自由扩散来进行跨膜运输的,C正确;曲线a表明,物质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浓度呈正相关,说明方式a是自由扩散,与载体蛋白无关,D错误。15.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达到平衡时,③两侧溶液没有浓度差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答案】B【解析】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当达到平衡时,由于漏斗中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液面差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漏斗内溶液的浓度低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A错误;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是载体数量,D错误。16.生物膜是指镶嵌有蛋白质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堂同步训练卷一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