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2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总结2
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为了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心理咨询室计划拟开展以下工作:一、指导思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面向全体老师和学生,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通过设计一系列心理主题黑板报、宣传栏以及与校园广播站合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心理辅导室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和各个班级共同关注班级黑板报的版面和内容,在设计上多下工夫,争取创设更多由学生自主的栏目,发动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吸引更多学生解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二、工作思路1.根据新形势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树立“大心理教育观”,坚持全员心理育人,全程心理育人和全方位心理育人的理念,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家长,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功地学习生活。每月第一周心理健康班会课工作要做细与做实。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形成学校心理教育的特色。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三、具体工作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同时克服等学生上门的固定思维,心理老师应主动深入所在年级组,与所在年级的班主任积极交流,了解各班需要帮助学生的情况,能主动邀请学生交流辅导,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有:1、个别咨询;2、电话咨询;3、书信咨询。2.加强每月心理班会活动课每月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认真制定心理班会授课内容计划,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易操作、有实效。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1)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教育。(2)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4.积极做好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针对各年级学生,积极作好更新与补充血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5.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四、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针对初一新生因升学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3、初二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4、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更新与补充。6、与学校的德育主题有机结合,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7、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8、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9、各类资料整理、归档。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我校成立心育领导小组,确定心育辅导组成员,在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上争取落实,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学校有订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增强对心育的认识。一学年以来,我校老师及辅导员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展心理讲座——九月份进行了七年级开设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讲座;十月份进行了八年级开设人际关系辅导讲座;在12月,对4、5、6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和相关年段进行反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家长会上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受到家长们的欢迎。2、个别咨询与辅导。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4、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我们发现学生心理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着大家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需求和认可,也体会着帮助苦闷中的学生走出烦恼的喜悦,咨询过程是来访者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为广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
本文标题:2012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总结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3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