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1页共20页目录第一章市民卡与市民卡工程简介························································21.1建设背景··············································································21.2市民卡简介···········································································21.3建设意义··············································································41.4建设模式··············································································51.5投资和收益···········································································5第二章市民卡解决方案····································································62.1设计理念··············································································62.2应用框架··············································································72.2.1市民卡的政府应用······························································82.2.2市民卡的公共事业应用·······················································122.2.3市民卡的商业应用·····························································132.2.4市民卡的金融应用·····························································132.2.5市民卡的衍生应用·····························································142.3实践经验·············································································162.3.1概述················································································162.3.2案例简介-扬州市民卡·······················································162.3.3案例简介-无锡市民卡·······················································182.4主要特色·············································································20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2页共20页第一章市民卡与市民卡工程简介1.1建设背景IC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推动城市个人消费结算向电子化迈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1)应用规模较小,不能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要;(2)已建成的系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使用不便;(3)有些行业仍然考虑独自发卡,一卡一用,不符合国家总体要求;(4)各个独立的“部门级”卡系统(如社保卡、公交卡、校园卡),无论规模大小,都重复建设了发卡体系、服务体系、应用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从整个城市管理来看,不利于资源整合和整体效能的提升。与其等许多功能单一的IC卡出现后,政府费力去再疏导和协调,不如在发行前就实现统筹规划、兼收并蓄,建设“城市级”市民卡系统,实现统一的发卡、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这样不但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更能有效推动政府职能部门间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市民卡作为“城市名片”,为维护其政府公信力,要求市民卡发卡体系有权威、一致和更新及时的市民基础信息支撑。但由于市民基础信息分散在劳动、社保、公安、民政、计生、教育等不同部门,用传统手段很难得到满足要求的基础信息。必须进行市民信息资源的跨部门整合,建立市民信息交换平台和基础信息库。一方面,从相关部门获取市民相关的身份信息和办理政府业务产生的业务基础信息,供发卡使用。另一方面,卡系统将市民持卡应用形成的相关动态信息,结合各个部门提供信息,通过加工后又共享给相应部门,以便这些部门办理业务时得到其它部门最新的信息,既体现政府为民服务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又为政府施政中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1.2市民卡简介市民卡是政府授权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凭证;是双界面集成电路(CPU)卡和符合“银联标准”的磁条复合卡。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3页共20页市民卡卡面印刷持卡人姓名、性别、民族、居民身份号码(或者社会保险标识码)、本人相片、卡号、发卡日期、证件的有效期和制发部门等信息。市民卡卡内信息由市民基础信息和应用服务信息组成。市民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居民身份号码、社会保险标识码等,应用服务信息包括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园林旅游、卫生健康、劳动就业、社区服务、金融服务和其它业务应用信息。图表1市民卡基本功能市民卡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电子凭证功能:市民卡作为持卡人身份识别的有效凭证,通过联网或脱网方式,办理各项社会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存储功能:记录持卡人的基础信息和相关业务应用信息,通过接入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信息查询功能:持卡人可以通过市民卡的服务基础设施,查询本人的基础信息和社会保险、卫生健康、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相关应用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交易支付功能:持卡人可以通过市民卡进行各种交易处理,实现便民公用事业、社会服务、小额现金支付和金融交易服务等。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4页共20页1.3建设意义市民卡作为政府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的信息化载体,工程实施将带来三个方面的意义:1.对市民而言:方便快捷办理个人相关事务、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具体来说:通过整合现有社保卡、公交卡、公园卡、就诊卡、公积金卡、停车卡、加油卡、消费卡、居住证、暂住证与借书证等卡证,实现卡证功能合一或者兼容,市民出行、看病、办事、消费“一卡多用、通行本市”让市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2.对政府而言:通过市民卡工程实施,可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能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数字依据,能为执行政府公共政策提供业务、技术支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以提高政府效能。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市民卡工程整合得到的市民基础静态数据和动态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部门处理业务带来方便。如房管局通过市民卡数据中心获取市民户籍信息、公积金缴纳数据、低保与婚姻信息、纳税信息等,避免审核困难,又可以方便快捷办理经济适用房申请。既体现政府施政的公正清明,又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民卡的身份识别、信息记录和便捷支付功能,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载体,按照不同人群、不同区域,差异化地精准实施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政策和相关措施,既方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又方便政府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公共政策执行情况,也可以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定和修改公共政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3.对社会而言:市民卡作为数字城市基础,可以为社会各机构提供支付清算、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等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建设,提高社会效率。具体来说,市民卡工程建设的清结算处理平台,除了完成现有发卡系统的清结算处理外,还可以为更多加盟商户提供清算服务,为跨区域消费提供清算服务。还可跟各商业银行、网络支付服务机构、各地储值卡运营机构合作,为更多商户提供清算与商业服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并完善市民卡运营体系,为各类商户提供客户关系管理、商务咨询等服务,使商户可以更加精确地为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还可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以个人征信平台为基础,市民卡作为“个人信用记录卡”。在企业招聘、商业信用消费管理、银行信用卡发放审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5页共20页1.4建设模式市民卡遵循“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发展原则,力求实现“充分整合、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建设目标,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全民应用”的建设方针,具体来说:政府主导:政府承担对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管理的主体责任,承担城市总体资源配置的主体责任,承担创造投资运营条件以吸引社会资源合作的主体责任。市场运作:市场化运作的核心是按照市场价值准则和市场运行规则,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企业经营:企业化经营,本质上是使经营能够有效形成现代服务产业的拉动力,并从经济效益角度使经营能够有效形成对城市GDP的增长贡献。全民应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全民应用,充分体现市民卡作为城市标志卡和市民待遇卡特征的基础支撑要点,也是决定市民卡工程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1.5投资和收益市民卡工程是一个“开口”工程,随着市民卡接入部门(单位)和新应用的不断增加,工程实施范围将不断扩展。为此,市民卡工程投资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资模式。而是政府以少量资金启动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然后,政府以市场开放、资源互换获得合作银行对工程建设与运营投资。政府互换资源一般是社会保险或者住房公积金的增量资金。市民卡工程的收益主要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除了作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市民提供“便民、利民和惠民”服务外,还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并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信用和电子支付服务;在经济效益方面,一方面通过集约化建设省钱,可将节省的钱回馈市民。另一方面,市民卡的商业运作也可带来城市公交手续费收入、小额支付手续费收入、钱包沉淀资金收入、广告收益、公共事业代缴费收益和银行卡服务收益。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6页共20页第二章市民卡解决方案2.1设计理念首先,基于“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理念,以一张市民卡将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所涉及的主要活动都整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市民在办理政府事务中享受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市民卡数据中心获得完整的市民动态行为数据,为民生政策拟定、执行跟踪和民生服务投入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该理念实现思路如下图所示:其次,基于“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设计理念,对现有“部门级”卡系统做合理的升级改造,构建“城市级”的市民卡系统,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在实施整合中,既要坚持发卡、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的统一,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业务部门在卡应用中的主导权,并调动业务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和应用拓展的积极性。卡整合思路如下图所示: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第7页共20页城市通卡发卡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支撑平台社保卡发卡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支撑平台校园卡发卡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支撑平台XX卡发卡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支撑平台市民卡发卡体系服务体系支撑平台-应用体系-2.2应用框架市民卡作为一张多功能复合卡,是市政府职能部门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社会保障事务、享用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凭证,同时作为小额消费的支付工具和银行的借记卡或贷记卡。基于对国内外广泛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提出市民卡
本文标题:市民卡解决方案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