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虚词:若、之制作人:五组8/24/2020一、代词二、连词三、动词8/24/2020一、代词•“若”作代词时,常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1、若入前为寿。(《鸿门宴》)•2、若属皆且为所虏。(同上)•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4、若毒之乎?(《捕蛇者说》)•5、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有时,在充当定语时,译为“你的”。•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有时还可以当指示代词,译为“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8/24/2020二、连词•“若”作连词时常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等。•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同上)•3、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若”还有至于的意思•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8/24/2020三、动词•“若”作动词时常用在表示类比的两事物中间,译为“像”“像……一样”。•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于无所依。(《小石潭记》)•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兰亭集序》)•有时,用于比较两个人或两个事物,为“如”“及”等。•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还有“同,相当”的意思•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8/24/2020随堂演练•1、视之,形若土狗•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4、更若役,复若赋•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7、既使吾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邪,我果非邪?•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9、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8/24/2020一、代词二、助词三、动词8/24/2020一、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輮使之然也(《劝学》)•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1、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8/24/2020二、助词•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1、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2、何陋之有(《陋室铭》)•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8/24/2020三、动词•动词,到……去。•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随堂演练1、人非生而知之者。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3、姜氏何厌之有4、吾欲之南海,何如?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24/2020关于之的趣闻•据唐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有谢安、孙绰、支遁……还有王羲之的三个儿子共四十一人,众人饮酒赋诗作文,最后由已有几分酒意的王羲之执笔为之作序。王羲之轻拈鼠须笔、铺开蚕茧纸,用他最擅长的中锋行楷,洋洋洒洒28行、324字一挥而就。在这篇短文中,王羲之既描写了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抒写了与朋友相聚的欢欣,同时也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快然自足的情怀。文章理趣深远,沁人心脾,而书法更是遒媚劲健变化无穷,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如有神助。事后,王羲之将《兰亭集序》重写了几十幅,均自叹不如原本。8/24/2020
本文标题:文言虚词-若、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3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