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目主讲贺诗泽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4321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第一个十年的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第三个十年的文学(现代部分)第一个十年的文学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与思潮第二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第三章: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第四章:第一个十年的诗歌第五章:郭沫若第六章:第一个十年的散文第六章:第一个十年的戏剧自题小像1903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第二章:鲁迅一、非议鲁迅现象二、鲁迅生平及思想三、《呐喊》和《彷徨》四、《阿Q正传》五、《朝花夕拾》与《野草》回目录一、非议鲁迅现象1、非议、诬蔑鲁迅内容(1)、从政治上:鲁迅不是革命家(2)、从思想上:鲁迅不是思想家(3)、从创作上:鲁迅不是文学家(4)、从私生活上:说鲁迅嫖妓返回2、鲁迅遭受非议、诬蔑的原因剖析(1)、政治原因(2)、价值观念的不同(3)、为了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的目的(4)、替被鲁迅骂过的人鸣不平(5)、由于相对无知,一时信口胡说(6)、由于绝对无知,信口雌黄返回(一)鲁迅之路1、家庭大变故2、婚姻大痛苦3、兄弟失和4、爱情大鼓舞二、鲁迅生平及思想返回(二)、鲁迅的尖刻与宽厚(三)鲁迅的思维特征1.受魏晋文学家气质的影响2.从小受“诗斧”影响3.有尖刻的环境怀疑、否定、开放、辩证(三)、鲁迅思想进化论国民性尼采哲学返回三、《呐喊》和《彷徨》《呐喊》《彷徨》封面《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把握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功,可用鲁迅自己的两句话: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为何说《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1、“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独特的题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农民知识分子独特的眼光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对农民:揭示其国民劣根性对知识者:精神创伤与危机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肉体的摧残;咀嚼人的灵魂对现代人灵魂的伟大拷问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模式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以及对于“启蒙”的无奈质疑被吃/吃“还乡”模式内蕴着“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和他的生命体验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的象征主义色彩与反讽结构《药》的双重线索、立体结构《风波》、《故乡》、《社戏》等的乡土气息《伤逝》抒情小说的尝试《阿Q正传》的史传结构返回四、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的。(四)阿Q形象及意义(一)写作背景及意图(二)电影赏析(三)内容分析(五)艺术成就目录链接阿Q正传鲁迅1、写作背景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及意图返回2、写作意图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返回严顺开饰阿Q王苏娅饰吴妈李定保饰鲁迅金康一饰假洋鬼子李纬饰赵太爷张幼云饰小尼姑导演:岑范编剧:陈白尘原著:鲁迅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阿Q正传》在用电影语言体现原著思想内涵方面,作了较成功的尝试。(二)电影赏析鲁迅生前一再指出《阿Q正传》不宜改编,其顾虑之一就是怕舞台化的阿Q流行滑稽可笑而损伤形象的价值。返回编导着力于精神胜利法和阿Q式革命的剖析,追求宁可笨拙,也不流于油滑的艺术效果,使影片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严顺开因此荣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以鲁迅在严寒的黑夜中沉思的形象为序幕的电影《阿Q正传》,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影片严肃而深沉的风格基础。《阿Q正传》上《阿Q正传》下返回(三)内容分析第一章:序第二章:优胜记略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第四章:恋爱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第九章:大团圆返回(四)、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返回阿Q形象(1)一个集国民精神弱点之大成的文学典型。(2)落后、无知、麻木和封建保守思想。(3)勤劳、质朴、要求反抗而找不到正确的反抗道路。典型意义:(1)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2)提出了在民主革命中启发国民的觉悟的重要性。(3)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返回(五)、艺术成就(1)外冷内热(2)以讽抒情(3)形喜实悲(4)讽刺手法的运用返回五、《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朝花夕拾》——精神的还乡“闲话风”散文:“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1、《朝花夕拾》开创了“闲话风”散文的潮流,这一文体的总体风格是一种对童年“谈闲天”式的追忆与模拟。2、其写作姿态是一种率真自然的“任心闲谈”,既有鲁迅个人的童年体验,又有其成年的深邃思考,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作品独特韵味。3、《朝花夕拾》具有一种漫笔的笔墨趣味与“原生态”的语言趣味。《野草》——自我拯救的心灵炼狱五四以后不久,《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独语体”的散文:“独语”是对《野草》风格与写作姿态的概括。主要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包括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回目录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思考与练习2、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3、分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5、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4、鲁迅的《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深广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形象及其典型意义。(1)分析阿Q的性格特征以及刻画这一性格的意义。(2)分析鲁迅塑造阿Q形象所采取的主要艺术手段。阿Q接受史一、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与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下的解析:鲁迅语: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茅盾语: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强调的是“民族自我批判”与“反省国民性弱点”二、50-70年代是一种阶级分析式的解析: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的典型”,关注重心发生转移。强调阿Q的“造反”揭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三、80年代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解析: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尽管关注的重点并无变化,却给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解释:强调阿Q造反的负面阿Q再一次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四、近年来从人类学内涵角度的解析:阿Q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1、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满足的生的困恼2、无家可归的惶惑3、面对死亡的恐惧强调“精神胜利法”与“人的困境”间的矛盾与关联。返回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平时作业《中国现当代文学Ⅰ》作业作业题目姓名:某某学号:20111234教学班:1返回成绩:《狂人日记》——病态社会的精神症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成功地塑造出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冲破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精神胜利法•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故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祝福》——被侮辱与被损害•社会悲剧: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吃掉•人生悲剧:生命个体对生命的无从把握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2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