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体体格测量1.成人体格测量内容: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胸围、血压、皮褶厚度2.体格测量的意义:评价机体膳食营养状况一、腰围腰围与腹内脂肪含量相关,是反映腹部脂肪分布的重要指标,对于腹型(中心性)肥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掌握腰围的测量方法及意义1、测试仪器尼龙带尺使用前必须经钢尺校对,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1cm.长度:1.5米宽度:1厘米最小刻度:0.1厘米在清晨未进食的条件下;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适度张开下垂;双腿合并,使体重均匀分担在双腿,露出腹部皮肤;测量时平缓呼吸,不要收腹或屏气;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或在右前方。2、测试方法测量位置:腹中线、脐线髂前上棘肋弓下缘腹中线脐上1厘米处“0”点将带尺经脐上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带尺围绕腰部的松紧度应适宜(使皮肤不产生明显凹陷)。脐线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即为测量值“0”点呼气末读数,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cm。测量点太高皮尺拉得太紧错错3、注意事项:(1)测试人员应严格控制带尺的松紧度。(2)测量时,受试者被测部位要充分裸露。(3)测量时,受试者不能有意识地挺腹或收腹。(4)测试环境安静,相对隔离。正常成人腰围的判断标准WHO/cm亚洲/cm中国/cm男性<94<90<85女性<80<80<80腰围是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的一个近似指标。中国(2002)腹型肥胖的标准:男:腰围≥85cm女:腰围≥80cm1)使用器材并校对: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软尺,使用前先用标准钢尺校对,刻度读至0.1cm。2)被测者的姿势:在清晨未进食的条件下,被测者自然站立,保持自然呼吸状态,勿用力挺胸或收腹。3)测量者站位:在被测者的前方或右前方。腰围测量法小结4)测量定位(任选一种):第一种方法:腰围的水平位置为脐线;第二种方法:肋弓下缘和髂前上嵴连线中点,左右两侧各定一个测量点,测量时软尺应通过两个测量点,水平围绕一周。5)读数要求:在被测者呼气末期读数。以“cm”为单位,读至0.1cm。两次测量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cm。二、臀围1、测试仪器尼龙带尺使用前必须经钢尺校对,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1cm长度:1.5米宽度:1厘米最小刻度:0.1厘米测量前被测者身穿单薄长裤,可直接测量;测量前须取出裤袋内物品(如钥匙、钱包、手机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如果被测者穿数条长裤,则让其脱掉外裤,留有最内一条长裤进行测量。2、测试方法被测者姿势: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下垂并适度张开,双腿并拢,两腿均匀负重,臀部放松,目视前方。测量定位:臀部的最高点(最大围,GL);股骨大粗隆水平。带尺围绕臀部的松紧度应适宜,带尺轻轻贴住皮肤,使皮肤不产生明显凹陷。注意保持水平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即为测量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前后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3、注意事项①测试人员应严格控制带尺的松紧度。②测量时,男性受试者只能穿短裤,女性受试者穿短裤、背心或短袖衫。③测量时,受试者不能有意识地挺腹或收腹。1)使用器材: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软尺。使用前先用标准钢尺校对,每米误差不超过0.1cm。2)被测者姿势: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呼吸自然。3)测量定位:臀围测量常用的有两个部位:臀部的最高点(最大围);股骨大粗隆水平。臀围测量法小结4)测量方法:测量者用软尺置于臀部测量点,水平围绕臀部一周进行测量。5)读数要求:以“cm”为单位,读至0.1cm。6)注意事项:测试人员应严格控制带尺的松紧度;测量时,男性受试者只能穿短裤,女性受试者穿短裤、背心或短袖衫;测量时,受试者不能有意识地挺腹或收腹。三、胸围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肌肉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同时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1、测试仪器尼龙带尺使用前必须经钢尺校对,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1cm长度:1.5米宽度:1厘米最小刻度:0.1厘米2、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保持平静呼吸。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下角下缘至胸前围绕一周。桡骨茎突点髂前上棘点大转子点胫骨点内踝点桡侧掌骨点男生和未发育的女生,带尺下缘在胸前沿乳头上缘;已发育的女生,带尺在乳头上方与第四肋骨平齐。带尺围绕胸部的松紧度应适宜(皮肤不产生明显凹陷)。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即为测量值。第四肋骨形态测量点测试人员在受试者呼气末(平静呼吸)时读取数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记录方式皮尺拉太紧压住乳头已发育女生测量点不在乳头错错错3、注意事项:①测量时,注意受检者姿势是否正确,如有低头、耸肩、挺胸、驼背等状况,要及时纠正。②检测人员应严格控制带尺的松紧度。③如触摸不到肩胛下角,可让受检者扩胸,待触摸清楚后,受检者应恢复正确测量姿势。④如两侧肩胛下角高度不一致,以低侧为准。若两侧肩胛下角的高低相差过大,视为非正常学生予以剔除。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四、身高要求掌握身高的测量方法及意义1、使用器材电子身高计机械式身高坐高计使用前先进行校正。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2、测试方法“两点呈水平”两肩胛间骶骨部足跟与立柱相接触,呈“三点靠立柱”站立姿势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向下滑动至受试者头顶。读数时,测试人员双眼与水平压板平面登高读数。或等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稳定后,记录显示的数值。记录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cm。099.6如:某受试者,身高测量值为99.6cm,则记录为cm3、注意事项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地面,靠墙放置。2)两人一组:一人测量、一人记录姓名及数值。测试人员移动水平压板时,必须手握“手柄”。3)严格执行“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要求。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妨碍测量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伤人。脊柱未靠立柱发结未解开头太低(两点未水平)4、常见错误:1)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身高计,立柱的刻度尺面向光源;2)身高计校准;3)被测人员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站在身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立,头部正直;身高测量法小结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两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面位;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5)将水平面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6)记录: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记录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7)测量结束:计数完毕,立即将水平板轻轻推至安全高度,以防碰坏、伤人。五、体重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而且也间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连续观测和记录体重的变化能有效地反映机体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储存状况。体重是人体测量指标中最方便、价廉的指标。要求掌握体重的测量方法及意义六、血压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min,测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3)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及血压计0点与心脏处同一水平;4)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约在肘窝以上约2.5cm处,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s)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Ⅰ音)和第Ⅴ时相(消失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音。6)确定血压读数: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0、2、4、6、8),医疗记录中血压尾数0、2、4、6、8的分布应均匀,建议分别占(20±10)%以内,切不可仅记录十整位数(0偏好)。7)应间隔1~2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平均值记录。1)被测量者测量前1h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排空膀胱。2)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3)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测血压应注意的问题4)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音(变音)作为舒张压读数。5)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6)第一次测血压应同时测双侧上肢,以后以血压偏高者为准。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人体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可以用所测得的皮下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数量,来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间接反映能量的变化。七、皮褶厚度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等,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①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②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方法③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④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mm。用皮褶厚度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①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②测试人员用油笔标记出右肩胛下角位置。③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处,顺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度角),用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④同前。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距脐右侧1cm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沿着与正中线平行方向捏起,用皮褶计测量距拇指约1cm处的皮褶根部厚度。腹部(脐旁)皮褶厚度。
本文标题:人体体格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