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课题研究中期评价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心理教学策略研究》中期评估表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2日【编辑录入:sly】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课题类别___学科分类数学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心理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永明负责人所在单位__常州市五星中心小学评估时间_________2008年10月__________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制一、课题组成员(含课题组长)研究概述姓名主要成果张永明主持的市级课题分别被评为市二等奖、市一等奖课题,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多次在市、区数学实践研讨会上交流经验。王文玉孙丽燕市研讨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区研讨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小数加减法》1篇论文省级发表、3篇论文省级获奖,2篇论文市级获奖张姝吴晓芸刘秋云钱莺邵黎钠王蓉娟霍雪凤张惠红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课题组成员分工与研究条件本课题组共有组员13人,在人员分工方面我们做到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人尽所能,各取所长。例如:课题负责人张永明同志是学校校长,曾参加多轮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主持的市级课题分别被评为市二等奖、市一等奖课题,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多次在市、区数学实践研讨会上交流经验,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并能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经费保证。王文玉老师是市学科带头人、校教导主任,曾主持过两次市级课题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次课题研究负责策划、组织;孙丽燕老师是区学科带头人、校教研组长,有一定的组织、策划和总结,主要协助组长撰写研究报告、组织研究活动,课题组其他成员还有一些是市、区青年骨干教师,分别承担低、中、高两个研究阶段的负责工作;其他一线的数学年青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五、具体实施(一)、在理论学习中充实,加深对课题的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课题组教师的共识。认真严读教材,读懂教材,分析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反复研读相关理论,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我们采用了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导读等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等论文、论著,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与每周的理论摘抄,多方面吸取营养,一方面不断改变组员的教育观念,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并对原有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扩展了组员研究视野,为他们提供思考的新角度,从而帮助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根据我们制定的研内容,起初确定的研究重心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即研究每日教学内容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强化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习《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究学策略的探讨》,使我们对“教学策略”有了新的认识,把课前准备、课后反思也纳入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拓展和延伸了研究的范围,赋予研究课题以新的内涵。(二)、在实践操作中锤炼,坚持对课题的研究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并且使每位组员都有自觉主动的参与意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保障,定于每两周一次课题组活动,严格执行期初制定的研究计划,其次,由于本课题的研究主题,我们的活动内容除了强化相关理论学习外,更重要是放眼于课堂,专题研究,不断深入群体互动。研究形式:从“新授课”——“练习课”研究,有同一内容的重建,同一单元不同内容的教学,有跟踪某几位实验教师,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等等。每次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有策划的,例如,第一次研究课堂如何开放、开放合不合理。第二次继续研究课堂如何开放及开放后如何收、如何并联呈现资源、并联评价资源。第三次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在都有并联呈现资源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如何并联评价。第四次继续请一年级和五年级两位实验教师上研讨课,跟踪观察这两位实验教师课堂中的开放意识、捕捉意识……研究进展:在确定了专题研究内容后,每次研讨活动又都有侧重的研究主题,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能主动发现问题,但对发现的问题还需在不断实践与磨练中不断解决。目前,我们课题组以“开放意识”、“互动意识”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三)分层推进,注重研究策略。我们的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重心下移:专题确定方式,改变以往被动执行、“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而是“重心下移”,在每学期末,把下学期的教材发到各位教师手里,共同通过六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当时的研究情况确定下学期的研究专题。并且作为研究载体的研究课申报、理论学习材料也一改以往的“自上而下”的指定形式,而是先由每个年级自主申报,然后由教研组长根据上课时间,内容作整体策划。再根据研究课专题由各备课组负责理论学习材料的策划和组织。2、多层互动:(1)基地实验学校间互动:鼓励实验教师外出学习,集思广益。一年来,一共外出参加市、区内研讨活动20多次,一共外出学习有100多人次。而且外出学习教师把听课笔记及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如教研组骨干教师自发整理的“数运算教学的融合关系”、“数运算教学的三大原则”等等。一年来,我校承担区内研讨活动7次,呈现研究课12节次。(2)备课组间互动:组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日常课后反思。强化备课组长的职责意识,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定于单周数学活动日为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一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全体组员共同出谋划策。注意领会教材的实质性东西,明确学科及研究专题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能落实于课堂看实效。(3)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间互动: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提倡“邀请课”。发扬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课题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陈旧观念。同时,每个年级都要申报一节研究课,围绕研究专题,要求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大组研讨,着眼于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年来每一位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在课题研究中,都主动承担研究课,这一年共上研究课33人次。其中学科王文玉教导上了3次,张姝5次,孙丽燕5次,刘秋云3次,邵丽娜5次,其他教师也人人都上过。相互听课,王文玉教导共听课100多节,教研组长孙丽燕共听课80多节,其他骨干教师平均听课70多节,非实验教师平均听课60多节。3、前移后续:“前移”就是在集体研讨之前,上研究课教师先借助备课组资源,在备课组内就研究课的内容、研讨的主题以及教学的设计等进行先期研讨,并将研讨课的内容及研讨的主题告知参加集体研讨的教师们,使听课和参与研讨的教师也有一个思考研究的时间;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从“问题”切入,带着问题听课。研究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真实、扎实进行课堂实践。后续”就是研讨课后,开课教师要写出反思重建的个案小结,并在下一课中改进和提高。第一是实践,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教师个体的发展是从实践中起步、积累、变化、收获的。实践既是学习的践行,又是理论向实践的创造性转化。第二是反思,首先是自己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自己找问题、自己找亮点。然后是集体诊断,或在听取专家点评之后进行的反思,它包括对专家点评的新思想、新观点的吸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认识,与第一次反思相比,起点更高,内容更深,作用更大。第三是重建,从群体到个体的社会建构,用群体的力量来推进研究。在不断的实践、反思、重建中,不仅发展、体现了教师个体价值,同时也推动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4、动态调整:上学期我们教研组重点研究计算专题,这一学期我们把研究专题拓展到“数与代数”领域,研究一段时间后,发现“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知识太多,而且有的知识(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太难,现在研究火候不到,所以我们动态调整为继续对“计算教学”作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同时初步进入一些“数概念”“形概念”的研究,并延续到这一学期。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在一年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始终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法的研究作风,通过大家的辛勤付出,我们围绕着课题努力的实践着。如今也有了些小小的收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又该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堂反思等方面作了一些思考。(一)、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教材的结构,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知识结构。1、分析教材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所以我们意识到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丰富教材的内涵,以便用好、用活教材。分析时我们着重从下列因素考虑: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从学生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些什么?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哪里开始?2、分析学情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又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该如何促进每个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呢?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分析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了哪些生活经验?会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影响?学生是否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通过学习学生会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3、处理教材科学的教材知识结构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基础。教材结构的科学性首先要符合学科本身的认知结构,其次一定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特点;再次要思考教材结构如何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有利于强化探索性学习;最后要关注教材结构如何体现教学的过程性特点,并关注思想方法和人文素养的自然渗透等因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编码。教材的知识结构要更好地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对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备教材时要关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关系,更要关注学生,即要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经验及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情感状态(对新知的需要度)。(二)、课堂实施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也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经验系统(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这种构建是不可能有他人代替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不断创新的,是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的不断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课堂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建构。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外在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设计要尽量促使“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在“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怎么办”的知识学习中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生既巩固了“是什么”的知识,又长了智慧,也就是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
本文标题:小课题研究中期评价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679 .html