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现代文阅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小涛想了解薯片的营养,网络搜索关键词“薯片”后,意外得知薯片易致癌,接着搜索关键词“薯片致癌”,找到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帖子。他对帖子中提及的“couchpotatoes族”很感兴趣。在检索了解了“couchpotatoes族”的相关信息后,他十分好奇:帖子中的哪个人最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呢?想到自己隔周吃一次薯片的情况,他有点担心,于是发帖求助。以下是小涛网络阅读的内容。材料一:薯片对健康的影响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高油高盐食物。与其他油炸食品一样,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同时,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认为:由于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较差,这两种人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健康危害最大。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必须拒绝炸薯片等香脆食品。关于丙烯酰胺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但其导致人体致癌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并没有发现任何一项研究可以证明:人在正常食用食物的情况下,摄入的丙烯酰胺能够造成癌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材料二:薯片致癌,你们还会买来吃吗?材料三: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嚼着薯片。“沙发土豆(couchpotato)”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于美国,后来又传遍世界各国,成为致胖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形象和健康。材料四:(1)材料二中那个人最有可能成为“couchpotatoes族”?请结合材料帮小涛作出判断并解释。(2)阅读材料四,回答问题。小涛看了王杰、胡伟、洪广平这三位医生的回复后,认为有一位医生的回复最有针对性,有一位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别有用意。小涛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结合医生的回复作出推测。(3)综合材料信息,帮助小涛完成网络阅读收获卡。网络阅读收获卡知识收获:薯片是马铃薯(土豆)制成的________的零食。经验获得:①遇到问题,要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精选关键词,还可用网络求助。②网络上信息混杂,要懂得筛选与甄别。【答案】(1)心若止水。从发言内容来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薯片。(2)因为一位医生(王杰)明确指出了薯片的致癌可能和不良影响,并建议要少吃薯片,隔一段时间吃一点是可以的,所以最有针对性;一位医生(胡伟)把话题从“致癌”转向“减肥瘦身”,还留了QQ群号,这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有做广告的嫌疑,所以小涛会这样认为。(3)①口感清脆;②广受喜爱;③高油高盐;④易使人肥胖;⑤含可能致癌成分。【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分析】(1)由材料三可知“couchpotatoes族”是指那些喜欢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嚼着薯片的一类人,结合材料二帖子的内容,这几个人的帖子中,只有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他认为没有薯片人生就没了意义,认为吃薯片是人生的享受,还用吸烟致癌,但还是有人吸烟来反驳吃薯片致癌的观点。据此作答。(2)要看医生的回复有没有针对性,是不是别有用意,关键是看医生回复的内容。如果医生的回复是针对问题而回复的,就是有针对性,反之则没有。如果医生的回复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别有用意。(3)此题要求薯片下一个定义,关键是从材料中筛选出薯片特点的词语,然后整合概括。认真阅读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中筛选出如下语句“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清脆口感”“许多人爱不释手”“成为致胖的重要因素”“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然后整合概括即可。故答案为:⑴心若止水。从发言内容来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薯片。⑵因为一位医生(王杰)明确指出了薯片的致癌可能和不良影响,并建议要少吃薯片,隔一段时间吃一点是可以的,所以最有针对性;一位医生(胡伟)把话题从“致癌”转向“减肥瘦身”,还留了QQ群号,这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有做广告的嫌疑,所以小涛会这样认为。⑶①口感清脆;②广受喜爱;③高油高盐;④易使人肥胖;⑤含可能致癌成分。【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帖子,理解帖子内容,然后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即可。⑵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其含义,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还要结合实际理解其深层含义。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材料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下看猫头鹰(美)珍·尤伦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呼,胡胡胡胡——呼!”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中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呼,胡胡胡胡——呼!”“呼,胡胡胡胡——呼!”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呼,胡胡胡胡——呼!”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林良译)(1)【故事·概括】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2)【故事·赏析】赏析文中画线句子。①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②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3)【故事·想象】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文首和文末的哪幅图呢?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4)【故事·感悟】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答案】(1)①虽然猫头鹰一开始没有出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几个哥哥说的话: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②虽然“我”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③虽然“我”很担心有什么东西躲在大树背后,但是“我”问都没问,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2)①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我”紧张、急切的心情,充满了童真与可爱。②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和兴奋。(3)示例1:文首图。图中父亲让孩子跟着走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直接予以帮助,因为父亲信任孩子。他带孩子去看猫头鹰,让孩子看到希望,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坚强、独立。示例2:文末图。图中父亲抱着孩子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去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一路上他不停地呼唤着猫头鹰,还时刻关注着孩子。看完猫头鹰,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4)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示例2:“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战胜了寒冷和恐惧。“我”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我”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从中学会了忍耐克制。无声的成长就是“我”内心不断丰富的历程。【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仿照示例概括情节,从前往后认真阅读文章,找到我遇到困难的语句,我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以及我是因为什么克服困难的语句,这些语句有:“但是什么也没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
本文标题: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现代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4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