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大同》——《礼记》
安徽普高专升本基础班系列课程公共课语文《大同》目录01孔子与《礼记》02文本解析03研习思考与考点梳理孔子生平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晚年致力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乐》《易经》《春秋》)为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思想1•孔子提倡“仁,礼”,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礼记》1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完成的。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礼记》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记》1梁启超言:《礼记》之最大价值,在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的资料──尤其是荀子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盖孔氏之学,在此期间始确立,亦在此期间而渐失其真,其蜕变之迹与其几,读此两戴《记》八十余篇最能明了也。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的几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在这里,“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这种思想虽为孔子首创,但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当时,战祸频繁,民不聊生,人们自然会向往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幸福的“乐土”。《大同》2文本解析(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蜡(zhà):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观(guà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喟(kuì)然:感叹的样子。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逮:赶上2文本解析(1)翻译文本: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却也有志于此啊!」【段意】通过师生对话,引出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的话题。2为:属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与:繁体字作“與”,通“舉”。文本解析(2)修睦:修:修治,调整。其:己称代词,自己的。矜寡孤独: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谋:阴谋诡计2文本解析(2)【段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句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2文本解析(2)【段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敬爱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六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这一层,是本段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谐、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文本解析(2)【段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文本解析(2)大同的纲领性说明政权(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的管理者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的基本特征总括:什么是大同阴谋、盗窃、纷乱不作信任、安定、和平大兴高度和谐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隐:消逝。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笃:淳厚。田里:田地与住宅。文本解读(3)2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用是:因此。兵:这里指战争。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考:成就。刑:典范。让:礼让。埶(shì):同“势”,指职务。去:斥退。文本解读(3)2文本解析(3)翻译文本: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段意】阐释“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大同”社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同”与“小康”的区别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义以为纪,刑仁,讲让小结2“大同”与“小康”的对比,说明二者间的差别,也表明今不如昔的价值取向。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但与道家不同的是,孔子称赞的是尧舜时代。这篇作品的文字铺张扬厉,语句谐韵。视野开阔,气势充沛,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之情,可谓情理并重,典雅崇高,很多文句已成为格言。“大同”与“小康”的概念对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影响很大,近代民主思想正是借用了“大同”的概念,如康有为撰写《大同书》,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而“小康”今天也被我们用来代称阶段性的社会目标。研习思考与考点梳理3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天下为公:为:属于。选贤与能:与:繁体字作“與”,通“舉”。亲其亲:第一个“亲”是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是名词,亲人。大道既隐:隐:消逝。以正君臣:即“以之正君臣”,用来使君臣关系规范。正,使动用法,“使……规范”。练兵场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D练兵场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4.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guànjŭ是谓大同礼运天下为公练兵场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三、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练兵场三、简析题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近代洪秀全:“太平天国”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天下为公”谢谢学习
本文标题:《大同》——《礼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6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