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发性痛经【DysmenorrheaDysmenorrhoeaN94.6】【别名】功能性痛经【概述】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中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生率介于30%~50%。约有10%左右的病人,疼痛难于忍受,每月有1~3d或更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必须接受治疗。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病因】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α和PGE2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尤其是PGF2α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PGF2α和PGE2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PG浓度较增生期内膜为高。月经期由于溶酶体不稳定,释放各种溶解酶而破坏细胞膜,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释放PGF2α和PGE2。PGF2α及PGE2含量增高,尤其PGF2α含量更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经。另外,痛经也与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造成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厌氧代谢物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元有关。原发性痛经的发生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因无孕酮刺激,所含PG浓度甚低,一般不发生痛经。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子宫收缩异常、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发病机制】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近年研究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关键,是子宫肌反应性过高,继发子宫肌层缺血导致的疼痛。(一)前列腺素(PGs)的周期性改变:子宫的PGs主要来源于内膜,子宫内膜细胞中的溶酶体受各种刺激而释出磷脂酶A2(PLA2),通过PLA2的催化作用,与细胞膜上磷脂相结合的花生四烯酸被游离出来。作为合成PGs的前体,启动了PGs的生物合成,主要是PGF2a的形成。近年有人报道,在月经周期中内膜内的PGF浓度与子宫静脉中17β-雌二醇(E2)的对数值呈线性相关,而PGE在月经周期中的浓度基本恒定。从实验得知E2能促进细胞内溶酶体的形成,尤其在孕酮(P)作用的协同下,内膜间质细胞内有大量溶酶体发育。由于PLA2在溶酶体内的积聚,一旦溶酶体退化,PLA2释放,就有更多花生四烯酸游离而促使PGs的合成。人类子宫内膜中PGs含量,在增生早期PGF2a及PGE2值接近,随着月经周期进展,两者含量渐渐增多,及至排卵后PGF2a值持续升高,月经期达峰值,为增生早期的6倍,明显大于PGE2值。因此PGF2a是黄体期及月经期内膜最主要的PGs。PGs合成虽然在内膜,可是PGs受体主要在肌细胞。体外实验提示:PGs对人体子宫肌的作用与PGs剂量有关,并随月经周期的时间而不同。PGE2使子宫肌松弛,而PGF2a促使肌肉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增多,在月经前期这一作用更为显著。在体试验,给予正常非孕妇女静注或宫腔注入PGF2a,可引起下腹部轻度痉挛性疼痛。应用一根带有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导管,经子宫颈放入宫腔,通过测宫腔内压力变化以记录子宫肌层的收缩,可见子宫肌基本张力(静态压力)增大,宫腔压力增高,收缩频率增多。PGs对子宫内膜血管亦有重要影响,PGF2a可引起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而导致内膜月经期改变,最后内膜剥脱和排出;而PGE2却起血管扩张作用。PGI2是一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提示它可涉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调控,并能控制妊娠子宫肌的自律性收缩,降低PGF2a诱导的肌紧张度。血栓烷(TXA2)主要来自血小板,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月经期间TXA2含量极高,以加强子宫收缩,防止月经过多。因此,月经期PGF2a与PGE2、PGI2、TXA2的平衡决定了月经量的多少和痛经的严重程度。(二)子宫收缩异常: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痛经病人的子宫腔内压,同时测定局部子宫血流量,发现有四项主要异常;1.子宫肌层静止状态时,宫腔基础压力1.33~6.67kPa(15~50mmHg),而正常情况1.33kPa;2.子宫收缩时宫腔压力升高,16~20kPa(120~150mmHg);3.收缩频率增多,10min内5次;4.收缩不协调,节律紊乱,并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和缺氧而致痛经发生。收缩间隙血流量增加,疼痛减轻。给病人静注250mgβ2受体兴奋剂-间羟舒喘宁(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子宫收缩消失,局部血流显著改善,疼痛完全缓解。由此可见,原发性痛经的共同特点是子宫肌层活性过强,由于过度收缩引起子宫局部缺血。因而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年倾向于内膜释放PGF2a过多有关的学说。原发性痛经病例中,PGs合成及释放增多之原因尚未完全了解。青春期少女无排卵,无痛经,其时PGs含量仅为排卵周期的1/5;口服避孕药后,月经血中PGs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等现象,提示卵巢自体激素的不平衡可影响内膜PGs的合成。(三)与原发性痛经有关的其他因素:1.近代研究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虽以PGs学说最为有力,但还不能解释所有病例的子宫肌活动过强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病人血浆中PGF2a的代谢产物均升高,亦不是应用PGs合成抑制剂症状均能得到缓解。已知含精氨酸的血管加压素(AVP),能引起未孕妇女子宫肌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局部血流量显著下降。正常情况下,排卵期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黄体期下降,直至月经期。原发性痛经妇女月经周期第1天血浆AVP浓度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1~4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据此,AVP亦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的一个重要原因。2.精神因素一直被认为在原发性痛经中起重要作用。以往通过对母女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无痛经母亲其女儿77%无痛经发生;而其母痛经之女儿有70%患痛经,经常发生者占30%,偶尔发生者40%,有力地支持这一病因学说。但根据近年研究,痛经的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因素,且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急、慢性疼痛都可产生一定影响,它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并无更多特异之处,因而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并非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主要特点表现为:(一)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二)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三)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一)发病年龄: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二)疼痛时间: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在经前12小时出现;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三)疼痛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四)伴发症状:有时痛经伴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出冷汗,是由于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平滑肌过度收缩所致。(五)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0.5~2h。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持续12~24h。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及虚脱。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一)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发育情况、婚否、分娩过程,以及以往月经情况。包括月经有无周期、持续时间、疼痛发生的性质及时间。有无经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有无经期受寒及过食生冷食物等。(二)症状1.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其特点是月经来潮数小时前已感疼痛,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痛、坠痛,并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及阴道、肛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以后疼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晕厥、虚脱等症状。2.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肠胀气或肠痉挛痛等。一般可持续数小时,1-2天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三)体征妇科检查:盆腔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病变,有时也可见宫颈口狭小,子宫过度倾屈。【辅助检查】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一)腹腔镜检查:盆腔无阳性发现,是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二)B超检查:为正常盆腔图像。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1.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曲线。2.经血前列腺素测定:显示有异常增高。【诊断】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诊断时必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但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痛经的疾病。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一)初潮后1~2年内发病;(二)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h;(三)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四)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病史不典型、盆腔检查不满意者,宜做B超扫描。盆腔检查无阳性体征,应用避孕药物或PGs合成抑制剂,有疗效者可诊断原发性痛经。如用药5~6个周期无效,则宜进一步做腹腔镜或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二)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可出现在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三)有时痛经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治疗】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一)一般治疗: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行非麻醉性镇痛治疗,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解痉药。(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PG的产生,防止出现过强或痉挛性子宫收缩,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该类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80%。主要药物包括:1.苯基丙酸类:如布洛芬(ibuprofen)400mg,每日3~4次,或酮洛芬(ketoprofen)20~50mg,每日3~4次;2.灭酸类:如氟芬那酸(flufenamicacid)200mg,每日3次,或甲芬那酸(mefenamicacid)250mg,每日3次,月经来潮即开始服药,连续2~3日。(三)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及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中PG。主要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可达90%以上。(四)其它:对上述常用方法治疗后疗效仍不佳者,亦可于月经来潮时用氢可酮(hydrocodone)或可待因(codeine)。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
本文标题:原发性痛经-病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3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