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古代文学电子教案doc
1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申报材料目录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2-13页)二、电子教案(14-116)三、课件四、思考题(117-122)五、参考书目(123-126)六、讲课录像(3人)2《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和一般规律,熟悉各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要求1、通过教与学的结合,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提高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能力。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3、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别学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2、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安排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神话的产生与分类神话的定义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意义神话的分类。第二节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深重的忧患意识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勇敢的反抗精神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浓烈的情感体验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诗经》的编纂三家诗毛诗第二节《诗经》的分类“六义说”风、雅、颂第三节《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句式和章法颂的不同语言风格。第三章《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楚辞”的基本含义多种文化的交融楚地文化风俗“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第二节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3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节《诗经》、《楚辞》的影响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第四章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与形成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第二节《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以记事为纲结构特点叙事特点人物形象记言特点。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记言中叙事《国语》的特点《战国策》的特点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史传文学的源头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第五章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第二节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第三节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专题论文第四节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说理文的体制说理的方式语言的范式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二、秦汉文学概述秦代文坛的荒凉汉代文学的繁荣。第一章秦汉说理散文第一节汉代散文概述汉代散文的繁荣汉代散文的分类第二节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汉初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东汉中叶以后。第二章汉赋第一节汉赋的产生与发展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赋的渊源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衰微期第三节抒情小赋抒情小赋的形成抒情小赋的特点第三章两汉诗歌第一节汉诗概况楚歌汉乐府与乐府诗汉代文人诗第二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4第四章两汉史传文学第一节史传文学的产生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体例《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风格《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三节班固与《汉书》《汉书》的体例《汉书》的特点第四节其他史传散文《吴越春秋》《越绝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文学批评的繁荣二、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动乱时世门阀制度哲学思潮佛教影响。第一章建安与正始诗歌第一节蔡琰与建安七子蔡琰的《悲愤诗》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第二节“三曹”与建安文学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第三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竹林七贤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第二章陶渊明与两晋诗歌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诗歌发展阶段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刘琨与永嘉诗歌太康诗风的变化刘琨诗歌《游仙诗》第三节陶渊明与东晋诗人王羲之与兰亭诗孙绰、许询与玄言诗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第三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风的转变第二节谢灵运与山水诗山水诗的发展阶段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鲍照的乐府诗第三节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坛格局的变化第四节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宫体诗第五节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北魏诗歌西魏与北周文坛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南朝民歌基本概况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5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五章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魏晋文风的变化“以气质为体”“以情为文,以文被质”“通脱”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魏晋赋及其特点南北朝赋及其特点第三节南朝美文的衍化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概念小说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搜神记》与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史绪论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的发展进程第一章初唐诗歌第一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贞观诗风与上官体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第二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三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生平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辋川集》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孟浩然的生平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第二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王昌龄的边塞诗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王之涣的诗歌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李白歌行的价值第三节李白的绝句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主观色彩想象特色多样化的风格结构特点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第四章杜甫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杜甫坎坷的一生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杜诗的诗史性质杜诗的叙事技巧6第二节杜甫的律诗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以律诗写时事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第四节杜诗的地位和影响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五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第二节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韩愈的生平韩诗的特点李贺的生平李贺的心态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第三节刘禹锡与柳宗元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柳诗的冷峭简淡第六章白居易元白诗派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元白诗派的形成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的诗歌主张讽谕诗的得与失第三节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闲适诗的内容与情调元白唱和诗第七章唐散文与唐传奇第一节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二节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韩、柳的古文理论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三节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柳的开拓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第四节唐传奇传奇的含义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第八章晚唐诗歌第一节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杜牧的诗歌创作第二节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温庭筠等人的创作第九章李商隐第一节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第二节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诗歌情调的幽美朦胧与亲切可感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第三节凄艳浑融的风格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阮籍、李贺、杜甫等人的比较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第十章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7燕乐的兴起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花间集》及花间词风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第三节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生平及前后期词作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第二节柳永词的新变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第二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诗文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平易纡徐的文风欧阳修的诗歌第二节王安石的诗文早期诗风的特点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简洁峻切的散文第三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第二节苏轼的古文和辞赋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叙事、抒情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第三节苏轼的诗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乐观旷达的精神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第四节苏轼的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对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的手法苏词风格的多样性第四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丰富的人文意象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山谷体的内涵晚年诗返朴归真第二节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杜甫典范的确立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江西诗派的形成江西诗派的演变第五章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一节晏几道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第二节秦观伤心之的伤心词情韵兼胜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第三节贺铸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8第四节周邦彦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词作艺术的规范化第六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第一节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入蜀前后的变化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第二节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抗敌复国主题隐逸情趣爱情诗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七言诗的高度成就第三节杨万里和范成大诚斋体的艺术特征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第七章辛弃疾与南宋词坛第一节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前后期的创作第二节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英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第三节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电子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