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绪论1.心理学的起源哲学起源经验论心理学:英国联想论心理学思想、法国感觉论心理学思想唯理论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古代医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天文学与心理学:反应时的研究生理心理学颅相说、大脑机能统一学说、布洛卡语言中枢的发现心理物理学2.心理学的背景二、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1.实验内省法把内省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把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实施规则:先让被试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控制无关刺激,减少无关刺激对被试的影响;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进行验证;变换刺激条件,使被试把刺激和心理过程分开。贡献: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发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注重利用客观实验技术,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局限:内省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性大,难以验证;局限于简单心理学的研究,难以用于复杂的高级心理过程;对被试要求高,要求被试分析和描述心理元素的强度、性质。2.心身平行论①对同一经验两种观点的平行把经验区分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前者是生理的和物理的,后者是心理的。两者平行存在,其间不发生相互作用。②两类因果系列的平行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因果系列。③平行性与互补性心理学和生理学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辅助的和相互补充的关系。3.冯特的贡献和局限贡献:①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②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队伍③冯特创立的实验的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是互为补充的,他称之为“新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局限:①具有内省主义倾向②具有元素主义倾向三、机能主义心理学1.机能主义的贡献和局限贡献:①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新心理观②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③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局限:①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②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的倾向③具有生物主义的倾向2.詹姆斯的理论1.心理适应观詹姆斯主张心理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自然科学;把心理看作是生物进化赋予人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机能,并与外部世界同步发展和相互作用。詹姆斯认为人的心理与生理(脑)的关系,也是一种机能或功用的关系。他强调一切心理状态都跟随有某种肉体上的活动;大脑半球中的某种活动是意识状态的直接条件,心理动作可能一致地是脑动作的功用。2.意识流说意识流是詹姆斯反对当时流行的元素主义而提出的一种关于意识的学说。他认为经验并不是由元素简单集合而成,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有五个特点:属于私人的、常变的、连续不断的、有选择性的、有用的。3.本能和习惯说本能是一种趋向一定目的的、不学自会的动作能力或冲动行为,詹姆斯把本能分为感觉冲动、知觉冲动和观念冲动。(1)强调本能受心理活动的调节,强调本能受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本能具有关键期(2)扩大本能的范围,把一切心理起因都归结为本能冲动习惯是一项活动不断重复形成的、新的、类似本能的行为模式。习惯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4.自我说詹姆斯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他将自我分为主动的我(I)和被动的我(Me)。主动的我即认识者、思想者;被动的我则由主动的我派生出来,包括物质的我、社会的我、精神的我。5.情绪说情绪说是詹姆斯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说。情绪的产生过程:对事件的知觉→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体验。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的感知,人遇到某种情境时,先有身体的反应,然后这些内导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情绪。尽管詹姆斯—兰格情绪说削弱脑的重要性而夸张外周器官的作用,但却促进了对情绪生理机制问题的大量研究。3.詹姆斯的贡献和局限贡献:詹姆斯建立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以机能主义为特色的心理学体系,成为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者和开拓者。意识流说开了批判心理学中元素主义的先河,对意识特征做了深刻的动态分析和描述,其中蕴涵了“无意象思维”的见解。情绪说指出了情绪与身体内外状态的密切关系,促进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大量研究和行为主义的产生。对本能和习惯、自我、意志、记忆及其研究方法等也有创新的见解。局限:詹姆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还较狭窄,并存在哲学思辨和为宗教信仰辩护的倾向。4.霍尔霍尔是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和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倡导适应和应用的观点。霍尔提出复演论,即人类个体自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正反映人类自原始到现代整个进化阶段的重演。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状,代表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时期;婴儿期的爬行代表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青年期情绪不稳定代表人类进化的混乱期;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化的文明期。复演论认为:未成熟期不仅可从尚未成人的意义上去理解,而且也是沿着某些方向发展的心理倾向的可塑时期。在研究方法上,霍尔采用了从德国学来的问卷法,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5.桑代克桑代克首次用实验方法进行了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迷箱实验中,由于猫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多次的犯错误才发现并掌握了正确的开门方式,因此,桑代克把动物的学习过程称为尝试-错误。桑代克得出,动物的学习不是通过思维和推论进行的,而仅仅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而已。他不仅认为学习是建立联结,还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结系统。联结是构成心理行为的基本单元。桑代克总结了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在身心关系上,桑代克持的是身心平行论,即认为心理和生理是两个平行发生的过程。四、行为主义1.分派: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分子性行为:指个体所表现的局部性动作,如声、光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反应。整体性行为:指个体所表现的大单元或整体性行为,如动物跑迷津、儿童上学、打球等行为。特点:目的性: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设法获得或回避某些事物认知性:为实现目标,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以对途径和工具的认知为前提的最小努力原则:选择比较容易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可教性: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2.斯金纳的行为塑造操作性条件作用规律①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发射中的作用①消极强化和积极强化强化:通过强化物来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积极强化: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去掉厌恶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②阴性惩罚和阳性惩罚惩罚:使用某种事物或某个事件来使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甚至降低至零的过程。阳性惩罚:呈现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物,能产生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的效果。阴性惩罚:移开或取消积极的、令人喜欢的刺激物,也能产生使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的效果。3.华生的经典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人的各种复杂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在适应的条件下,又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4.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①本能理论:完全否定遗传和本能,主张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②情绪理论:人的各种复杂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③思维理论: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言语④人格理论:人格乃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5.托尔曼的经典实验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走到食物箱,堵塞通道认知地图:迷津实验潜伏学习:学习过程中的食物奖励6.行为主义的应用四、皮亚杰学派1.建构的思想:皮亚杰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他认为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2.心理发展的实质: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是双向建构的过程,即动作和运算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用于客体以形成广义物理知识的结构(外化建构)。3.几个概念:图示:皮亚杰用图式来表示认知结构,图式是主体与环境相作用,经过同化和顺应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是认知结构的单元,是一组动作或操作的内化了的复现表象。组织与适应:儿童认知的发展是由组织与适应这两种机能协调完成的。从生物学的观点看,组织与适应是不可分离的,它们是单一机制的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组织是这一机制的内部方面,适应构成了这一机制的外部方面。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个体以自己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顺应是改变原有图式或建立一个新图式以容纳一个新刺激的过程。图示的发展:认知发展是机能不变与结构变化的统一体。认知发展的适应和组织机能是不变的,而它的结构(图式)则处于不断地分化与整合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个体认知变化的两种机制,同化导致认知生长(一种量变),顺应导致认知发展(一种质变),两者的结合是认知适应和认知发展的机制。4.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所有的儿童都遵循恒定不变的,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顺序。|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相对性,每一阶段可提前或推后,但先后顺序不变。|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中有机的一部分。|每一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心理运算。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客体永久性实验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思维开始出现,表象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泛灵论。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分为两个分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儿童开始运用象征符号;直觉思维阶段(5—7岁),这是儿童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三山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已具有运算的知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思维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到了具体运算后期,儿童已经能说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为解决关于关系方面的假设和命题问题作好了准备。守恒实验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而在纯形式的水平上,依据一定的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此阶段达到成熟。5.实验方法:临床法临床法综合了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他很注意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根据他要研究的问题,他有意地布置了实验环境,当着儿童的面做一些他独创性设计的小实验,并向儿童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对儿童的回答和活动的分析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五、认知心理学加法反应时: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的效应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分别对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起作用。应用:情绪与动机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减法反应时: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六、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层次结构意识:是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到的那部份心理活动,正常成人的思维和行为属于意识范畴;前意识: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潜意识:个体不能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生活,往往包括着大量的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的观念和经验。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是非理智的。本我存在生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力比多);也存在死本能,遵循破坏原则,其中指向自身的有:自责、自虐、自杀等,指向他人的有:憎恨、攻击、侵略等。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自我: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道德原则。性欲论弗洛伊德所说的性
本文标题:心理学史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3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